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背诵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置于阅读教学之中,放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度,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 背诵能力 培养方法
  正确有效地应用背诵这一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背诵能力,而且能推进素质教育。阅读与背诵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背诵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指导学生背诵
  1.利用联想法指导背诵。
  联想就是搭起一座记忆的桥梁,利用我们熟悉的事物连接新的信息,并能节约时间并强化记忆效果的方法。在背诵过程中,联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背诵三年级《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找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联系点,然后让学生联想这些相关知识点,对课文内容进行集中背诵,避免死记硬背,从而使课文内容记忆深刻。学会联想的方法,不但有助于背诵,而且有助于迅速回想所背的内容。
  2.利用多媒体指导背诵。
  许多优美的诗文图文并茂,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背诵内容形象化,就可以增强背诵的效果。如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动画的特点,将古诗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通过观察、朗读、想象,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的意境,就会牢牢记住古诗的内容。再如指导一年级学生背诵《春天来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美丽景象的视频,美丽的画面、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对背诵的内容一目了然,毫不费劲就能背诵全文。
  3.利用肢体语言指导背诵。
  在背诵诗文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背诵的内容,形象生动地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背诵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指导三年级学生背诵《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一边背一边用双手摇桨,用眼睛欣赏北海公园红墙绿树,白塔倒映的美景,用点头、微笑释放快乐的心情。用肢体语言把学生引领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中,背诵效果自然非常好。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的背诵能力的方法
  1.理解记忆。
  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和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1)反复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一段文字前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要反复朗读,一定要读到滚瓜烂熟才行。
  (2)熟读成诵。不少人背书,只是机械地将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只重“读”,不重“熟”,只重“背”,不重“诵”。这样识记,效率往往不高。熟读,不但要求读到熟练的程度,而且要求熟悉背诵材料的内容、结构、脉络,理解背诵材料,达到如数家珍的程度。
  (3)快速诵读。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求同存异,辅助背诵。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4.示范背诵,互相激励。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范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因为范背可以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为此,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要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强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5.整分背诵,分合相间。
  (1)整体背诵。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记诵。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缺点是内容太多,容易疲劳。
  (2)分层背诵。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指导学生逐段、逐层地背诵,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3)整分背诵。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扬长而避短,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背诵较长的诗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因此,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提高复习效率,形成强刺激。
  6.关键字眼背诵法。
  有些课文的描写在遣词造句上很有特色,有的是一连串的动词,有的是一连串的形容词,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很容易背诵出这段内容。我在指导学生背诵《爬山虎的脚》的第四自然段时,就让学生抓住连续的几个动词“触着、变成、巴住、拉、紧贴、爬”等。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再背诵这段内容就轻而易举了。
  参考文献:
  [1]杨洁.小学语文背诵三味[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1).
  [2]汪良.指导小学生背诵的几点做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3).
  [3]陈萍.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背诵[J].学周刊,2011(09).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要瞄准学习“课标”,明确复习要求;了解学情,把握重点;依据实情,制订计划;注意方法,激发兴趣;学科联系,融会贯通;精选习题,培优补差;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增强复习效果。  关键词: 语文复习 把握重点 制订计划 注意方法 精选习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毕业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把小学生六年学到的分散的各类
目的: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理类型就是阿尔茨海默症(AD),据统计全世界AD患者已超过2000万。但由于脑组织的天然生理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98%以上强有力的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靶向于脑,发挥中枢治疗作用。鼻腔与脑组织间存在着解剖学上的直接联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生能力 文化基础  一、激发小学生对语言的热情  小学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小学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营造氛围,促进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课 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提出的一种课类。小学生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
摘 要: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等策略,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
摘 要: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既要依凭文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又要不拘泥于文本,适时、适度地引进相关资源,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手段提供的广泛的语文学习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充实,更贴近生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