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学外语教学方面的著述纷纷涌现,《大学外语教学探索》便是其中之一。《大学外语教学探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由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钢、周巍巍、胡春艳等人合作完成,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近年来探索大学外语教学的又一部力作。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紧抓大学外语教学这一关键环节,不断把外语教学推向新阶段,外语教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该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一直在黑龙江省名列前茅,大学俄语和日语四级考试连年取得85%以上通过率,受到国家教委、黑龙江省教委的高度表扬。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讨会及全国大学俄语教学研讨会曾在该校召开,省内外专家学者对该校的外语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不但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也重视对大学外语教学的理论探讨。《大学外语教学探索》便是其诸多理论研究成果的代表之一。
一、内容介绍
《大学外语教学探索》由三个板块组成: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
第一个板块是该书的前两章。第一章首先从宏观上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回顾,从19世纪中叶一直到21世纪初期。然后分三节对大学英语教学、大学俄语教学和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各个语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第二章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进行了综述,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趣味性外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第二个板块是该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旨在从微观上对大学外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词汇和语法进行研究。对外语的掌握离不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尽管学会了这三者并不能解决外语学习中的全部问题,但是其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否定的。在词汇教学部分,研究了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俄语多义词、俄汉运动动词和日语词汇的感情色彩问题。在语法教学部分研究了俄语运动动词将来时、日语使役态等问题。
第三个板块是该书的最后一章,旨在从方法论上对大学外语教学进行探讨。对国内外外语教学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涉及到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和功能法等8个主要的外语教学法。为调查语法翻译法在大学俄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对黑龙江省10所大学的200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详实数据。创造性地对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进行改造,尝试将其运用到大学外语教学中。
二、主要特点
综观《大学外语教学探索》一书,它有三个主要特点:综合性、实用性和全面性。
(1)综合性。该书中的“大学外语”包括了英语、俄语和日语,基本涵盖了我国大学外语的主要语种。避免了以往有些“大学外语”相关研究中只涉及英语,而忽视其他语种的弊端。现有关于大学外语的相关研究,几乎都以英语为主,这也符合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大学外语的对象90%以上是英语学生,其他语种学生加起来不到1%。但在我国“大学外语”几乎等于“大学英语”的态势下,其他语种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关于大学俄语、大学日语教学的著作还不多见,而将英语、俄语和日语融为一体进行统一研究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可以说《大学外语教学探索》一书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有助于提高大学俄语教师、大学日语教师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大学外语各个语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实用性。该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實际调查,还有个案研究的实例。力求避免只空谈理论,或者只是事实的堆砌和罗列。书中的某些观点,反映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呼声。例如,针对大学俄语四级考试的内容,该书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尽管大学俄语教学大纲中已强调了‘说’的重要性,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口语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强调要防止应试教学,但客观地说,只要存在考试就无法完全摆脱学生应试的倾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建议增加口语测试。”针对大学俄语四级考试的次数,该书认为应该“增加大学俄语四、六级考试的次数。因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每年进行两次,而俄语只有一次。”
(3)全面性。该书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宏观视域、微观视域和方法论相结合,对大学外语教学根本性的问题、具体性的问题以及如何操作的问题均有所涉及。在宏观领域,针对大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正确处理大学外语四、 六级考试与提高综合素质的关系等等一系列建议。在微观视域,主要针对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展开研究,其中对俄语多义词转义途径的研究,有助于短期内扩大词汇量;对俄语运动动词将来时用法的总结,也有助于厘清长期困扰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方法论方面,研究了各种外语教学法的适用性等问题,对于大学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总之,该书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三、结束语
在肯定《大学外语教学探索》诸多优点的同时,也要谈几点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每章中各节之间的联系不强,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其次,在探索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三个语种的衔接不也紧密;最后,对每个语种的研究都不够深入,读完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但大醇小疵,瑕不掩瑜。读一本好书,犹如结识一位良师益友。推荐大学外语教师读一读《大学外语教学探索》,相信一定会得到某些启示。
