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技术应用于CTPA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双低"(低管电压与低碘量)技术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AE)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行CTPA检查(n=35)。A组:管电压120 k Vp、对比剂40m L(碘浓度350 mg I/m)、注射速率4 m L/s;B组:管电压100 k Vp、对比剂35 m L(碘浓度300 mg I/m)、注射速率3.5 m L/s;C组:管电压80 k Vp、对比剂30 m L(碘浓度270 mg I/m)、注射速率3 m L/s。三组均开启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B、C两组采用ASIR技术重建。记录每例患者的对比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在轴位图像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的CT值。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来比较3组的辐射剂量、碘量、图像质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等指标。结果:A、B、C三组分别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背景噪声、SNR、CNR及主观评价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ED分别降低了38.09%、51.99%;A组接受碘量分别高于B组25%和C组42.14%。结论:管电压80 k Vp、对比剂30 m L(碘浓度270 mg I/m L)、注射速率3 m L/s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既满足诊断,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量。
其他文献
一口气读完了商晓娜的《我们班的博客——四年级进行时》这本书,我有很多很多想说的话。  这本书用博客的形式,用同学们自己的语言描写了他们对老师的看法。同学们在一到三年级的时候,是一个姓顾的老师教他们的,顾老师非常爱他们,把他们当成可爱的聪明的孩子。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换成了一个姓黄的老师担任他们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故事就发生在黄老师和这班同学之间。黄老师凶巴巴的,大家都不喜欢她。当然,作为读者的我
有人问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她认为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窝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妙哉斯言!细节是最坚硬的。  (史东彬摘自豆瓣网)
摘要 通说认为抵押权是一种价值权,其不转移占有而实现对债权的担保是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最大区别之所在,而抵押人能不受限制的移转抵押物,则又成为抵押制度的又一闪光点。尤其是在重视物尽其用的当今社会,抵押权的转让所实现的融资功能给经济与社会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对抵押物转让问题的新思考,其中,抵押权对第三受让人的效力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抵押物转让中的利益纠葛谈起,以第三人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