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时代,不会扫码的爸妈怎么办?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86827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防疫常态化以来,人们进入商场、医院、银行等公共场合,都需要扫码。因不熟悉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老年人几乎寸步难行。他们被称作数字贫困人群。
  他们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能是未来老去的我们。
  我们处在一个数字化社会,同时,这也是一个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的社会。
  不同社会群体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不同,带来了社会排斥和不公平、不便利等问题。老人们遇到的数字鸿沟该如何被填平,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热议的热点之一。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比起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重视和关怀这一群体更重要。
  如果老人们不愿意被连接,社会需要尊重这种不被连接的权利,为非数字化生活方式预留通道。
→ 2020年11月30日,四川成都,一位女士在市场里用手机扫码买菜。图/视觉中国

不会扫码的老年人成了数字难民


  自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家住北京市密云区的王明志一直都注意防疫,基本上没怎么离开该区。直到今年春节期间,他要出京,去一趟河北。
  按照防疫规定,王明志必须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才能出京。走到医院门口,保安拦住了王明志,让他对着门上印有宝塔图案的一张A4纸“扫健康码”。年近古稀的王明志知道,宝塔图案是北京健康宝,这就是“电子通行证”,只有显示绿色的“未见异常”才能进。
  王明志掏出自己的直板老人机,向保安求助。保安一看他的旧手机,苦笑着直摇头:“大爷,您这手机没有扫码功能,您得换个手机。”
  王明志老听儿子念叨,要他换一个智能手机,这样不管去哪儿就都方便了。但他就是习惯用那款声音响亮、电量能持续3天的直板老人机。好在保安开明,王明志说明情况后,就放他进去做核酸检测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在去年调研座谈时,从一些老人那里听到了类似的故事。
  不过,有些人可能没王明志这么幸运。一位大妈去医院看病,问一位工作人员到哪里挂号。工作人员一努嘴,把大妈指引到一台机器(自助挂号机)面前。
  大妈眼神不太好,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自助挂号机,只好硬着头皮尝试。“没有人帮我。”大妈开始操作时,只剩下7个预留号码。等她满头大汗地倒腾进去,一个号都没有了。大妈只能气呼呼地回家,气到饭都没吃。
  随后,其他大爷大妈也纷纷对刘红宇表示:“现在我们寸步难行。”
  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例子。去年10月,安徽宿州一名58岁的男子因不会网上购票,到人工窗口连续5次买票失败,回不了家,急得大哭,下跪磕头。哈尔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为没有手机,无法扫健康码,被司机拒载。老人不愿下车,乘客斥之为“为老不尊”,直至民警赶来,带走这位不知所措的老人。
  只因不会“扫一扫”,老人们也被挡在电子支付之外。去年11月,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工作人员称不收现金,老人要么找亲戚帮忙,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
→ 2018年2月2日,北京,电商联手超市做活动,50岁以上的顾客用手机扫码,就能免费领取一盒鸡蛋。图/视觉中国

  有些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发帖,呼吁大家出门带现金。一位博主出门跟一位老奶奶买东西,发现扫码付钱的话,钱就转到了老奶奶儿子的账户里。但儿子根本不会还钱给老奶奶。
  2020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有四分之三的老年人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具体人数大概有2亿人。
  不会扫码的老年人,正在被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抛弃,成为数字难民。