作者简介:
徐洪亮(1979~ ),男,黑龙江黑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俄语教学研究。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紧抓大学外语教学这一关键环节,不断把外语教学推向新阶段,外语教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该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一直在黑龙江省名列前茅,大学俄语和日语四级考试连年取得85%以上通过率,受到国家教委、黑龙江省教委的高度表扬。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讨会及全国大学俄语教学研讨会曾在该校召开,省内外专家学者对该校的外语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不但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也重视对大学外语教学的理论探讨。《大学外语教学探索》便是其诸多理论研究成果的代表之一。
一、内容介绍
《大学外语教学探索》由三个板块组成: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
第一个板块是该书的前两章。第一章首先从宏观上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回顾,从19世纪中叶一直到21世纪初期。然后分三节对大学英语教学、大学俄语教学和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各个语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第二章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进行了综述,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趣味性外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第二个板块是该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旨在从微观上对大学外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词汇和语法进行研究。对外语的掌握离不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尽管学会了这三者并不能解决外语学习中的全部问题,但是其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否定的。在词汇教学部分,研究了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俄语多义词、俄汉运动动词和日语词汇的感情色彩问题。在语法教学部分研究了俄语运动动词将来时、日语使役态等问题。
第三个板块是该书的最后一章,旨在从方法论上对大学外语教学进行探讨。对国内外外语教学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涉及到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和功能法等8个主要的外语教学法。为调查语法翻译法在大学俄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对黑龙江省10所大学的200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详实数据。创造性地对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进行改造,尝试将其运用到大学外语教学中。
二、主要特点
综观《大学外语教学探索》一书,它有三个主要特点:综合性、实用性和全面性。
(1)综合性。该书中的“大学外语”包括了英语、俄语和日语,基本涵盖了我国大学外语的主要语种。避免了以往有些“大学外语”相关研究中只涉及英语,而忽视其他语种的弊端。现有关于大学外语的相关研究,几乎都以英语为主,这也符合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大学外语的对象90%以上是英语学生,其他语种学生加起来不到1%。但在我国“大学外语”几乎等于“大学英语”的态势下,其他语种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关于大学俄语、大学日语教学的著作还不多见,而将英语、俄语和日语融为一体进行统一研究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可以说《大学外语教学探索》一书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有助于提高大学俄语教师、大学日语教师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大学外语各个语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实用性。该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實际调查,还有个案研究的实例。力求避免只空谈理论,或者只是事实的堆砌和罗列。书中的某些观点,反映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呼声。例如,针对大学俄语四级考试的内容,该书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尽管大学俄语教学大纲中已强调了‘说’的重要性,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口语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强调要防止应试教学,但客观地说,只要存在考试就无法完全摆脱学生应试的倾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建议增加口语测试。”针对大学俄语四级考试的次数,该书认为应该“增加大学俄语四、六级考试的次数。因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每年进行两次,而俄语只有一次。”
(3)全面性。该书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宏观视域、微观视域和方法论相结合,对大学外语教学根本性的问题、具体性的问题以及如何操作的问题均有所涉及。在宏观领域,针对大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正确处理大学外语四、 六级考试与提高综合素质的关系等等一系列建议。在微观视域,主要针对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展开研究,其中对俄语多义词转义途径的研究,有助于短期内扩大词汇量;对俄语运动动词将来时用法的总结,也有助于厘清长期困扰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方法论方面,研究了各种外语教学法的适用性等问题,对于大学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总之,该书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三、结束语
在肯定《大学外语教学探索》诸多优点的同时,也要谈几点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每章中各节之间的联系不强,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其次,在探索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三个语种的衔接不也紧密;最后,对每个语种的研究都不够深入,读完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但大醇小疵,瑕不掩瑜。读一本好书,犹如结识一位良师益友。推荐大学外语教师读一读《大学外语教学探索》,相信一定会得到某些启示。
作者简介:
徐洪亮(1979~ ),男,黑龙江黑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俄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