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是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为了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我重点研究了初中数学的几大模块,分别是方程(组)的应用、不等式(组)的应用、函数的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初中对于函数的应用又分为一次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的应用.
为了让这些“应用课”更加高效,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并探索出了“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即“情境、激趣”、“探究、交流”、“应用、展示”、“总结、升华”.
下面是“四环八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情境、激趣
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的情感结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能沟通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为了创设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的情境,我在课前与学生一起做了“破冰游戏”,其目的是打破原有状态,让学生抛却紧张、压抑,初步建立和谐关系.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之后,我把教学内容赋予一个完整的故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情境创设可以是故事、数学史话、游戏、表演等.
2.探究、交流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八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已经熟悉了初中学习的模式,而且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他们慢慢成熟起来,不愿意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从知识储备看,学生已认识了变量与函数的关系,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出表达式,认识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会画函数的图象,已学过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表达式,具备了自主探究的知识基础.
上课时,我在例题处理上采取了自主探究方式,学生在问题呈现后,自己独立阅读、紧张思考、勇敢尝试.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遇到的难点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规律,自变量需要分段处理,解析式也对应地需要分段分析,自变量从哪个关键数开始分等.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采取了同桌交流的方式.通过讨论,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题意,解决了心中的疑惑,找到了解题的方法,生生之间也形成了和谐互助的良好关系.教师则退到学生身后,适当加以点拨,对涉及的数学方法、解题规律、数学思想加以提炼总结.
3.应用、展示
用一次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自主探究过后,本着精而少、具有典型性、可拓展之原则,我选出一组题目,从与例题难度平行、方法相似的基础题目,到逆向思维由图象读信息,再到开放性题目,层层递进,使学生演练了必要的题目,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面对不同实际问题时,我引导学生主动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涉及含等量关系的问题可以用方程(组)去解决;涉及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要用不等式去解决;要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可以借助锐角三角函数解决;求彩票的中奖率则要用到概率知识;等等.这样,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建模思想.
在应用展示中,我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关注了学生的思路、参与热情、书写规范等方面,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4.总结、升华
总结是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再梳理,解题方法的再盘点,快乐心情的分享都能使自己得以升华、提高.教师根据练习的反馈情况,抓住具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归纳.
我从教多年,尝试“四环八步” 教学模式,受益匪浅.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我们的师生关系亲和融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上课注意听讲的越来越多,积极举手发言的多了,上台讲课的多了,作业也认真整洁.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应用意识有所提高,我与学生教学相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让我骄傲的是,那些毕业的学生在高中数学爱好方面、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优异表现.
总之,教无定法.我坚信,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灵活性.我将继续潜心于教学研究,积极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以便实现和谐高效的课堂.
为了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我重点研究了初中数学的几大模块,分别是方程(组)的应用、不等式(组)的应用、函数的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初中对于函数的应用又分为一次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的应用.
为了让这些“应用课”更加高效,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并探索出了“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即“情境、激趣”、“探究、交流”、“应用、展示”、“总结、升华”.
下面是“四环八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情境、激趣
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的情感结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能沟通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为了创设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的情境,我在课前与学生一起做了“破冰游戏”,其目的是打破原有状态,让学生抛却紧张、压抑,初步建立和谐关系.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之后,我把教学内容赋予一个完整的故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情境创设可以是故事、数学史话、游戏、表演等.
2.探究、交流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八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已经熟悉了初中学习的模式,而且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他们慢慢成熟起来,不愿意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从知识储备看,学生已认识了变量与函数的关系,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出表达式,认识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会画函数的图象,已学过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表达式,具备了自主探究的知识基础.
上课时,我在例题处理上采取了自主探究方式,学生在问题呈现后,自己独立阅读、紧张思考、勇敢尝试.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遇到的难点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规律,自变量需要分段处理,解析式也对应地需要分段分析,自变量从哪个关键数开始分等.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采取了同桌交流的方式.通过讨论,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题意,解决了心中的疑惑,找到了解题的方法,生生之间也形成了和谐互助的良好关系.教师则退到学生身后,适当加以点拨,对涉及的数学方法、解题规律、数学思想加以提炼总结.
3.应用、展示
用一次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自主探究过后,本着精而少、具有典型性、可拓展之原则,我选出一组题目,从与例题难度平行、方法相似的基础题目,到逆向思维由图象读信息,再到开放性题目,层层递进,使学生演练了必要的题目,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面对不同实际问题时,我引导学生主动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涉及含等量关系的问题可以用方程(组)去解决;涉及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要用不等式去解决;要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可以借助锐角三角函数解决;求彩票的中奖率则要用到概率知识;等等.这样,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建模思想.
在应用展示中,我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关注了学生的思路、参与热情、书写规范等方面,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4.总结、升华
总结是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再梳理,解题方法的再盘点,快乐心情的分享都能使自己得以升华、提高.教师根据练习的反馈情况,抓住具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归纳.
我从教多年,尝试“四环八步” 教学模式,受益匪浅.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我们的师生关系亲和融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上课注意听讲的越来越多,积极举手发言的多了,上台讲课的多了,作业也认真整洁.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应用意识有所提高,我与学生教学相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让我骄傲的是,那些毕业的学生在高中数学爱好方面、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优异表现.
总之,教无定法.我坚信,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灵活性.我将继续潜心于教学研究,积极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以便实现和谐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