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分寸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讲,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何为分寸?该是知谦卑,懂进退,举止有度,言谈得体。为人处世最是不懂分寸易吃亏,譬如骄纵傲慢,自以为是,刻意表现自己,完全不给他人留下余地。
  战国时期,曹军进退两难,有部下向曹操询问守夜指示,曹操脱口而出:鸡肋。士兵不明曹操深意。杨修则洋洋得意地讲:“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这是准备打道回府了啊。”曹操听后大怒,当即便以扰乱军心之罪斩杀了杨修。
  细想,全军上下怎会无人懂得曹操的深意,只不过有人看穿不戳穿,而杨修则犯了大忌,不懂分寸,自作聪明,才导致英年早逝。
  前不久,参加一场剧本研讨会,原也是思想交锋,互相勉励,可偏偏就有一位编剧很不懂分寸。某创作者无意间讲起自己失败的经历,该编剧便当众追问其失败的原因,失败后的感想如何,甚至拿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人做对比,丝毫不为对方留情面。对方回避无果,一再陷入难堪,场面尴尬至极。据说,后来该编剧被资方解除了合作关系。理由是,与一个毫无分寸者共事,恐怕他的张扬跋扈会拖累团队;一个做事不懂分寸、毫无谦卑之心者,艺术境界恐怕也不会太高。
  国人向来推崇中庸之道,凡事讲究适可而止。做饭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一过,饭菜易焦。作画讲究留白,画作太满,易生逼仄,空白太多,易陷空洞。做人讲究分寸,克制过度,显得失真,肆无忌惮,容易逾矩。如此,行事有度,便格外要紧。
  身边常有那种自以为与朋友很熟而毫无分寸者,他们举止轻浮,习惯开过分的玩笑,深度挖掘他人的隐私,不留情面诘责对方,给他人带来了不便与伤害,还反问,我哪里错了?
  显然,这是不懂适可而止、不越雷池的分寸感。
  文学家杨绛就是一个非常知分寸、懂拒绝的人。年轻时,费孝通曾追求她被拒,费孝通问,我们可以做朋友吗?她讲,可以,但朋友是终点,不是过渡。换句话讲,你不是我的男友,我也不可能成为你的女友。费孝通只能接受现实,成为钱钟书夫妇的朋友。在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还特意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讲,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不必再“知难而上”了。“知难而上”很好地诠释了男女之间的分寸感。
  有人讲,分寸感是由内涵沉淀而成,是對自己或他人的合理认可,它常常使一个人的境界高下立见。
  村上春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演讲时,主办方请他选择发言的语种,他放弃了母语,选择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发言。记者问,会场有同声翻译,为何不用更自如的日语发言?他解释,自己作为一位作家,使用母语容易在丰富的辞藻中夸夸其谈、自我膨胀,给人以自大的感觉,而有悖本意。相反,使用英语自己能更诚恳,也更能克制自己。
  村上春树用另一种方式将他的谦卑与分寸感,巧妙地传递给了读者。此是修养,也是境界。
  作家贾平凹曾讲过一个故事:某朋友有口吃,说话很慢。有一次,路上遇到人问路,不巧的是,问路者也有口吃,朋友便一言不发地看着他。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朋友答,人家也有口吃,我要回答了,他会以为我在模仿、戏弄他。
  对于如何说话,何时沉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而最好的标准就是分寸二字。
  万物皆有分寸,分寸因人而异,最好你我做人恰如其分,行事恰到好处,进退有度,把握分寸。
其他文献
1.拥有梦想,否则梦想就会拥有你;征服梦想,否则梦想就会征服你。冷天出门前,先把衣服穿好。  2.孩子问:“爸爸,为什么天空要在我们上方?”  “孩子,”爸爸回答,“那是因为如果天空在我们下方,我们的两脚就无处可站了。”  3.生活的秘密,就是你要去发现生活的秘密。  4.假如你围绕着一株菜花跳舞,在角度正好、光线适当时,它看起来可能会像个太阳。但是多数情况下,它看上去只是一株菜花。  5.对于一
1986年,石富出生于湖南省蓝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那时,父亲是当地最早在县城承包工程的人,还经营着一家石材厂。谁知命运多舛,就在他刚满8岁时,父亲身患肝癌去世。为偿还欠下的巨额债务,母亲和哥哥纷纷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上小学的石富。  可祸不单行。2002年,在中考的关键时刻,唯一的哥哥因为车祸去世。仅隔三年,与石富相依为命的母亲也病逝了。转眼间,身边连个与自己说话的人也没有了,石富承受的痛苦和打击
