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阜阳市颍州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每年却有部分田块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出现了旺长苗,对这些田块如不采取相应的对策,势必会影响小麦的粮食总产量。
1造成小麦旺长的原因
1.1播期过早,冬前生长发育快
由于部分群众对小麦各个品种的特性认识不足,没有根据小麦各品种特性适期早播而造成每年都有不少面积的早播田。由于播期早,冬前大于0℃左右积温高于小麦所需冬前积温很多,造成旺长,叶片超长超宽,主茎叶龄达到7~8片,主茎和部分一级分蘖冬前幼穗分化已进入二棱期,冬前和早春易遭冻害,影响产量。
1.2播量过多,群体过大
不合理密植是造成小麦旺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所构成。要获得单位面积的高产量,必须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地肥力设计出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不能单靠增加每公顷穗数,加大播种量来获得高产。在基本苗过多,高肥水条件下,叶蘖生长旺盛,分蘖多,群体失控,造成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不能形成强大根系,茎节生长细长,壁薄秆软,茎秆无弹性和韧性。据调查,冬前群体超过1.2×107穗/hm2以上的麦田极易发生倒伏。
1.3氮肥用量过多,春季追肥偏早、偏多
近几年虽然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但在小麦施肥方面仍不能按小麦需肥规律合理运筹肥水。氮肥用量过多,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用量不足,在施肥方法上多采取“一炮轰”的办法,这样就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甚至发生徒长。在返青、拔节期追肥,又没有按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偏早、偏多,增加了春季无效分蘖、刺激小麦底部茎节的生长,使基部茎细长、脆弱,后期易造成倒伏、贪青、晚熟。
1.4越冬温度偏高,早春回温较快
近几年随着地球气温变暖,温度升高,年前部分田块已长至7~8片叶,部分田块有出现拔节现象,茎蘖数高达1.5×107节/hm2以上,这样就易遭受冻害,造成减产。
2小麦旺长的隐患
2.1冬前冻害和倒春寒的冻害、冷害
旺长麦苗细胞内糖分及各种有机营养浓度低,冻点高,尤其是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以后,抗冻能力明显减弱,极易遭受冬前冻害和倒春寒危害,轻者枯叶死,重者冻死幼穗。
2.2中后期大面积倒伏
旺苗田块生长旺盛,茎蘖多、叶片大、群体通风透光不好,植株嫩弱,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而地下根系发育差,次生根条数少,入土浅,如春季雨水较多或中后期遇暴风雨,根倒和茎倒将同时发生,损失惨重。
2.3暴发病害
由于密度大,透风条件差,在秋冬气温较高的条件下,病菌越冬基数大,加上旺苗本身素质差,抗病能力下降,在适宜条件(春季多雨、光照不足)下极易暴发纹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因此,充分认识小麦旺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掌握小麦旺长的原因,采取措施,控制小麦旺长,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十分重要的。
3控制小麦旺长的对策
3.1适时精量,半精量播种
颍州区冬性品种适播期是10月5~10日,半冬性品种10月10~20日,春性品种适播期10月15~25日。推广机械精少量播种。半冬性品种播量120~150kg/hm2,弱春性品种播量150~180kg/hm2。对分蘖力强的半冬性品种还可适当少播,以充分发挥其分蘖优势。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易造成徒长。播种过晚,苗期温度低,麦苗生长缓慢、分蘖少,次生根少或无次生根,易形成冬前弱苗。所以播种过早、过晚对小麦高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3.2疏 苗
一般冬前超过1.2×107苗的麦田要及早进行疏苗,可间疏撮子苗,消灭“炮台田”,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3.3科学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重施土杂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地力、生产水平、小麦需肥规律确定施肥量。在施肥方法上改变过去“一炮轰”施肥法,实践证明,基肥用量一般70%左右,有机肥与磷钾肥以及氮素用量的2/3作基肥,氮素化肥用量的1/3用作拔节肥;但对旺苗及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期和起身期一般不进行追肥浇水。后期可叶面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料,以防早衰,提高产量。
3.4划锄镇压、深耘断根
越冬前或起身期均划锄镇压。划锄可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清除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小麦根系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镇压可以抑制旺苗生长,缩短基部1~2节间的长度,促进小麦稳长。深耘断根是控制旺长的传统措施,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深锄,便于根系向土壤深层下扎,增加深土层根量,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减少无效分蘖,改善群体结构,提高抗倒能力。对于撒播田的旺苗及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用镇压的办法。镇压可使主茎和大蘖受到暂时的抑制,长得墩实粗壮;促进中蘖赶主茎长得整齐,加速小蘖死亡(主茎和大蘖受伤,养份流向主茎和大蘖,输送到小蘖的更少),有利田间通风透光。压麦的最好时期,是在分蘖高峰过后,分蘖向两极分化,节间未拔出地面时进行。压麦时间一般在晴天中午以后,不要在早晨霜冻时压,以免伤苗过重。压麦要注意地湿不能压,以免土壤板结,不利根系生长。
3.5化学调控
用ADF拌种(ADF即小麦促蘖防倒增产剂),能促进冬前麦苗生长健壮,防止旺长,减少养分消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对于因播种过早、冬前旺长的田块,越冬前可喷施1次壮丰安,每公顷用525ml加水40kg喷施。对于过旺田块,在小麦拔节前可加喷1次,喷洒50%矮壮素200倍液,或用每公顷450ml助壮素,加水525kg喷雾,这样就能控制小麦旺长,提高小麦产量,取得丰产丰收。
