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疑要得法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气氛,使学生愿问敢问。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提示质疑、从题目上质疑、在课文“矛盾”外质疑、联系生活体验质疑、在比较中质疑,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质疑方法;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23-0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探究意识。”朱绍禹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的富有一定思维含量、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对知识进行加工重组的“问题”,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对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和谐气氛,学生愿问、敢问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应该说,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精神,欢迎学生提问,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同时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改指导,如果是读书马虎产生的,经努力可以解决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适当冷处理;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表扬并组织讨论研究。
  二、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问对、问好
  学生兴趣激发后,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热情,思维也进一步活跃。但有时由于方法不对或方向不正确,使得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甚至可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问题问正确,提出的问题要鲜明,指向明确,并可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问题质量,问对、问好。
  (一)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提示质疑
  单元提示不仅有对本单元主题及课文内容的概括介绍,而且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学生引导。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提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伤仲永》一课时,我提示学生根据单元提示来质疑,单元提示中写道这个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有学生问道:方仲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安石为什么会为他哀伤?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解决这些问题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从题目上启发学生质疑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来说标题有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有的是提示文章中心,有的是截取故事的一个重要片段。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过:“余谓眼乃神光所聚。”透过标题我们可以了解诗文的要旨与真谛。在教学中,若能很好地在标题上做文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往往会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热情高涨,问题提得好,主要有: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悲剧?为什么说是伟大的悲剧?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文本,与文章和作者对话,去探究整篇文章的奥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活跃,深度、广度都有了扩展。
  (三)引导学生在课文“矛盾”处质疑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矛盾”或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针对矛盾引导质疑,在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把握。
  例如,教学《社戏》时,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发现那夜的戏其实并不好看,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可文章结尾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学生提出疑问之后,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豆和戏代表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的美好回忆,表达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再如《孔乙己》最后一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中的“大约”和“的确”字面上看是相矛盾的,两者并用产生弦外之音。学生由此生疑,并进一步与文本、与作者、与那个时代对话,教学也达到了水涨船高的理想境界。
  (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质疑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有意无意地会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去对照课文。这些生活体验可能与文章中的某些观点或人物、某种做法是相悖的,形成一种认知冲突,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提问。
  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联想:假如你就是那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被困在悬崖上,你的父亲会怎样做?交流之后学生就发现了问题。文中的父亲与一般父亲不同,他为什么这样做?很显然,这个问题是有价值的,通过研读文本,发现父亲这样做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而且获得可以受用一生的财富。
  (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质疑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既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好方法。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借助同与异的比较,将文章进行一番分析比较、加工整理后,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问来。
  例如,在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之后,我让学生阅读它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将这两篇文章作比较,并提出自己的探究性问题。学生兴味盎然,提出的问题有:济南的秋天突出的特点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济南秋天的山和水的?作品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老舍笔下的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哪一个更美?两篇文章从选材、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再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隆中对》和《出师表》时,我提示学生注意这两篇文章都与诸葛亮有关,你对此有何疑问!学生思索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两篇文章分别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品质?学生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深入思考探究发现:《隆中对》中的诸葛亮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具有雄才伟略;《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人善任、尽职尽责。两篇文章表现人物的侧重点不同是因为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主题是不同的。
  此外,除了课中质疑外,课前、课后质疑也很重要。因为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在预习时就要把不懂的问题写出来,能带着问题听课,会学得更有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课后质疑就是拾遗补漏的机会,还能引导学生从部分认知回到整体,从整体的高度再次理解课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学贵有疑,疑在得法。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活水。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寻教育的规律,遵循教育的原则,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责任编辑 牛宾国】
其他文献
期刊
2006年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保险业发展注入了强力推动剂,可以预计我国保险业将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在看到保险业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即保险业竞争实力与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不相适应,保险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与其快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保险业监管水平和法制环境与我国金融风险管控要求不相适应。全面提升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将法治意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内容。在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内容的比例明显增加。法治意识,主要包括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行为,是公民对法治的认知、遵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帮助小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
不要小看長颈鹿
叮当兄妹帮助小女孩按照从小到大的数字顺序收集散布在立體城中有数字的玻璃球,收集过程中所走的路线不能重复。他们还要在有问号的玻璃球上填出适当的数字,使得这些数字前后形成规律,最后安全地将全部玻璃珠送至小女孩所在的位置。
机甲猛龙山
期刊
别对男性凝视习以为常  这次被狙的核心点,是卷子摆出的这个“撅臀”的姿势。这种类似擦边球漫画少女的姿势,正是“男性凝视”的产物。所谓“男性凝视”,就是在迎合男性想象的过程中,女性形象被物化为男性景观。这种现象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男女都常常掉进男性凝视的陷阱里。这次漫展事件只是大家对“男性凝视”这件事的一次觉醒,JK妹子的行为是对是错已经不重要了。 她和我们一样,都是“男性凝视”下的受害者。当你
本刊讯《走进金融世界》《李何林全集》……3月21日,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道仁寿社区收到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代为转赠的一批图书及“渡江胜利休闲棋”等文创产品,用于社区文化建设。  这些物资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捐赠。3月4日,该专委会向全国博物馆发起倡议,呼吁会员单位支援武汉书籍、文创产品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议得到各单位积极响应,来自全国各地的34家文博单位共向武漢捐赠了33
星际猎人来到未来重工总部调查机器战甲源代码失窃事件。当他们到达顶层平台时,冲天大火自下而上地蔓延起来,將他们团团包围。他们不但要找到安全通道,还要进入内控密室取得大楼的控制权。
读了《大败局》中几位悲情人物的兴衰史,心中不胜感慨,既为牟其中、唐万新、褚时健及胡志标经营企业的独特超常能力所折服,又为他们为成功所迷而忘却企业经营根本,最终导致事业大厦轰然倒塌而感到无比可惜。企业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要使企业走向失败的原因无外乎几种,我们从这几位人物的变迁过程中可以粗略看出,做企业光靠机会与热情是不够的,做企业有其根本。每一个要想持续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坚守这些根本,才不致于重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