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人的作品中,中国形象素来代表着一种东方的异国情调。法国文学中关于中国形象的描述更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早前时代。但这漫漫几百年中,关于中国形象的书写却并不“均质”。尤其是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形象更惨遭贬抑、污蔑、丑化。“异国情调”之“异”也从伏尔泰时代的正面价值走向它的反面。尤其19世纪末期,“异国情调有了一个名字:皮埃尔·洛蒂的异国情调。”“异国情调”似乎从此完全变成一个贬义词。究竟什么是异国情调呢?根据托多罗夫的定义,“异国情调是一种相对主义,[……]就是人们所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