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金到硼砂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从旧金山一路向南,沿着仿佛永无止境的莫哈韦沙漠公路行驶。从旭日东升到晚霞满天,只有沙漠中粗犷的砂丘石砾与倔强生长的“骆驼刺”伴着我们这一路孤寂。我们此行的动力,要从探索那片神秘的“死亡之谷(Death Valley)”开启。
  第二天,当我们终于面对被誉为“北美三最(最干,最热,最低)”的“死谷”真容,眼前的荒漠震撼令我瞬间感觉穿越史前。延绵的群山好似千万年沉睡的老者,静止在这广袤无垠的世界里。那深深的沟壑是岁月在他脸上镌刻的线条,是时间的轨迹,生命的年轮。山虽无言,然非无声,耳畔呼呼作响的风声便是他梦中的呢喃。蜿蜒起伏的山脉在灿烂阳光照耀下,变幻着神秘莫测的色彩。或黛黑如墨、或绛紫青蓝、或赤红如血、或金光闪耀……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仿佛打翻了颜料盘,率性将重彩浓抹,一气呵成。大千造化,令人叹为观止!
  低下头,我看到脚下干涸的湖床上清晰地分布着长长的轨迹,好似将大地勾勒出一道道神秘的划痕,轨迹的末端是大小不一的石砾。这便是坊间传说中的冬日奇观——“会走路的石头”。因为冬季的死谷之夜异常寒冷,不期而至的暴风雨在地表结成薄冰,在强劲的荒漠大风吹动下,岩石就能轻而易举地“漂移行走”。
  “死谷”这个惊悚名字的来历,要从1849年的加州淘金热说起。我们从马克·吐温的自传体小说《苦行记》中,可以真切感受到那段疯狂投机的岁月。“每只眼睛里闪烁着狂热和紧张的光辉,每个脑袋里翻腾着发财的宏伟蓝图,每个胸膛中激荡着巨大的希望……我们激动万分,为幸福所陶醉,被未来的幸福压得喘不过气来,高傲地同成千上万不知道我们那些神奇的山谷的人交往。”于是,无数怀揣淘金梦的人们经犹他州的盐湖城,翻越内华达山脉进入加州。但有一队篷车因错过最佳季节,只得更改路线,企图把这里作为前往加州的快捷穿越方式。然而,就像马克·吐温对内华达州寸草不生的荒漠描述“连鸟儿飞越这里都要自带干粮”,在这片年降雨量仅比撒哈拉沙漠稍多,夏季最高温为摄氏57度的“火焰山谷”,因其地势险恶,绝路无生,探险者们葬身谷底,化为灰烬。我不禁慨叹脚下的这片不毛之地吞噬了多少生命,无边无际的岩石砂砾下掩埋了多少白骨。只有巍峨群山,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庚。
  “向上!282英尺(85.5米),抵达海平面。” 抬头仰望环绕的苍山,赤色山坡上标注着海平面标志。如果说,刚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令我“荡胸生层云”,那么此刻站在北美洲最低点,则别有一番奇趣。三百万年前,由于地球重力将地壳压碎成巨大的岩块,“死谷”地区部分岩块突起成山,部分倾斜成谷。直至冰河时代,排山倒海的洪水淹没整个盆底,又经过日复一日火焰般烈日的蒸熬酷晒,这个太古世纪遗留下来的大盐湖终于干涸而尽。如今展露在天地间的“死谷”,曾经的沧海化为一望无垠的盐碱地……因湖水盐度过高不能饮用,故被称作“恶水盆地(Bad water Basin)”。
  我俯下身仔细观察脚下的盐地,雪白粗大的六角蜂窝状结晶附着在焦黄的沙地上,仿佛两者已融为一体。瞬时我头脑里有个奇怪的想法,想尝尝这盐砾是何种滋味?但我很快放弃了这个冲动冒险的念头。
  我想起美国环境保护者、作家爱德华·艾比在20世纪70年代,在其作品《死亡谷》中写道:“我们下降穿过边界峡谷和地狱之门,进入海平面以下的地狱。海面以下没有盐水只有热量,光的波纹微微地闪着光,风如同龙吐气一般炽热而又猛烈……在这片死寂之地,最死寂也是最美丽。”
  被誉为人间活地狱的死谷,却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航测统计,这里繁衍着300多种鸟类、20余种蛇类、17种蜥蜴,以及1500多头野驴。它们或飞、或爬、或跑、或卧,好不自在。时至今日,谁也弄不清为何死亡谷对人类如此凶残,却对动物如此仁慈。
  说到野驴,又引出了探险者的另一段故事。当这片不毛之地吸引了更多的探险者,有人在谷底奇迹般地发现了矿物质----硼砂。如今硼砂稀松平常,在当年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尤其是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之一,市场价值曾超越黄金。过去美国电影放映前加播的广告中,常有美女卖力推销肥皂的画面。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探险者翻越山谷、穿越沙漠,用生命的代价终于开拓出一条开采、运输硼砂的通道。因每个运输队由2匹马和18只骡子组成,为感谢这些劳苦功高的骡子,该道路被称为“20只骡子路”。我们参观了当时开采、运输工具的专辟展区,深感成功之不易。
  “死谷”,这个世界上五大危险地之一的死亡之谷,终于成就了探险家们的第一桶“金”。
其他文献
德国导演维尔纳·赫佐格(Werner Herzog)曾说过:“一个没有怪兽潜伏的海洋像什么呢?就像一个没有梦境的睡眠。”人们很容易把这段话与美国科幻作家雷·布莱伯利(Ray Bradbury)于195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浓雾号角》联系起来,小说讲述了沉睡在海底的最后一只恐龙误以为灯塔上的号角声是同类的呼唤,于是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浮上海面,却发现一百万年的等待换来的不过是一场骗局,最终悲痛欲绝地毁掉灯
期刊
德国,和瑞士、奥地利一样,在职业培训有一段悠久的历史。然而,在1960年代末,基于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的“双学计划(dual study program)”在德国出现并大力发展,近年来这种创新的培训模式获得德国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  双学计划是一种教育和培训的混合模式,它系统地把传统德国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结合在一起,特别在课程、教学人员和经费投入上,建立起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这种模
