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南京市月牙湖滨水空间更新策略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型背景下,滨水空间是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活力与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南京市月牙湖公园为例,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总结分析场地问题,以城市触媒理论为指导,探究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表明,月牙湖公园滨水空间存在生态环境恶化、活力缺失和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针对性提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恢复、传统文脉保护发展三大触媒激活策略,同时提出后续触媒引导机制,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触媒更新研究与景观规划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步入高铁时代,高铁沿线的绿地空间高效利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安徽省宣城市沿高铁东河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高铁沿线绿地空间的利用策略和景观设计,力求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空间环境的利用效率,满足市民休闲活动的功能需求.
针对我国目前乡村景观问题,基于韧性的角度,以乡村景观空间为研究区域,从生态、自然等方面探究植物种类和构建模式,阐述乡村景观韧性的有关概念.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乡村空巢导致村民参与度低、乡村更新污染生态系统、拆除古建筑破坏文化底蕴等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乡村景观韧性化的空间营造策略,旨在促进人与环境和谐、融合发展.
通过分析瑞丽市现状公园绿地的文化特色及公园文化特色类植物的运用情况,发现瑞丽市现有的11个公园绿地仅3个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其他公园绿地严重缺乏文化特色,对于具有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植物的运用也较少.研究发现,瑞丽市公园绿地可以赋予的文化特色有历史文化、民族宗教、边境文化、地方特色以及其他文化.在瑞丽市公园绿地规划中,将31个公园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对应到相应的文化特色中,使公园绿地各具特色.
人性化理念在景区及各类公园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以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结合公园日常巡查和游客行为观察,从硬铺广场、绿化空间、园林构筑物3个方面总结、分析、思考人性化理念的应用.
陇海铁路西安城市段充分利用铁路沿线城市现状,将文化、自然及城市景观引入城市视域,丰富景观设计内容,在铁路景观改造规划时注重景观“视线”的设计,使自然景色、历史文化与城市元素融为一体.
分析了淮安市村庄绿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目前林业发展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及“三农”工作重要核心之一,具有一定的功能独特性,对生态自然环境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尤为关键.从武威市造林绿化入手,结合石羊河林场建设发展案例,探讨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的林业工程技术应用与林业发展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石羊河林场战略实施思路构建,以在一定层面上提高林区产业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发展等,进而也为林区乡村战略有效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为营造最佳赏樱效果,介绍了南京明孝陵樱花园的自然环境、建造情况,并观测明孝陵樱花园中的樱花物候,比较了不同品种樱花的花期早晚和形态特点,对樱花园樱花在花期搭配和整体配置上进行了分析.樱花花期与温度息息相关,合理搭配早、中、晚花樱花品种,可以有效延长樱花园整体花期,避免受温度影响导致樱花同时开放或落花.不同品种樱花由于形态特征不同,可以搭配道路、水景、建筑物栽植,也可孤植或群植形成单独景观,从而展现最佳园林效果.
雨洪调蓄型绿地是将景观和雨洪管理结合的面向未来的新型景观.植物作为景观的重要因素,除应具有常规的景观功能和美学外,还要最大化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充分解读场地环境和景观方案后,构思种植设计和风格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组织和视线分析,并根据雨洪调蓄型绿地植物所受的水淹情况,将种植区分为边缘区和应急调蓄区(包括坡地区和集水区),并结合景观需求,提出不同种植区的植物配置模式,确定分区植物生活型和不同区域的植物品种.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框架,结合苏州乡村规划建设的发展路径及实际问题,从特色产业培育、田园生态维育、田园人居整治、乡土文化传承、乡村多元共治等5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引导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