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泥金草书《后赤壁赋》书者考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泥金草书《后赤壁赋》的书者问题,事关南宋皇室书法的传承与草书成就.后世对该问题众说纷纭,时下惯常认定为宋孝宗.本文通过考察宋高宗和宋孝宗的草书资料、对『御书』『御书之宝』类御玺的使用、对苏轼诗文的态度,并将此作与宋高宗草书《后赤壁赋》书风比较等,认为书者为宋高宗的可能性更大.但正因二作高度相似,也存在他人代笔、临摹等可能.文末还推测此作或成于一一七八年后.
其他文献
苏轼隶书罕有传世者.他知密州期间曾刊刻隶书题名于太湖石上.该题名经康熙《诸城县志》和王士禛《居易录》著录后,引起清代学者、书家的广泛关注.考察该隶书题名,可以补充苏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杨慎书论中反映的书法品评特征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杨慎运用比喻句式来比较古代书家书法,体现出『道法自然』『书为心画』两个品评维度,涉及『法』『意』『品
吴昌硕除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外,更是以提携、知遇后辈而著称,日本关西著名的文人书家山本竟山(一八六三—一九三四)即在其中.山本竟山曾三次赴上海拜访吴昌硕,本文以山本家
包世臣在碑学笔法、源流与风格阐释上有首创之功,丰富充实了碑学的内容,使清代碑学具有了从笔法到风格的实质性建构与体系性品格.但是,包世臣对碑学的理解与创作实践方面却有
用于大系统的模型最优简化的积分平方误差法,至今仅对输入向量的各分量相同时的少数几种函数有效。本文指出,对各分量为不同类型函数的向量输入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模型同
邹梦禅自幼临帖,工作几经周转,始终笔耕不辍,与鲁迅、茅盾先生多有交往.在书法上擅篆隶楷草四体书,精篆刻.其篆刻以汉印为主,兼习先秦古玺,功力深厚,手法多样.他的篆刻艺术与
汉代碑刻是我国碑学书法史的第一座高峰,出现了大量成熟碑刻、摩崖、石经等石刻书法.然而有关汉碑署名的学术关注较少,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就汉碑署名的体例格式、署名者
宋徽宗朝的《大观帖》,刻工精良,深得艺林宝重,然当日主持摹勒编次者为谁,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蔡京、刘焘、龙大渊三说,近人多著录为龙大渊,杏林《中国法帖史》已辨其讹,然因
《壎篪合璧》为清袁树所作册页,未见任何围绕此册页的研究成果.其中的山水小品,为清文人画中的上乘之作;尤为珍贵的是,每幅山水小品都配有袁枚手书诗一首,册页后有姚鼐、王文
在和煦的阳光下,人们总会忘记冬天的寒冷,尽情享受温暖和舒服,这无可厚非。但是,在证券业,过了“寒冬”却不思考,就会俨然成为“哆哆嗦,哆哆嗦,今天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