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上局部旋转皮瓣结合耳舟舒展矫正隐耳畸形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易行且效果良好的隐耳矫正方法。

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9例隐耳患者(单侧6例、双侧3例),于耳上设计局部旋转皮瓣,充分剥离松解软骨表面肌肉附着点,舒展卷曲的耳廓软骨并将其重新塑形,反向固定耳轮软骨,矫正隐耳畸形,耳上切口作V-Y推进,皮瓣覆盖耳后切口,加深颅耳沟。

结果

术后患者耳廓形态接近自然状态,耳上极游离于颅骨外,耳轮脚明显,瘢痕隐蔽于耳上方毛发内及耳后,复诊时回缩不明显,可以佩戴眼镜或口罩。

结论

耳上皮瓣结合耳轮软骨反向固定的术式简单易行,术后效果良好,瘢痕隐蔽,复发率低,是一种矫正隐耳的较好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手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至2017年间在我科手术的122例LPD和167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血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PD组与OPD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05±109)min和(312±57)min,术后进食流质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TK1)和可溶性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D,NKG2D)的配体可溶性MHC-Ⅰ类链相关蛋白A(solubl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related chain A,sMICA)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胰管支架预防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FCSERM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92例,分为胰管支架组和对照组,观察FCSERMS置入及取出术后急性胰腺炎(AP)、高淀粉酶血症(HP)等胰腺炎损伤情况。结果胰管支架组55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成功置入FCSERM
期刊
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因动、静脉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床所致的先天性疾病。在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等罕见遗传性疾病中,动静脉畸形往往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性病症。对于动静脉畸形的基因学探究将有助于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诊疗。该文分别从血管胚胎期发育的基因调节机制、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基因突变分类、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的基因学基础,以及毛细血管畸形-动静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在修复会阴区肿瘤广泛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32例会阴部肿瘤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术中采用以阴部外浅动脉、闭孔动脉前支、阴部内动脉的穿支血管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缺损创面。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30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10~12个月,患者外阴形态丰满,富有弹性,女性患者阴道口无狭窄,瘢痕无
目的探索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过内眦点的水平线上横向切开内眦赘皮,分离松解皮下错构轮匝肌及纤维组织,适当去除部分异常的轮匝肌,去除切口下多余的三角形皮瓣,将内眦赘皮韧带浅头向鼻背筋膜缝合固定1针,以达到矫正内眦赘皮的目的。结果121例患者术后内眦赘皮消失,泪阜显露,内眦形态美观,内眦部皮肤平整,瘢痕不明显,眼裂延长1~3 mm,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水平横切去三角瓣法适用于任何形式
目的构建一种缓释FGF2基因的"壳核"结构的壳聚糖缓释微球。"核"是包埋FGF2基因质粒的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壳"是羟丁基壳聚糖(HBC),探讨该壳聚糖壳核微球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制备HBC@TACS-pFGF2-EGFP壳核缓释微球,检测核壳结构包载基因缓释基因的释放规律。Western-blot检测该缓释微球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表达FGF2蛋白的情况。细胞增殖实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