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1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120-01
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4月在墨西哥暴发,此型流感的传染性高、传播迅速、易流行的特点,使之极易在人群中引起流行。本文对该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防作一综述以便对甲型 H1N1 流感的防控有所帮助。
1病毒结构特征
甲型 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它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段三重重组猪流感病毒。病毒颗粒呈球状或丝状,直径80-120 nm。颗粒内为核衣壳,直径10nm,呈螺旋状对称。颗粒外有囊膜包裹。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长13588 bp,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RNA片段组成,分别为:PB1基因、PB2基因、PA 基因、HA 基因、NP基因、NA基因、M基因、NS基因。基因组各片段与病毒 RNA 聚合酶复合体相连,其外由核衣壳蛋白包裹,形成独立的核衣壳[1]。
囊膜上的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等糖蛋白呈放射状排列。HA 可被宿主细胞识别并触发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使病毒 RNA 进入细胞质。NA可裂解宿主和病毒蛋白上的唾液酸,利于病毒脱离细胞,在病毒颗粒释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抗体能减少病毒排泄量。基质蛋白M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参与病毒生活周期的多个环节,也是病毒感染时宿主 T 细胞识别的主要靶蛋白之一[2,3]。
2流行病学特征
甲型H1N1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潜伏期为 1 -7 天。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3症状与诊断
患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可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畏寒等,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损伤等,导致死亡。
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以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甲型HINI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为准[4],即出现流感样症状,咽拭子标本在整个病程中两次经国家指定的监测网络实验室确定为甲型HINI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并经省市专家组会诊而确立诊断。
4治疗
4.1抗病毒治疗
研究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及金刚乙胺具有抗药性,而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瑞乐沙)对病毒有抑制作用[5]。奥司他韦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流感病毒NA抑制剂。口服后经肝脏和肠道酯酶迅速催化转化为其活性代谢物奥司他韦羧酸,奥司他韦羧酸可竞争性地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动位点结合,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扎那米韦亦可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改变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聚集和释放。
4.2中医治疗
近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在甲型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板蓝根和大青叶在对甲型流感的防治方面有效 [6];连花清瘟胶囊对甲型HINI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它对病毒转印的效果与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相同,且能较快缓解患者咳嗽、咽痛、等症状[7]。
5预防
5.1接种疫苗
全球每年约有5%-15%的人口感染流感病毒,而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接种流感疫苗可对甲型H1N1流感及与季节性流感起到一定的交叉免疫作用[8]。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是通过流感病毒表面抗原HA和NA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但由于抗原不断发生漂移及转换,新毒株不断形成,每年2月份WHO将根据全球监测情况推荐当年的流感疫苗生产毒株,并由其网络实验室构建高产的疫苗候选病毒株[9]。
5.2一般预防
及时接种疫苗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流感季节应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或在家休息,做好隔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这才是科学、有效的防控甲型H1N1 流感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SHINDEV, BRIDGESC B,UYEKITM, et al. Triple-reassortant swine influenzaA (H1) in humans in theUnited States, 2005-2009[J]. N Engl JMed, 2009, 36.
[2] Ekiert DC, Bhabha G, Elsliger M A, et al. Antibody recognition of a highly conserved influenza virus epitope[J]. Science, 2009, 324:246-251.
[3] Helenius A. Unpacking the incoming influenza virus Cell[J]. 1992, 69(4):577-57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 传染病信息, 2009, 22(3):1-3.
[5] CDC. UPdate: Novel lnfiuenza A (HINI) Virus Infections Worldwide,May 6, 2009. MMWR2009, 58:453-456.
[6] 刘盛, 陈万生, 乔传卓, 等. 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3):204-206.
[7] 刘更新, 张艳霞, 杨继清, 等.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INI流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疑难病杂志, 2010, 9(1):14-15.
[8] 王瑞琴, 蔡旭, 刘重程, 等. 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3(10):783-785.
[9] 陈则. 通用流感疫苗研究进展[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9(3):1-5.
