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旺长苗的析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阜阳市颍州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每年却有部分田块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出现了旺长苗,对这些田块如不采取相应的对策,势必会影响小麦的粮食总产量。
  1造成小麦旺长的原因
  1.1播期过早,冬前生长发育快
  由于部分群众对小麦各个品种的特性认识不足,没有根据小麦各品种特性适期早播而造成每年都有不少面积的早播田。由于播期早,冬前大于0℃左右积温高于小麦所需冬前积温很多,造成旺长,叶片超长超宽,主茎叶龄达到7~8片,主茎和部分一级分蘖冬前幼穗分化已进入二棱期,冬前和早春易遭冻害,影响产量。
  1.2播量过多,群体过大
  不合理密植是造成小麦旺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所构成。要获得单位面积的高产量,必须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地肥力设计出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不能单靠增加每公顷穗数,加大播种量来获得高产。在基本苗过多,高肥水条件下,叶蘖生长旺盛,分蘖多,群体失控,造成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不能形成强大根系,茎节生长细长,壁薄秆软,茎秆无弹性和韧性。据调查,冬前群体超过1.2×107穗/hm2以上的麦田极易发生倒伏。
  1.3氮肥用量过多,春季追肥偏早、偏多
  近几年虽然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但在小麦施肥方面仍不能按小麦需肥规律合理运筹肥水。氮肥用量过多,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用量不足,在施肥方法上多采取“一炮轰”的办法,这样就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甚至发生徒长。在返青、拔节期追肥,又没有按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偏早、偏多,增加了春季无效分蘖、刺激小麦底部茎节的生长,使基部茎细长、脆弱,后期易造成倒伏、贪青、晚熟。
  1.4越冬温度偏高,早春回温较快
  近几年随着地球气温变暖,温度升高,年前部分田块已长至7~8片叶,部分田块有出现拔节现象,茎蘖数高达1.5×107节/hm2以上,这样就易遭受冻害,造成减产。
  2小麦旺长的隐患
  2.1冬前冻害和倒春寒的冻害、冷害
  旺长麦苗细胞内糖分及各种有机营养浓度低,冻点高,尤其是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以后,抗冻能力明显减弱,极易遭受冬前冻害和倒春寒危害,轻者枯叶死,重者冻死幼穗。
  2.2中后期大面积倒伏
  旺苗田块生长旺盛,茎蘖多、叶片大、群体通风透光不好,植株嫩弱,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而地下根系发育差,次生根条数少,入土浅,如春季雨水较多或中后期遇暴风雨,根倒和茎倒将同时发生,损失惨重。
  2.3暴发病害
  由于密度大,透风条件差,在秋冬气温较高的条件下,病菌越冬基数大,加上旺苗本身素质差,抗病能力下降,在适宜条件(春季多雨、光照不足)下极易暴发纹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因此,充分认识小麦旺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掌握小麦旺长的原因,采取措施,控制小麦旺长,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十分重要的。
  3控制小麦旺长的对策
  3.1适时精量,半精量播种
  颍州区冬性品种适播期是10月5~10日,半冬性品种10月10~20日,春性品种适播期10月15~25日。推广机械精少量播种。半冬性品种播量120~150kg/hm2,弱春性品种播量150~180kg/hm2。对分蘖力强的半冬性品种还可适当少播,以充分发挥其分蘖优势。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易造成徒长。播种过晚,苗期温度低,麦苗生长缓慢、分蘖少,次生根少或无次生根,易形成冬前弱苗。所以播种过早、过晚对小麦高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3.2疏 苗
  一般冬前超过1.2×107苗的麦田要及早进行疏苗,可间疏撮子苗,消灭“炮台田”,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3.3科学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重施土杂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地力、生产水平、小麦需肥规律确定施肥量。在施肥方法上改变过去“一炮轰”施肥法,实践证明,基肥用量一般70%左右,有机肥与磷钾肥以及氮素用量的2/3作基肥,氮素化肥用量的1/3用作拔节肥;但对旺苗及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期和起身期一般不进行追肥浇水。后期可叶面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料,以防早衰,提高产量。
  3.4划锄镇压、深耘断根
  越冬前或起身期均划锄镇压。划锄可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清除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小麦根系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镇压可以抑制旺苗生长,缩短基部1~2节间的长度,促进小麦稳长。深耘断根是控制旺长的传统措施,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深锄,便于根系向土壤深层下扎,增加深土层根量,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减少无效分蘖,改善群体结构,提高抗倒能力。对于撒播田的旺苗及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用镇压的办法。镇压可使主茎和大蘖受到暂时的抑制,长得墩实粗壮;促进中蘖赶主茎长得整齐,加速小蘖死亡(主茎和大蘖受伤,养份流向主茎和大蘖,输送到小蘖的更少),有利田间通风透光。压麦的最好时期,是在分蘖高峰过后,分蘖向两极分化,节间未拔出地面时进行。压麦时间一般在晴天中午以后,不要在早晨霜冻时压,以免伤苗过重。压麦要注意地湿不能压,以免土壤板结,不利根系生长。