期刊
鸮鹦鹉的先驱营救者名叫理查德·亨利(Richard Henry),他从1894年开始用小船把各个岛屿上的鸮鹦鹉一只只运到相对安全的自然保护区雷索卢申岛上,花费六年时间营救了200多只。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大批顽强的白鼬尾随其后,竟游过上百公里一路追杀,最终登陆这片净土,并用接下来的六年消灭了所有鸮鹦鹉。理查德的全部心血毁于一旦,他也于几年后带着遗憾离世。  人们觉悟的速度赶不上鸮鹦鹉消失的速度,又
期刊
今年10月,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2015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达45万9800人。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留学人数累计达351万8400人,留学后回国的总人数为180万9600人,占出国总人数的51.4%。预计2015年海归人数将突破50万。报告指出,在海归学生中,以在英国留学归来的占首位,在加拿大留学的最少。  经分析,原因是英国的国际学生就业政策比
期刊
龙漫远,美国芝加哥大学生态与演化科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博士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哈佛大学博士后  我们何以生而为人?这一近乎哲学意义的人类的终极命题,正是龙漫远近些年来关注的新领域。龙漫远现在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并受聘于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世纪90年代,他开创了“新基因的起源和演化”领域,并在接下来2
期刊
新加坡学校的课程设置特别注重实用性,所开课程一般考虑到将来的工作实际,在教学环节上一般采用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  新加坡专门设立有国家级的专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任务是依据每年开展的毕业生调查,来监督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各个大学的中心任务则是根据国家的要求设置与调整本校的课程。各大学都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委员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的工
期刊
把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双学计划,把在大学、学术或专业学校中的理论培训与不同的商业领域的基本实践融会贯通。不言而喻,这相当于你在上学的同时获得了专业的工作经验。  在德国参加双学计划是非常值得的,这一模式结合了学术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当你实习时,合作公司将为你减轻求学阶段的经济负担。在上课和实习交替进行,学生你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你将会提高语言能力和获得宝贵的国际经历。双学计划是你在确定你的
期刊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拥有3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严谨著称,它融英国教育的一丝不苟和美国教育的灵活于一体,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加拿大的大学主要都是公立大学,也就是政府出资办的。加拿大实行省管教育,各公立大学都是各省出钱、各省管理。也就是说,加拿大没有“国家级”的大学。因为是各省自己办的大学,所以加国大学有非常明显的地方化倾向。例如,加拿大大学的学科设置会与本省的经济布局相适应;再如,本省的大学
期刊
来过日本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日本天空中有大量的高压电线。不管是在郊区还是市中心,当你抬头看天空或者遥望远处时总会看到这些厚黑的电线。  在其他国家都把电线藏到地底的情况下,为什么日本的地表上面会有这么多的电网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成本,但据说把电线绑在电线杆上还有其他的好处,而且日本还没达成共识到底哪种方式更好。  先从预算角度来说,将电网埋藏在地下成本更高。首先要挖沟,然后将电线和导线埋在里面,所以其成
期刊
与国内本科阶段四年制的学年制教育大有不同,美国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教学更为灵活,如果要问美国高等教育最为看重的是什么,那当然是职业教育了。实际上,美国的高等教育与企业之间基本上是相互依赖的。美国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为大学的科研提供经费,与大学签订科研合同;建立大学—企业合作研究中心;大学为企业提供咨询;建立科学(或工业)园;教育培训。如德州仪器公司每年都会为在校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