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2/Co13Cr28Cu31Ni28/Q235脉冲TIG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来源 :焊接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钢与钛之间因物化性能差异大,焊接过程易产生大量金属间化合物而难以实现可靠连接的问题,依据焊缝金属固溶高熵化思路,选用Co13Cr28Cu31Ni28高熵合金作为中间过渡层对TA2钛和Q235钢进行脉冲钨极氩弧焊,并对Co13Cr28Cu31Ni28高熵合金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Co13Cr28Cu31Ni28主要是双相面心立方结构,分别为富Cu的晶间和晶内面心立方结构,强度和塑性良好;焊接接头两部分焊缝均成形良好,无气孔、裂纹等缺陷,焊缝组织均为简单的固溶体结构,Q235侧焊缝主要为面心立方结构相,TA2侧焊缝主要由简单的体心立方结构和面心立方结构相构成,以体心立方结构相为主;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224MPa,在TA2侧靠近高熵合金的熔合线处断裂,主要由于生成了脆性的Cr3O8,断口有较多韧窝和一部分解理面,为混合断裂,表现出一定的韧性断裂特征.创新点:将Co13Cr28Cu31Ni28高熵合金应用于钛/钢异种金属的熔化焊,获得成型良好并具有一定强度的焊接接头.
其他文献
对于钛/铝异种金属熔钎焊接头,钛合金侧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态、厚度对接头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影响.传统微观组织表征+宏观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无法直观获得纳米尺度下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过程.基于此,采用原位TEM表征技术,对钛/铝熔钎焊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处的拉伸断裂行为展开研究,阐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金属间化合物层物相主要以TiAl相和TiAl3相为主,在原位TEM拉伸过程中,焊缝熔合区铝合金晶粒内部容易发生位错塞积,裂纹倾向于在位错塞积处萌生扩展.界面层不是拉伸试样的薄弱
聚焦于激光熔覆高熵合金表面强化技术,开展了6mm厚TC4钛合金板材表面激光熔覆FeCoCrNi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首先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FeCoCrNi高熵合金熔覆层进行物相分析,探究其相组成.随后,利用金相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手段,探究了熔覆层以及其与TC4基体结合界面处的微观组织形态及物相分布.结果 表明,Ti,Ni组合和Ti,Co组合具有最大的负混合焓(△Hmix),因此易造成部分物相中(Ti,Ni,Co)的富集,而其周围相中则会呈现出(Fe,Cr)的富集.结合界面上部和下部主要
引入监督策略对粒化条件邻域熵进行改进,提出基于监督粒化的条件邻域熵属性约简算法.在4个公开的数据集上对算法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约简率和分类准确率.建立了基于该算法的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基于互信息理论分析了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应力集中系数受接头类型与焊接方法影响最大,受焊脚长度影响最小,说明在计算应力集中系数时接头类型与焊接方法的影响需要重点考虑;等效结构应力范围对于接头疲劳寿命影响的权重为0.4612,名义应力范围的权
为了有效实现车身上的钢/铝复合结构连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焊接与连接技术——感应一静压焊(induction-pressure welding,IPW).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钢/铝合金连接界面的组织形貌进行观察,通过X射线色散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钢/铝连接界面的化学成分、金属间化合物种类以及显微硬度.结果 表明,采用感应-静压焊工艺可以实现Q235钢与5052铝合金的有效连接.接头界面上1、2号试样的金属间化合物平均厚度分别为115,85 μm.接头界面的微观组织形貌呈锯齿状,
为了更加高效、精准的获得工艺参数对高功率激光焊接工艺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激光焊接特性分析用高通量测试方法,并借助高速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测试过程中的光致羽辉和飞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随着激光功率增加,焊接过程中飞溅数量与波动程度增加,对应焊后表面成形质量变差,内部裂纹增加;对于万瓦级激光焊接,相较于正离焦焊接,负离焦量焊接时的焊缝成形更为优异,焊接过程飞溅数量得到有效抑制,熔深波动程度也得到明显改善;实际焊接结果与激光焊接特性高通量测试结果高度一致,这说明基于高通量测试方法的激光焊接特性分析方法
为提高电弧增材制造的灵活性和路径规划可靠性,使用ABB IRB1410工业机器人和Fronius CMT TPS3200焊接电源,通过Python自主编程利用开源切片软件Cura,成功搭建了电弧增材制造系统,自主开发了电弧增材制造软件,并进行了4043铝合金电弧增材成形.结果 表明,自主开发的电弧增材软件能够读取开源切片软件Cura输出的二维路径数据,并进行转换和输入工业机器人,控制焊枪运行路径和焊接电源运行参数,有效实现电弧增材制造.使用直径1.2mm的4043铝合金焊丝,在送丝速度为3.2 m/min
结合电磁成形技术和半固态钎焊技术,提出了一种钢/铝管磁脉冲辅助半固态钎焊工艺,利用电磁脉冲产生的洛伦兹力使铝外管高速碰撞半固态钎料,通过半固态钎料中固相颗粒对母材表面径向压缩和轴向剪切作用去除母材表面氧化膜,实现钢铝异种管材的无钎剂钎焊.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进行了钢/铝管磁脉冲半固态钎焊试验,研究了钎焊接头界面元素的扩散行为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机理.结果 表明,焊缝组织主要为α-Al以及富锌相,铝侧界面处的Al2O3氧化膜破碎与去除情况良好,钢侧界面处有薄层FeAl3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各部位均获得较好的冶金结
针对焊接过程中热输入大、薄板易熔穿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STM32F405单片机的高效变极性熔化极气体保护焊(variable-polarity gas metal arc welding,VP GMAW)焊接系统,可以通过调整焊接电流正负极性的时间以及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焊接工件的热输入量.通过分析带耦合电感的半桥式二次逆变电路电流换向状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针对变极性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理想的控制波形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上述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案为基础,建立变极性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as met
将非传统激光束激光选区熔化(SLM)作为调研对象,介绍了非传统激光束整形原理及其SLM设备情况,以椭圆高斯光、平顶光、反高斯光和细光斑为分类,总结了不同激光形状类型在生产过程中对制品热历史、微观组织和缺陷的影响.对集成光束整形器件和非传统激光SLM打印研究后发现,椭圆形高斯光打印由于改变了光束椭圆度可使制品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受热情况,从而实现特定位置的微结构控制,提高等轴晶比例;平顶光打印因为均匀的能量分布使熔池在传导模式下加热,可以有效抑制裂纹和飞溅的产生,得到表面光洁的制品;反高斯光打印因为宽的工艺
机器人焊接因零件形状不规则和焊接工艺复杂不可避免带来各种焊缝缺陷.针对二维主成分分析应用于焊缝表面缺陷检测时面临计算复杂度高、分类准确率低及无法进行增量学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更新的增量二维主成分分析(mean updated incremental 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UI2DPCA)算法,并将MUI2DPCA和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FNN)相结合进行焊缝表面缺陷在线检测.首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