考虑更具包容性的技术组合


  国内的扫码防疫,是基于微信和支付宝的广泛应用。
  据《北京晚报》报道,最早开发出健康码防疫的,是杭州市公安局防疫专班的民警钟毅。
  杭州是支付宝的大本营。支付宝与城市的市政运营、商业活动紧密相连,用户基础庞大又成熟,在支付宝上开发应用比再造一个App容易,对于迫在眉睫的防疫局势来说,健康码是高效、立竿见影的。
  2020年2月,疫情暴發初期,钟毅接到紧急召集令——研发“杭州健康码”。48个小时后,健康码出炉。2月11日,杭州健康码上线首日,申请量突破130万。各地纷纷效仿,40天后,“健康码”从杭州铺向全国。
  运用支付宝和微信,将健康码接入已有的商业应用中,是国内独有的方法。快速、高效的防疫扫码,就像出厂设置,一旦设定,衣食住行便与之绑定,形成闭环,并产生路径依赖,很难改弦更张。
  一些不装微信、支付宝,或者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便寸步难行。
  针对防疫,其他国家也应用手机进行大数据追踪,大多由政府开发出专门的App。
  2020年4月13日,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旗下的季刊《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有一篇论文介绍新加坡的防疫App。
  新加坡的防疫App名为Trace Together。只要打开蓝牙,同时打开App,不需要其他操作,这款App就可以利用蓝牙技术,存取离你足够近的人的手机信息,保留21天。
  如果有确诊患者,新加坡卫生部就可以根据这个App获取患者信息,并判断谁是21天内的密接者。
  这也适用于一部分使用非智能手机的人。   “就目前我们的技术而言,其实有许多技术组合可以减轻‘数字鸿沟’。”佐治亚理工学院技术史与技术社会学项目博士生邢麟舟对记者说。比如蓝牙技术,只要打开蓝牙,防疫App就能一直起作用,无需更多操作,对老人包容程度更高。
  邢麟舟称,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来说,技术形塑人与世界的关系;从现象学来说,技术是人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个媒介。
  “所以,技术设计本身就带有将这种互动道德化的倾向。”邢麟舟认为,设计者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该技术产品是否能够涵盖某个群体,或者排斥某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要负起人与世界互动的道德责任。

创造适老连接,也保障不连接的权利


  2020年10月,民政部公布的数据顯示,到2025年,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3亿人。
  眼下,数字化便利了年轻人,困住了部分老年人,这种两极分化状态与科技创新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对老龄化社会不友好。
  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除机场、铁路车站、长途客运站等特殊场所外,一般不检查健康码,通过技术手段简化操作以适合老年人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障碍通道”。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央行等多部委正在着手研究解决老年人被智能技术所困的问题。工信部于去年12月宣布,将进行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首批推动115家网站、43个App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微信、淘宝、京东、支付宝、滴滴出行、叮当快药等App位列首批改造名单。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企业有必要开发适老、关怀类产品,但存在着现实挑战。
  邢麟舟认为,思维意识是最大挑战。“如果遇到一个问题,想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背后的思维是:默认技术是一种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解决问题的手段。这背后是关于效率和速度的崇拜,或者说对这两者优先考虑。”
  而老人是低效率、慢速度的群体。“如果用效率优先和速度优先的思维,就不可能考虑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一个低效率的问题,更不会考虑用一个非技术的方法来解决。”邢麟舟说,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思维认知。比如,照顾老年人、包容老年人、包容弱势群体,到底具有多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企业不管是出于道德还是经济利益上的考虑,都会想办法进一步包容上述群体。“企业的思维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会比较困难。”邢麟舟如此表示。
  主流科技企业的员工年龄构成,一般偏年轻,在互联网大厂里超过35岁就是尴尬的鸡肋。“试想一下,一群年轻人在设计产品,他们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或者对老年人的需要感同身受吗?”邢麟舟说。
  邢麟舟建议,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让老年人参与——可以从社会上招募受试者,或者将年纪较长的专业人士留在研发团队内。只有用户参与设计,对产品提升才可能有较好的效果。
  上海市在征求适老产品创意方面先行一步。去年4月,上海市民政局就尝试发布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向社会各界和企业征求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这些场景需求包括防走失、卧床护理、无接触智能消毒、出入管控等。
→ 2019年6月20日,福州市老年大学,手机应用课程帮老人紧跟扫码时代。图/视觉中国

