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度危险责任的法律适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qads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侵权责任法》第九章规定了高度危险责任,从立法的技术、规范的具体设置来看,《侵权责任法》关于高度危险责任的规定都具有先进性。但法律实施功效有赖于后期司法实践及法律解释。本文对高度危险责任在司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度危险责任 民事责任 法律适用
  作者简介:王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级民商法专业。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96-01
  
  一、高度危险责任的概念和认定
  高度危险责任概念来源于德国法,在德国法上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特殊危险性的装置、物品、设备的所有人或持有人,在一定条件下,不问其有无过失,对于因企业经营活动、物品、设备本身所具风险所引发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①我国大陆学者认为,高度危险民事责任是“因从事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的活动造成他人损害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②学界认为,高度危险责任的认定可以参考下列因素:(1)对于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必须具有高度危险性,或这种危险性转变为现实损害的可能性很大。(3)该作业并非一般人们所习惯的作业,只有特别方法时才能使用。(4)无法避免性。即使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也无法避免此种危险。(5)该活动或物品对社会的价值与该活动对社会的危害之间的衡量。
  高度危险责任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高度危险”体系也是不断变化发展,其确定必须结合有关作业时存在的各种因素来加以判断。在这方面,可以依据案例的积累来实现“高度危险”概念的界定和类型化发展。
  二、《侵权责任法》第77条中高度危险责任赔偿限额的依据应该如何规定
  在高度危险行为的赔偿上,赔偿是否公平需要考虑案件的整体情况,如当事人双方的财产状况、责任人有无过错等。无过错损害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原则都存在利益偏袒。赔偿限额制度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在受害人、责任人及社会之间责任寻求平衡。
  第一,确认合理的赔偿标准,限制高度危险作业损害赔偿的限额。结合合理的计量标准,如参照行业标准等方法确定高度危险作业者所应承担的最高赔偿额。《侵权责任法》第77条对限额赔偿做了规定,但目前只有铁路、航空器等少数规定了赔偿的最低限额,对于其他的高度危险行为,在以后的相关司法解释中是否应该对其进行规定呢?
  第二,对于高度危险作业人,为避免在保险制度的支持下而放松高度注意义务,还应当保留必要的赔偿份额由其自行负担。相当于高度危险责任的必留份,例如先支付30%,否则保险赔付不能发生。这样也可以使得高度危险作业的相关人员尽到更加合理的注意义务。
  第三,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通过强制参保的方式,将高度危险作业责任风险进行分摊,通过建立行业赔偿基金方式进行理赔,避免高额赔偿和受害人无法受偿情况发生。其既可减轻高度危险作业人风险,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加快理赔程序,减少社会成本,有利于科技进步。因此,我国在今后的高度危险责任立法时,有必要把高度危险作业损害赔偿责任保险纳入强制性保险之列,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完成高度危险责任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过渡。
  三、高度危险责任的归责原则
  高度危险责任采用何种归责原则,我国理论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应当使用特殊过错推定或一般过错推定;也有人主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别使用过错推定或无过错责任;也有人认为,高度危险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但其归责原则并不是无过错责任原则,而是危险责任原则。
  从《侵权责任法》第69条的规定来看,高度危险责任在归责原则上的一半条款采用无过错责任。但《侵权责任法》第九章的其他条款规定的具体高度危险责任类型来看,虽主要采用无过错责任,但在各条还是有差异。如《侵权责任法》第70条关于民用核设施的侵权责任,只有在能证明损害是因为战争等情形或受害人故意的情形造成时,才不承担责任。至于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对于造成损害者有无过错则不问。第71条关于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经营者的抗辩事由只有受害人故意一种。而在第73条高空危险作业侵权的,被侵权人的过失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第74条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损害的,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此处所有人的连带责任是过错责任。显然过错的因素在不同类型的高度危险责任中作用是不一样的。
  在高度危险责任的发展历程中,一些原本具有较高度危险的活动已经处于可控制状态,危险性有所减低,例如,机动车的责任,其严格的规则原则则可松动。因此,在具体的侵权类型中,基于不同危险性的考虑,在确定责任时的归责原则就要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
  四、结语
  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高度危险责任的规定是有一定的先进性的,但对高度危险责任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先阶段的认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也不能局限于文字的叙述,对具体的案件要考虑其相关的因素。因此,《侵权责任法》的关于高度危险责任的规定适用的法律效果还需在后续的司法实践和司法解释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注释:
  ①《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民事权利的人对由此引起的损害负赔偿义务.
  ②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6-532页、第533页、第578页.
  
  参考文献:
  [1]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赵家仪,金海统.高危险民事责任与民法典关系研究.中国法学.2004(3).
  [3]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的特色.法学论坛.2010(2).
  [4]薛军.“高度危险责任”的法律适用探析.政治与法律.2010(5).
其他文献
摘要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哲学家统治的思想。依据著作本身本文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这一思想究竟是如何被提出来的,提出的依据又是什么,又是怎样得以实现的,对于我们又有哪些启示。本文试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与解答。  关键词柏拉图 哲学家 哲学 政治  作者简介:刘翠翠,安徽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75-02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的评分是根据是否切题、文章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字数几个方面来决定的。首先要审题,紧扣主题。文章结构一般分成三段,每一段把段首句作为主题句。语言运用方
圈地运动始于11世纪,完成于19世纪初。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劳动者与其生产资料相分离,催生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和确立。英国下层农民身处圈地运动的
摘要纳税人诉讼是起诉主体以纳税人身份对政府违法征税和违法用税等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是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类型之一。纳税人诉讼产生并成熟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也存在类似制度,国外法学界亦对纳税人诉讼制度存在诸多探讨。我国至今未规定纳税人诉讼制度,法学理论界对该制度的研究也较少,截止目前,研究纳税人诉讼的系统性文献仍然相当匮乏。纳税人诉讼制度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随着社会公众
英美德日皆为公认的法治国家,而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分别以差别极大的判例法和成文法作为各自的法律渊源。本文从法治国家的概念以及判例法的产生和发展入手,阐明了法治国家建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从出台到适用引起了诸多关注,然而其内容上规定的一些缺陷,妨碍着该规定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实效。本文探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在设置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遍布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高科技是把双刃剑,具有很强的两面性,往好处用其利无穷,往坏处用同时也遗害颇深,在网络的使用中难免会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计算机 互联网 网络道德 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44-01  当前网络中的不良现象影响了网络环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英语文学原著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还有助于学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英语文学原著进行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