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海西南海盆的张裂和海底扩张是白垩纪末至中始新世南海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构造事件.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该区的热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变形、温度结构的计算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西南海盆的张裂和海底扩张是白垩纪末至中始新世南海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构造事件.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该区的热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变形、温度结构的计算,研究了西南海盆张裂变形、海底扩张持续时间、地幔物质上升、地壳岩墙沿扩张中心的挤入扩张活力、岩浆活动等.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其深部动力学条件不足,海盆一次扩张持续时间在10~15Ma之间,其后地幔物质的上升活动逐渐停止,地壳失去扩张动力,使得扩张中心成为残留扩张中心的死亡裂谷,而未构成中脊或中隆带.虽然该处地幔物质上升的潜力不足,但伴随局部的断裂,
其他文献
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粮油,粮油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每一位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进行粮油质量检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体系的
在修正了Briggs提出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法基础上,对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及6个行星尺度磁异常区的漂移特性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00-2000年期间,全球非偶极子
为了对多条二维剖面资料进行统一分析和解释 ,本文考虑了各剖面交点处的约束条件 ,通过建立统一的偏导矩阵 ,将各剖面资料联立求解 .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首都圈内 6条人工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和解释 ,得到该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构造特征 .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他地球物理研究成果 ,确定了壳内存在的 4处低速层 (体 )的空间范围及断裂的走向
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结合瞬态面热源法来测量混合气水合物导热系数及含混气水合物的沙子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在-10℃~5 ℃,压力6.6MPa下,含体积比甲烷90.01%,乙烷5.03%,丙
以Biot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为基础 ,利用Fourier Bessel级数展开法 ,得到饱和多孔介质半空间中圆弧形凹陷地形对平面P波的散射问题的解析解 .数值计算给出地表位移幅值 ,分析了入射波波长、入射角、圆弧高宽比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 ,并与现存的在单相介质情况下得到的结论进行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