  3.5化学调控
  用ADF拌种(ADF即小麦促蘖防倒增产剂),能促进冬前麦苗生长健壮,防止旺长,减少养分消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对于因播种过早、冬前旺长的田块,越冬前可喷施1次壮丰安,每公顷用525ml加水40kg喷施。对于过旺田块,在小麦拔节前可加喷1次,喷洒50%矮壮素200倍液,或用每公顷450ml助壮素,加水525kg喷雾,这样就能控制小麦旺长,提高小麦产量,取得丰产丰收。
其他文献
关键词 预告登记 效力 时间 空间 物权法  作者简介:韦锶蕴,广东纬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176  预告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一种特殊类型,指的是为了能够保障请求权进行不动产
摘要 生态文明观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产生出的生态伦理观,它源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立足于当下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新时期,我们要重新审视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在九间棚生态文明建设中汲取养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 九间棚 乡村 生态文明建设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
摘要 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继代效应、免疫增强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维生素E对畜禽免疫力的影响。  关键词 维生素E;畜禽免疫力;影响    维生素E是研究大鼠正常繁殖所需的脂溶因子时发现的,当时只认为维持大鼠正常繁殖机能所需的未鉴定脂溶因子,故被称为生殖维生素或抗不孕维生素。之后发现维生素E在防止脑软化及肌肉营养方面是必须的。随后的许多试验表明,维生素E与畜禽免疫关系密切,缺乏时易导致多种疾病,同
摘要 介绍淮稻10号的特征特性及其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各生育阶段精确定量指标、培育壮秧、大田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指导广大农民种植该品种。  关键词 淮稻10号;特征特性;精确定量;高产栽培    淮稻10号是由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984180/武运粳8号杂交,于2002年育成的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淮安市种子管理站还在适应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独创性 著作权  作者简介:罗建,乐山市犍为县人民法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256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的概念最早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合同 不可抗力 情势变更  作者简介:陈小芬,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008一、问题的提出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合同履行障碍的案件类型错综复杂,
摘要杂交粳稻新组合秀优5号产量表现为高产,较耐肥,增产潜力大。在其栽培技术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调水、适时进行病虫、鼠、草害的防治。  关键词杂交粳稻;秀优5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秀优5号系嘉兴农业科学院培养的三系密穗型杂交晚粳新组合,适合在我县作为连作晚稻搭配种植推广。    1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浙江省区试,产量为8.44t/h
摘要 从基地选择、隔离、秧苗期管理、本田期管理、花期管理以及除杂、收割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特优721的秋季制种技术规程,以期指导这一优良品种的制种工作,促进其进一步推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杂交水稻;特优721;制种;技术规程;农业标准    特优721是广东省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7年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自育恢复系R721(R524×R15)配制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感温组合,于200
摘 要 生育问题是国家发展大计,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根本上来说,这属于人权保障范畴,生育权属于公民的人格权。对于妇女来说,生育就是一次“生命的冒险”,所以生育权于女性而言相当于“生命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生育权保障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我国在法律和政策上也给予妇女生育以权利自由保障,而实际生活中,尤其在婚姻家庭中,女性生育自由仍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与威胁。  关键词 生育权 生育自由 法律
摘要 介绍了北方地区东农704番茄大棚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浸种催芽、育苗、移苗、定植和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在北方地区的大棚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东农704;番棚;大棚;栽培技术;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54-01    根据近几年东农704番茄大棚栽培经验,现将北方地区东农704番茄大棚栽培技术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