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新生生命意义感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smag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大学一年级护理学专业新生的生命意义感现状。

方法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对湖北医药学院2013级护理学专业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护理学专业新生的生命意义感现状。

结果

护理学专业新生的生命意义感相应较高,平均得分为103.9分。在生命意义感各维度,生活目标和生活自主维度得分较高,而生命价值与生活态度维度得分较低。生命意义感在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健康组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高于一般组和差组(P=0.000),来自农村的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也高于城市或城镇的学生(P=0.006),喜欢本专业的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高于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护理学专业新生的生命意义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医学院校应当建构医学生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医学生合理的死亡观、提高护理学专业新生的职业认同感。

其他文献
通过对医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的定义、分类及其组成要素的分析,阐明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医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是确定医学通识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医学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是医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在医学通识教育教学实践中,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主干课程成绩的相关性。方法对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的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成绩与临床医学主干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正态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法)及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主干课程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中,加
医学人文能力评价标准是引导和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选取国内外医学相关标准和法规中医学人文能力的要求,采用筛选、调整、组合及精练等方法,拟定出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55项,并通过对医学教育专家、临床医生、医学生的咨询和问卷调查,借助统计学工具基本完成了评价标准的研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