【中图分类号】 R51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120-01
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4月在墨西哥暴发,此型流感的传染性高、传播迅速、易流行的特点,使之极易在人群中引起流行。本文对该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防作一综述以便对甲型 H1N1 流感的防控有所帮助。
1病毒结构特征
甲型 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它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段三重重组猪流感病毒。病毒颗粒呈球状或丝状,直径80-120 nm。颗粒内为核衣壳,直径10nm,呈螺旋状对称。颗粒外有囊膜包裹。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长13588 bp,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RNA片段组成,分别为:PB1基因、PB2基因、PA 基因、HA 基因、NP基因、NA基因、M基因、NS基因。基因组各片段与病毒 RNA 聚合酶复合体相连,其外由核衣壳蛋白包裹,形成独立的核衣壳[1]。
囊膜上的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等糖蛋白呈放射状排列。HA 可被宿主细胞识别并触发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使病毒 RNA 进入细胞质。NA可裂解宿主和病毒蛋白上的唾液酸,利于病毒脱离细胞,在病毒颗粒释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抗体能减少病毒排泄量。基质蛋白M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参与病毒生活周期的多个环节,也是病毒感染时宿主 T 细胞识别的主要靶蛋白之一[2,3]。
2流行病学特征
甲型H1N1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潜伏期为 1 -7 天。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3症状与诊断
患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可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畏寒等,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损伤等,导致死亡。
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以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甲型HINI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为准[4],即出现流感样症状,咽拭子标本在整个病程中两次经国家指定的监测网络实验室确定为甲型HINI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并经省市专家组会诊而确立诊断。
4治疗
4.1抗病毒治疗
研究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及金刚乙胺具有抗药性,而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瑞乐沙)对病毒有抑制作用[5]。奥司他韦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流感病毒NA抑制剂。口服后经肝脏和肠道酯酶迅速催化转化为其活性代谢物奥司他韦羧酸,奥司他韦羧酸可竞争性地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动位点结合,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扎那米韦亦可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改变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聚集和释放。
4.2中医治疗
近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在甲型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板蓝根和大青叶在对甲型流感的防治方面有效 [6];连花清瘟胶囊对甲型HINI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它对病毒转印的效果与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相同,且能较快缓解患者咳嗽、咽痛、等症状[7]。
5预防
5.1接种疫苗
全球每年约有5%-15%的人口感染流感病毒,而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接种流感疫苗可对甲型H1N1流感及与季节性流感起到一定的交叉免疫作用[8]。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是通过流感病毒表面抗原HA和NA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但由于抗原不断发生漂移及转换,新毒株不断形成,每年2月份WHO将根据全球监测情况推荐当年的流感疫苗生产毒株,并由其网络实验室构建高产的疫苗候选病毒株[9]。
5.2一般预防
及时接种疫苗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流感季节应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或在家休息,做好隔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这才是科学、有效的防控甲型H1N1 流感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SHINDEV, BRIDGESC B,UYEKITM, et al. Triple-reassortant swine influenzaA (H1) in humans in theUnited States, 2005-2009[J]. N Engl JMed, 2009, 36.
[2] Ekiert DC, Bhabha G, Elsliger M A, et al. Antibody recognition of a highly conserved influenza virus epitope[J]. Science, 2009, 324:246-251.
[3] Helenius A. Unpacking the incoming influenza virus Cell[J]. 1992, 69(4):577-57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 传染病信息, 2009, 22(3):1-3.
[5] CDC. UPdate: Novel lnfiuenza A (HINI) Virus Infections Worldwide,May 6, 2009. MMWR2009, 58:453-456.
[6] 刘盛, 陈万生, 乔传卓, 等. 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3):204-206.
[7] 刘更新, 张艳霞, 杨继清, 等.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INI流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疑难病杂志, 2010, 9(1):14-15.
[8] 王瑞琴, 蔡旭, 刘重程, 等. 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3(10):783-785.
[9] 陈则. 通用流感疫苗研究进展[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