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互”模式就是将互联网模式和互动模式进行有机整合,以此形成的一种新的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念上出现出了模糊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将思政元素嵌入到英语课程中。笔者针对“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双互”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作者简介】闻萃洁,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品格的塑造脱离不开文化精神。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中,在“双互”模式的指导下,增加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以此为特色,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一、 “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1. 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互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既关注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又关注大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通过互联网和高质量的互动活动,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思政价值。“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思政教育渗透,不单单能够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十分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 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若想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就需要在语言课程教学中加以贯穿和渗透。“双互”模式下在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将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大学智慧英语教学课堂的发早,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也是“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所在。
  二、 “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淡薄。“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正确地认识到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非但不会对英语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是对英语教学内涵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但是,从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大学院校的英语教师思政意识比较淡薄,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未能够做到言传身教,缺乏对大学生思想和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2. 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西方文化的内容较多。现阶段,各大学院校使用的英语校次版本比较多,一般一共有四册,教材中选取的各文章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有关西方文化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有关英国和美国方面的内容更多,其中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知识学习后,在文化意识上难免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十分不利,很多大学生开始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例如,当其很多大学生过于热衷西方国家的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等。事实上,在中国也有七夕这样的节日,这也是因为母语文化缺失造成的。
  3. 教学过于功利性。“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点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教学过于功利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学内容的设计大多都是考试的重难点,十分关注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以及考研率等,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而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未能够站在国际的角度认识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实质上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文化,并站在国际的角度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过于功利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导致其偏离与真正的教学目的。
  三、 “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1. 明确“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第一,“双互”模式下在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促使大学生逐渐地建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充分体现大学英语在思政方面的重要价值,从全方位的角度践行大学英语的育人功能。
  第二,将“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作为主要切入点,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紧随大学院校的发展更新和完善大学英语教材。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此将大学英语教学向思政的方向延伸,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从而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第三,“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强化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能力。高校也应积极地建立一支优质的英语教师队伍,从而为“立德树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的设计英语课前环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侧重于与大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在“双互”模式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认识到课前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第一,促使大学生共享学习资源,帮助大学生更加有效地、合理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利用“双互”模式的建立,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有关思政方面的元素融入大学生的认知体系中,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第一,教师必须注重加强对大学生英语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根据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客觀地分析英语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在充分体现英语语言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英语课程的文化特色,在教学平台上共享教学资源和布置学习任务,以此促使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第二,教师还应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为主线,设计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通过课前预习,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前,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教学资源的下载,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自主学习,按时完成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共享的微课、和讲义等,以此全面了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并通过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大学生更好地认知文化的特征和价值。
  3.通过翻转课堂,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位置。“双互”模式下在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位置,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一同探究英语知识,并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思政价值。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第一,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上传有关英语和文化知识方面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此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归纳、总结出大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方面和思政方面的薄弱点。翻转课堂的运用,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正确文化意识的形成。第二,在运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展开合作探究,并形成学习报告。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渗透各种培养大学生德育意识的活动,像头脑风暴、抢答比赛等,这样不仅可加深大学生对思政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体验感。
  (2)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在教师完成“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大学生应主动地去思考有关我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并在学习小组内加强与其他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和思政元素逐渐的内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4. 通过体验式任务的布置设计课下环节。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布置课下体验式学习任务,例如: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大学生到达当地的文化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以此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和思政原色,从而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对所学习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及时地了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额定不足,以此对英语教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从而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其中,在提高大學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应认真地总结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引入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和思政元素。并按时地完成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上布置的学习任务,并查阅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将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互联网反馈给教师,以此促使教师在“双互模式”指导下,更好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地认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全面的认识到“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以此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王丹.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7):177-178.
  [2]王佳煦.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冶金管理,2020(13):171-172.
  [3]刘保玲.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视角分析思政融入英语教学[J].国际公关,2020(07):49-51.
  [4]王子叶,陈秀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51-52.
  [5]黄一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问题与对策研究——兼谈医学院校英语课程医德教育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65-6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师需要本着尽可能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为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熟练度,丰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综合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的能力。故而,教师选取了英语美文为教学范本,指导学生诵读理解文章。并且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注意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思维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高中英语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写技能具有关键性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听说写能力更是变得越来越重要,是个人获取信息和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形式,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听说写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不利于开展优质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也达不到培养学生听说写技能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增长,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逐渐增高,与国际进行交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是与国外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各个领域之中也存在着英语的身影。对此,初中英语教学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如何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代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育改革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趋势,重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将微课、思维导图以及近年来新兴的云课堂相结合,构建一个新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本文就微课、思维导图及云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
【摘要】本文从在线英语口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为出发点,在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与测评等维度对比分析了线上与线下的差距。为解决所面临的挑战,本文笔者结合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了在线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危机;在线教学;英语口语  【作者简介】徐喆(199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育。  一、背景与意义  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特别是英语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在各大学科课堂上,情境教学颇受教师的青睐,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被广泛运用。这一教学形式不仅能引发学生融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技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上情境教学的实施现状,对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情境教学加以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有效;策略  【作者
【摘要】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对我国英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特点,因此经过学者的研究、探讨后,被广泛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弊端有所改进,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内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深受教师和学生喜欢。本文从翻转课堂的含义出发,分析了现阶段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介绍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体现是其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增添了更具趣味化的元素。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阅读学习是极具挑战性的,学生在开展英语阅读学习时难免会有一些抗拒心理、畏难情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较低。而信息技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难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阐述了信息技
【摘要】胡庚申是首位提出完整翻译论的中国翻译家,“生态翻译”理论实现了中国翻译理论的输出。尤金·奈达是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外翻译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将分别介绍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并着重对比分析两种理论的异同,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者的理论内涵,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翻译实践中。  【关键词】生态翻译;功能对等;胡庚申;尤金·奈达  【作者简介】胡琳,武
【摘要】许渊冲先生翻译了《诗经》,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描写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描述词,这些描述词就是文化承载词,而对其中大量文化承载词的翻译,读者和译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以模因论为视角,以《诗经》译本中的文化承载词为例,浅析该视角下文化承载词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模因;模因论;翻译;许渊冲;诗经;文化承载词  【作者简介】郭小燕,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18级英语笔译专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