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对污染土壤中铜钴镍铬的协同去除

来源 :环境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o_o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复合材料(ZVI-SM)并应用于铜、钴、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金属吸附实验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前驱体和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影响及去除作用机制.其中,吸附-还原后形成的FeCr2O4极大地降低了铬的毒性,同时提高了铜、钴、镍的去除率.Fe0的引入既提高了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又解决了Cr(Ⅵ)毒性的问题;XPS的结果进一步阐明了生物炭可以作为电子传递介质,通过表面官能团得失电子与Fe0间形成强相互作用,增强了复合材料对多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除ZVI-SM500外,ZVI-SM 100、300、400、700 4种材料对于铜、钴、镍、铬的去除率要远高于商用纳米Fe0和单纯的生物炭材料,表现为对铬和铜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反应性,均能在5 rin内完全去除铜和铬,钴和镍也能在180 min内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在反应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离子竞争效应:铬≥铜>钴>镍,这与金属离子的标准还原电位大小的趋势一致.土壤修复实验表明:ZNI-SM 300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15d后,Cr(Ⅵ)含量从480 mg/kg降至0.52 mg/kg,水溶态Cr总量从500 mg/kg降至1.2 mg/kg,两者的固定化效率均达到99%以上,并能达到完全去除水溶态的铜、钴、镍、Cr(Ⅵ)的效果.因此,以SM300为载体的纳米零价铁可作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理想材料.
其他文献
为研究典型制革污泥堆场区域污染情况,以浙江海宁某制革污泥堆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制革污泥堆场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无机污染很小,
以花背蟾蜍为研究对象,以包头市某尾矿库南侧受污染的水域湿地和相对无污染的小白河黄河湿地保护区为研究样地.对比分析雄性花背蟾蜍形态学指标、精巢脏器系数、精子动态参数
1.黄淮海地(1)黄淮海南部麦区高产田在旗(剑)叶抽出一半时亩施孕穗肥5~8公斤尿素;北部麦区仍可普施拔节肥,墒情不足的麦田随灌溉冲施拔节孕穗肥(2)棉花苗床管理.①播后增温保
期刊
生物炭因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丰富、性质稳定等特点,近年来,在环保领域作为重金属处理吸附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用松木屑在碳化温度为400℃条件下制备生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我国古代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辰位为谷雨;现行的“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谷雨,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降雨的
期刊
采用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法(HJ 687-2014《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HJ 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Cr(Ⅵ)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Cr(Ⅵ)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研究逐渐引起广泛重视.选取低风险地块土壤为实验材料,以土柱淋滤实验为基础,探究在混合芽孢杆菌
针对酸溶态占比高的Cr(Ⅵ)污染土壤还原解毒不彻底、后期易返黄的问题,确定了水溶态Cr(Ⅵ)快速还原、酸溶态Cr(Ⅵ)长效缓释还原的修复思路.试验考察了单独添加硫铁矿对Cr(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