  国际老龄产业研究平台“系龄人”分析师辛彤对记者说,如果不把老人自主上网的基础设施铺设好,后续的老年消费市场则无从谈起。
  根据辛彤的调研,目前国内主要是公益组织在实际推进技术赋能,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进入社区,为老人提供智慧养老的志愿服务。想让所有产品和服务适老化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辛彤认为,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与市场资源下,需要排出优先级,以更有效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一线城市基本都有一些老年群体蓝皮书。这些研究格外强调老人在医疗、照料、社交、出行等方面的需求。”辛彤说,这是现成的可利用的资源。
  通过适老化方式、App优化,让老年人和互联网连接;与此同时,中山大学教授张志安称,还需要反思和坚持一种价值观——保障不连接的权利。
  如果一些人出于隐私安全考虑或者生活习惯使然,不想和网络连接,又或者耄耋翁妪不便使用手机、不能连接,那么非数字化生活空间需要给予尊重,并有必要保留。
  无锡火车站就为不便扫码的旅客预留了一条人工通道。旅客只需登记一下,领个出站通行证就能出站。
  无锡火车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组负责人胡志广称,每天有2000多人进出车站,1/8到1/7的人不会扫码或者手机不具备扫码功能,这些人大部分是老人。
  相对于“数字扶贫”,老人更需要的,其实是对现有状态的包容和尊重。
  (摘自《新周刊》2021年第7期)
其他文献
67年前的9月8日,在革命圣地延安枣园广场,毛泽东为纪念因公牺牲的普通警卫战士张思德,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担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家机关警卫任务的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采访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竖立在办公楼前的张思德铜像。  翠柏与鲜花之中,张思德身着军装,神情刚毅。几十名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战士正对着铜像齐声背诵《
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自然》杂志日前发表一项研究,称将“年轻”非洲青鳉鱼的肠道细菌,移植到“中年”非洲青鳉鱼体内后,后者的寿命得到了延长。通俗点说,就是移植年轻青鳉鱼的粪便,让老青鳉鱼活得更久了。粪便竟有如此功效?这一粪菌移植抗衰老的动物研究引起医学界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实际上,粪菌移植不仅是近年一个火热的研究方
29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如一盏盏灯、一簇簇火。萤火汇成星河,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6月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他们中的22位,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前夕,跨越万水千山,风尘仆仆赶来了。  这是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颁授仪式。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共产党人,致敬他们的杰出贡献。  会场内外,红旗漫卷,红色勋章闪耀。红色,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
面对信息化浪潮,教育管理者试图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广泛而常态地使用信息技术。但现实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并不理想。教师在面对新技术进入教学时,并不像教育管理者所预想的那样喜出望外,而是普遍带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于教师“不行”,而要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支持、评估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动机起重要的作用。勒温在他的团体动力学中,论述了变革习惯与传统思
这一刻,荣耀无限。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  这是党和人民对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褒奖。  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有4位已是百岁高龄;还有3位已离世,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永远留在了30岁的芳华。  他们以毕生奋斗,向党和人民报告:  这一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他们播撒下清澈的爱  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青山肃立。牺牲在这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原分队长陈红
这一刻,荣耀无限。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  这是党和人民对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褒奖。  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有4位已是百岁高龄;还有3位已离世,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永远留在了30岁的芳华。  他们以毕生奋斗,向党和人民报告:  这一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他们播撒下清澈的爱  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青山肃立。牺牲在这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原分队长陈红
摘 要: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第24题源自物理教科书,不拘泥于物理教科书,紧紧围绕物理教科书,密切关注高中物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强化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考察力度,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实现了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创新,体现了高考改革与物理课程改革精神.  关键词:高考试题;试题评析;教学启示  作者简介:边志军(1971-),男,河北尚义人,
“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述这个百年大党的天下情怀与担当。  立宏志,谋大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国际大势,引领中国将自身前途命运同世界人民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断前行。心系天下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许多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爱国先驱,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020年,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业绩实现良好增长。全年实现新签合同额3080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327%,年均增长43.8%;营业收入1208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123%,年均增速为22.2%。  作为一家1953年成立的老国企,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实现平稳增长,靠的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中国化学工程积极稳妥推进混改,建立市场化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