昨天,忙完一连串跑腿的杂事后,回家前我顺路把车开到加油站。下了车,把加油注意事项20条又浏览了一遍,一边手握加油枪自助加油,一边打量街上行色匆匆的人流和一眼看不到头的车流。油加满了油泵会自动关机,我蓦然醒过神来,却发现因为手握加油枪的姿势不对,所以手柄一直压着指尖,只是因为专注观察街景,却没有感觉到疼痛。看着手指上很深、暗红色的压痕,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我究竟为什么会就这么一直站着,甚至连痛也没
在许多科幻影视作品里,一些国家或者科学怪人都建有秘密的实验室,有的建在数万米的高空中,有的建在几千米的深海或地下。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实验室,它建造在2400米深的地下,这个地下实验室肩负着探寻被科学家称为“宇宙幽灵”的暗物质的重任。  所谓暗物质,通俗地讲就是指那些既不发射光,又不吸收和反射光的物质,其特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
缘起:2019年9月29日,为了隆重表彰70年来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授予屠呦呦等八人“共和国勋章”。仰慕先生久矣,特修书一封,略表寸心。  屠呦呦先生:  冬安!  作为一名身处基层、年届不惑的师者,受敬仰之情驱使,动笔写下这封信,致敬您这位九旬高龄的科学家。这是一个科学崇拜者对偶像的颂歌,更是一名普通
在芬兰卡苏卡拉小学的后山上有一片森林,每周苏薇老师都要带学生来这里上一堂课,而上课的内容很随意。有时,苏薇老师让学生闻植物或泥土,把气味形容给大家听;有时,他们会升起一堆篝火,用小溪里捕到的鱼和食材做一桌的美味;有时,他们会带上画架、书本、足球等,做什么全凭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在这里,孩子们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人要求你做这做那,也没有人会批评你这不对,那不好。  校园里,凯迪老师的课堂更像“大杂烩”
腔棘鱼生活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紀时代,因脊柱中空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由于科学家在白垩纪之后的地层中再也找不到腔棘鱼化石的踪影,近6000万年间更是没有在任何水域中发现过它,导致人们一度认为这个鱼种如同侏罗纪的恐龙一样灭绝了。  历史性的转变发生在1938年,当时有渔民在非洲南部捕捉到了一条两米长的大鱼,此鱼具有远古的样貌,通体泛着青光,经过科学家辨别与证实,它就是被人们误以为早已灭绝
2020年大年初一,徐峥导演的贺岁片《囧妈》网络免费首映赚足了观众的眼球,也让K3/4次国际列车大火了一把,沿途的风景可谓是美不胜收。观众不禁想问:《囧妈》中这趟国际列车开通了吗?  其实,这条列车线早在1959年便开通了,总路程长达7692千米,全程需要行驶6天6夜,经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横贯欧亚大陆。这是一趟北京往返莫斯科对开国际国际列车,每周发一趟车。K3/4次国际列车编组有两种包厢:
在登录大多数国外网站时,系统会要求用户做一个奇怪的保证——“I’m not a robot(我不是机器人)”。大多数情况下,用户点击确认键之后,网页就会放行。这种操作简单却十分怪异的验证形式让人十分疑惑,它究竟是如何判断操作者是不是机器人的呢?  要想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要回顾验证码的产生和发展。  2000年左右,网络已经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一方面,各类论坛和服务商的出现为网络交流奠定了基础;
赫赫有名的“中餐女王”江孙芸,是将正统中餐引进美国的第一人,她被称为美国“现代饮食革命之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披头士”成员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夫妇、歌唱家帕瓦罗蒂……都是她的座上宾。  江孙芸生在江南,是妥妥的千金大小姐,却天生“好吃喝”。她家有两个厨子,一个专做南方菜,一个专做北方菜。厨子和父母,给了她最早的灵敏味蕾和美食启蒙。  1959年,江孙芸挥别江南,远离故土,到了美国。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