1造成小麦旺长的原因
1.1播期过早,冬前生长发育快
由于部分群众对小麦各个品种的特性认识不足,没有根据小麦各品种特性适期早播而造成每年都有不少面积的早播田。由于播期早,冬前大于0℃左右积温高于小麦所需冬前积温很多,造成旺长,叶片超长超宽,主茎叶龄达到7~8片,主茎和部分一级分蘖冬前幼穗分化已进入二棱期,冬前和早春易遭冻害,影响产量。
1.2播量过多,群体过大
不合理密植是造成小麦旺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所构成。要获得单位面积的高产量,必须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地肥力设计出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不能单靠增加每公顷穗数,加大播种量来获得高产。在基本苗过多,高肥水条件下,叶蘖生长旺盛,分蘖多,群体失控,造成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不能形成强大根系,茎节生长细长,壁薄秆软,茎秆无弹性和韧性。据调查,冬前群体超过1.2×107穗/hm2以上的麦田极易发生倒伏。
1.3氮肥用量过多,春季追肥偏早、偏多
近几年虽然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但在小麦施肥方面仍不能按小麦需肥规律合理运筹肥水。氮肥用量过多,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用量不足,在施肥方法上多采取“一炮轰”的办法,这样就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甚至发生徒长。在返青、拔节期追肥,又没有按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偏早、偏多,增加了春季无效分蘖、刺激小麦底部茎节的生长,使基部茎细长、脆弱,后期易造成倒伏、贪青、晚熟。
1.4越冬温度偏高,早春回温较快
近几年随着地球气温变暖,温度升高,年前部分田块已长至7~8片叶,部分田块有出现拔节现象,茎蘖数高达1.5×107节/hm2以上,这样就易遭受冻害,造成减产。
2小麦旺长的隐患
2.1冬前冻害和倒春寒的冻害、冷害
旺长麦苗细胞内糖分及各种有机营养浓度低,冻点高,尤其是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以后,抗冻能力明显减弱,极易遭受冬前冻害和倒春寒危害,轻者枯叶死,重者冻死幼穗。
2.2中后期大面积倒伏
旺苗田块生长旺盛,茎蘖多、叶片大、群体通风透光不好,植株嫩弱,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而地下根系发育差,次生根条数少,入土浅,如春季雨水较多或中后期遇暴风雨,根倒和茎倒将同时发生,损失惨重。
2.3暴发病害
由于密度大,透风条件差,在秋冬气温较高的条件下,病菌越冬基数大,加上旺苗本身素质差,抗病能力下降,在适宜条件(春季多雨、光照不足)下极易暴发纹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因此,充分认识小麦旺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掌握小麦旺长的原因,采取措施,控制小麦旺长,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十分重要的。
3控制小麦旺长的对策
3.1适时精量,半精量播种
颍州区冬性品种适播期是10月5~10日,半冬性品种10月10~20日,春性品种适播期10月15~25日。推广机械精少量播种。半冬性品种播量120~150kg/hm2,弱春性品种播量150~180kg/hm2。对分蘖力强的半冬性品种还可适当少播,以充分发挥其分蘖优势。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易造成徒长。播种过晚,苗期温度低,麦苗生长缓慢、分蘖少,次生根少或无次生根,易形成冬前弱苗。所以播种过早、过晚对小麦高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3.2疏 苗
一般冬前超过1.2×107苗的麦田要及早进行疏苗,可间疏撮子苗,消灭“炮台田”,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3.3科学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重施土杂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地力、生产水平、小麦需肥规律确定施肥量。在施肥方法上改变过去“一炮轰”施肥法,实践证明,基肥用量一般70%左右,有机肥与磷钾肥以及氮素用量的2/3作基肥,氮素化肥用量的1/3用作拔节肥;但对旺苗及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期和起身期一般不进行追肥浇水。后期可叶面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料,以防早衰,提高产量。
3.4划锄镇压、深耘断根
越冬前或起身期均划锄镇压。划锄可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清除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小麦根系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镇压可以抑制旺苗生长,缩短基部1~2节间的长度,促进小麦稳长。深耘断根是控制旺长的传统措施,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深锄,便于根系向土壤深层下扎,增加深土层根量,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减少无效分蘖,改善群体结构,提高抗倒能力。对于撒播田的旺苗及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用镇压的办法。镇压可使主茎和大蘖受到暂时的抑制,长得墩实粗壮;促进中蘖赶主茎长得整齐,加速小蘖死亡(主茎和大蘖受伤,养份流向主茎和大蘖,输送到小蘖的更少),有利田间通风透光。压麦的最好时期,是在分蘖高峰过后,分蘖向两极分化,节间未拔出地面时进行。压麦时间一般在晴天中午以后,不要在早晨霜冻时压,以免伤苗过重。压麦要注意地湿不能压,以免土壤板结,不利根系生长。
3.5化学调控
用ADF拌种(ADF即小麦促蘖防倒增产剂),能促进冬前麦苗生长健壮,防止旺长,减少养分消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对于因播种过早、冬前旺长的田块,越冬前可喷施1次壮丰安,每公顷用525ml加水40kg喷施。对于过旺田块,在小麦拔节前可加喷1次,喷洒50%矮壮素200倍液,或用每公顷450ml助壮素,加水525kg喷雾,这样就能控制小麦旺长,提高小麦产量,取得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