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方面,都过于强调系统化,过分注重技能的练习与掌握,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陷入了学生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的怪圈。
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方式前几年依旧停留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等教学法根深蒂固。这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学生个人才智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教育观的转变和思考
前几年音乐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抛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一味追求“变”和“新”,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把音乐课硬生生地变成了教师的表演课。
近两年我们开始反思,提出音乐课应该“回归本原”,新课标也强调“以音乐为本”,并且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很多音乐教师在听完课之后又开始迷茫:以音乐为本,是不是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
这几年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越来越感觉到音乐教学已经远远不止是老师教,学生唱,或者每节课老师都在玩花样地把各种音乐信息硬往学生头脑里塞那么简单,教学宗旨应该是建立在双向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情境教学的创设和发展
情境教学便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既要让学生学得好记得牢,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本着平等、民主、合作、引导、启发、辅导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不拘泥于单一、严肃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在一起,使学生在愉快的律动、游戏中掌握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考虑运用协同参与、动静结合、思维综合等方式,展开听、看、思、评、唱、奏、舞、写、画等多元化的音乐活动,使单一的音乐课成为多渠道的综合音乐体验和乐感训练,使学生的各方面艺术潜能都得到开发。
这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合作展开的教学活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把学生摆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学、乐学时,就会产生饱满的学习情绪,引发顽强的学习精神,实现自主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计,采用各种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音乐知识的内在魅力。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灵活运用愉快的教学方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种有趣形式,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2.把游戏引入课堂,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3.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境教学优越性与前景的展望
卡耐基说:“没有激情,你能打动谁。”情境教学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一切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技术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对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这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方法、发现过程、发现自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教师的肯定、引导和对课堂的兴趣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情境教学的开展和深入不但让激情充满课堂,还让兴趣和主动性充满课堂,摒弃纯讲授式的灌输式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的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表现出持续不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引导者;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全面自我展示的地方。
总之,在当今音乐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情境教学不仅有别于以往的“两极”化的教育,而且是更适合现代教育环境的一种教育方式,打破了以往一些片面的传统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信的环境中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罗永良.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艺海,2009.3.
[2]杨鉴.在音乐教育中创造愉悦氛围初探(上),民族音乐,2009.1.
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方式前几年依旧停留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等教学法根深蒂固。这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学生个人才智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教育观的转变和思考
前几年音乐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抛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一味追求“变”和“新”,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把音乐课硬生生地变成了教师的表演课。
近两年我们开始反思,提出音乐课应该“回归本原”,新课标也强调“以音乐为本”,并且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很多音乐教师在听完课之后又开始迷茫:以音乐为本,是不是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
这几年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越来越感觉到音乐教学已经远远不止是老师教,学生唱,或者每节课老师都在玩花样地把各种音乐信息硬往学生头脑里塞那么简单,教学宗旨应该是建立在双向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情境教学的创设和发展
情境教学便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既要让学生学得好记得牢,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本着平等、民主、合作、引导、启发、辅导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不拘泥于单一、严肃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在一起,使学生在愉快的律动、游戏中掌握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考虑运用协同参与、动静结合、思维综合等方式,展开听、看、思、评、唱、奏、舞、写、画等多元化的音乐活动,使单一的音乐课成为多渠道的综合音乐体验和乐感训练,使学生的各方面艺术潜能都得到开发。
这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合作展开的教学活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把学生摆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学、乐学时,就会产生饱满的学习情绪,引发顽强的学习精神,实现自主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计,采用各种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音乐知识的内在魅力。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灵活运用愉快的教学方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种有趣形式,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2.把游戏引入课堂,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3.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境教学优越性与前景的展望
卡耐基说:“没有激情,你能打动谁。”情境教学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一切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技术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对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这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方法、发现过程、发现自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教师的肯定、引导和对课堂的兴趣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情境教学的开展和深入不但让激情充满课堂,还让兴趣和主动性充满课堂,摒弃纯讲授式的灌输式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的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表现出持续不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引导者;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全面自我展示的地方。
总之,在当今音乐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情境教学不仅有别于以往的“两极”化的教育,而且是更适合现代教育环境的一种教育方式,打破了以往一些片面的传统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信的环境中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罗永良.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艺海,2009.3.
[2]杨鉴.在音乐教育中创造愉悦氛围初探(上),民族音乐,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