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是做教师养成的职业习惯,比较重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因此我经常跟老师沟通,以便对孩子的情况了然于心。每天接孩子时,跟老师交流几分钟已成为习惯,尽管是随意的交流,我也会提前打个腹稿,把自己欲问的先想一遍。交流中,从老师短促、迅捷,又看似随意的回答中,迅速抓住要点,有时还要剖析老师话语中的潜台词,因为有些老师比较含蓄和委婉。
也是这个职业习惯,使我对老师的意见往往有所保留。试想,老师也是人,从一方面看,她们有职业素养和眼光,要相信她们对孩子的评判;换一方面看,老师的能力、素质、眼光也是因人而异,同时也会因孩子而异,她们的评论又带着个人的特点。
老师有老师的见解,家长也有自己的看法,怎么办?是完全听老师的,把这些意见反馈到孩子的教育中,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育儿观念?怎么处理这种跟老师的不一致?
我的做法是:双面胶。对老师的教育见解有不一样的看法时,我就扮演起双面胶的角色,两面做好。不是做好人,而是采取最合适的办法,让老师感到我是个懂事理、好合作的家长,同时又在孩子这边坚持自己认为更合适的育儿理念。
譬如,儿子特别爱搞笑。他的这个性格,有时候就不会中规中矩,老师让他正儿八经地说点什么时,他也许嘻嘻哈哈地乱说一通,老师的反应有时是一笑而过,有时也会轻叹一声:唉,这么喜欢搞笑,明年上学了怎么办啊。
针对一件事情,老师之间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儿子应该有所控制,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不能过分,言下之意这算是“缺点”:有的老师则认为无伤大雅,孩子天真活泼,颇有幽默感,只要注意场合,这是一种阳光、积极的状态,是优点。
我认为,儿子这种性格,在他这个年龄和幼儿园这种环境,是关系不大的。他这种自娱自乐、开心常在的状态,让我感到欣慰。在我的眼皮底下,他的搞笑分得很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什么场景可以自由自在,但爸爸妈妈在忙、在做事、他自己写字等时候,就要刹车。
我对老师就因人而异。持同意观点的,我就说我会好好维护他这个优点,但也会适当控制:建议管教的,我就说会好好引导他,是应该控制一下,但需要时间。原则就是,尊重老师的看法,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积极合作,又话中留有余地,让老师知道我对她的看法并不百分之百赞同,但会采用她的建议。这样,让老师感到受尊重和重视,心情舒适,这也算是一种尊师礼仪。
在孩子这边,我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会负责任地去分析、吸收各路意见,综合形成一个相对最好的方法,应用到孩子身上。对于老师有偏颇的看法,我会保护孩子的感受,让偏见远离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足,我积极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样看来,家长这块双面胶,是贴在老师跟孩子中间,两面都粘得牢牢的,如此一来,多方的力量就融合在一起,和和谐谐共同向前。
也是这个职业习惯,使我对老师的意见往往有所保留。试想,老师也是人,从一方面看,她们有职业素养和眼光,要相信她们对孩子的评判;换一方面看,老师的能力、素质、眼光也是因人而异,同时也会因孩子而异,她们的评论又带着个人的特点。
老师有老师的见解,家长也有自己的看法,怎么办?是完全听老师的,把这些意见反馈到孩子的教育中,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育儿观念?怎么处理这种跟老师的不一致?
我的做法是:双面胶。对老师的教育见解有不一样的看法时,我就扮演起双面胶的角色,两面做好。不是做好人,而是采取最合适的办法,让老师感到我是个懂事理、好合作的家长,同时又在孩子这边坚持自己认为更合适的育儿理念。
譬如,儿子特别爱搞笑。他的这个性格,有时候就不会中规中矩,老师让他正儿八经地说点什么时,他也许嘻嘻哈哈地乱说一通,老师的反应有时是一笑而过,有时也会轻叹一声:唉,这么喜欢搞笑,明年上学了怎么办啊。
针对一件事情,老师之间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儿子应该有所控制,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不能过分,言下之意这算是“缺点”:有的老师则认为无伤大雅,孩子天真活泼,颇有幽默感,只要注意场合,这是一种阳光、积极的状态,是优点。
我认为,儿子这种性格,在他这个年龄和幼儿园这种环境,是关系不大的。他这种自娱自乐、开心常在的状态,让我感到欣慰。在我的眼皮底下,他的搞笑分得很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什么场景可以自由自在,但爸爸妈妈在忙、在做事、他自己写字等时候,就要刹车。
我对老师就因人而异。持同意观点的,我就说我会好好维护他这个优点,但也会适当控制:建议管教的,我就说会好好引导他,是应该控制一下,但需要时间。原则就是,尊重老师的看法,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积极合作,又话中留有余地,让老师知道我对她的看法并不百分之百赞同,但会采用她的建议。这样,让老师感到受尊重和重视,心情舒适,这也算是一种尊师礼仪。
在孩子这边,我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会负责任地去分析、吸收各路意见,综合形成一个相对最好的方法,应用到孩子身上。对于老师有偏颇的看法,我会保护孩子的感受,让偏见远离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足,我积极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样看来,家长这块双面胶,是贴在老师跟孩子中间,两面都粘得牢牢的,如此一来,多方的力量就融合在一起,和和谐谐共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