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低年级首选培养胆量——敢说
记得他们刚刚入校的时候,还是一群不会说完整话的娃娃,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让我们班的孩子,人人敢上台。于是,几乎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我都会给同学们一个话题:介绍你自己、你的爸爸妈妈,鼓励孩子们到台前去说,刚开始的时候没人敢去,但是,只要有孩子走到前面,都会得到我由衷的表扬,孩子们哪有不渴望表扬的,于是走到台前的人越来越多。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都敢到前面说话了,我就开始强调仪态:直立、微笑、大方、自然,可是孩子们最难做的就是与台下的同学们进行目光交流,我就反复强调,给他们做示范,让他们来模仿的,渐渐地,一些孩子走到前面就相当自然了。
二、积累语言的精华
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把那些值得我们储存的语言精华存放在大脑中,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把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是势在必行的。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进行积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为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多聆听,在听中积累语言。听的作用很重要。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听课,能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争辩时都能积累到语言。为了使学生能在听的时候同样受到语言模式的熏陶,我在讲课的时候特别注意语言表达的有序性、流畅性,拒绝使用过于直白的语言,尽量使我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严谨、生动,我也要求我的学生课堂上注意语言的文雅,学过的词要尝试使用,在丰富自己语言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
2. 多诵读,在读中积累语言。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间对语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时,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鲁迅先生曾有过形象的描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
三、强化训练表达能力
只会写不会说是不行的,当今社会,才高八斗也要学会毛遂自荐,说的能力,不容忽视,表达能力,重在训练。
1. 连词成文:即把几个毫不相干的词用尽量简短的语言合理地安排在一个情境当中,训练表达的连贯性。这种训练,我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每个中午课前十五分钟的时候,都是我必须进行的一个训练项目。
2. 随机出词,即兴演讲:即由同学随机说出一个词,台前的同学针对这个词开始即兴演讲,计时比赛。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出的都是名词,如蜜蜂、天鹅、学校这样一些比较容易表达的词;时间长了,他们就开始动心眼了,说的词比较难以表达,这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是大有帮助的,如宇宙、拷贝、可怕等等,出现的词越来越不着边际,越来越不可理喻,可是被提问的同学显得兴致更高,即使说不上两句就败下阵来,也能潇洒地一笑而过。这项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只能连续表达20~30秒,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即兴演讲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谁用的成语多,比谁的语言更生动,比谁的语言更准确,没有口头蝉,没有嗯、啊代表思索的语气词,后来,这项训练不再进行了,因为已经没有必要,大多数孩子不叫停就可以一直说3~5分钟,训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整个小学阶段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反复强化,加深记忆,使之所诵读的内容大多数能够终身牢记,这样就为孩子储备了一个巍峨的文化冰山,年龄在增长,心智在成熟,文化的冰山在融化,从而不断滋养孩子精神生命的河流。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坚持,教语文就要爱语文,就要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真诚地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心得,共享语文教学的甜蜜果实。
记得他们刚刚入校的时候,还是一群不会说完整话的娃娃,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让我们班的孩子,人人敢上台。于是,几乎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我都会给同学们一个话题:介绍你自己、你的爸爸妈妈,鼓励孩子们到台前去说,刚开始的时候没人敢去,但是,只要有孩子走到前面,都会得到我由衷的表扬,孩子们哪有不渴望表扬的,于是走到台前的人越来越多。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都敢到前面说话了,我就开始强调仪态:直立、微笑、大方、自然,可是孩子们最难做的就是与台下的同学们进行目光交流,我就反复强调,给他们做示范,让他们来模仿的,渐渐地,一些孩子走到前面就相当自然了。
二、积累语言的精华
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把那些值得我们储存的语言精华存放在大脑中,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把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是势在必行的。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进行积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为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多聆听,在听中积累语言。听的作用很重要。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听课,能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争辩时都能积累到语言。为了使学生能在听的时候同样受到语言模式的熏陶,我在讲课的时候特别注意语言表达的有序性、流畅性,拒绝使用过于直白的语言,尽量使我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严谨、生动,我也要求我的学生课堂上注意语言的文雅,学过的词要尝试使用,在丰富自己语言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
2. 多诵读,在读中积累语言。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间对语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时,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鲁迅先生曾有过形象的描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
三、强化训练表达能力
只会写不会说是不行的,当今社会,才高八斗也要学会毛遂自荐,说的能力,不容忽视,表达能力,重在训练。
1. 连词成文:即把几个毫不相干的词用尽量简短的语言合理地安排在一个情境当中,训练表达的连贯性。这种训练,我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每个中午课前十五分钟的时候,都是我必须进行的一个训练项目。
2. 随机出词,即兴演讲:即由同学随机说出一个词,台前的同学针对这个词开始即兴演讲,计时比赛。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出的都是名词,如蜜蜂、天鹅、学校这样一些比较容易表达的词;时间长了,他们就开始动心眼了,说的词比较难以表达,这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是大有帮助的,如宇宙、拷贝、可怕等等,出现的词越来越不着边际,越来越不可理喻,可是被提问的同学显得兴致更高,即使说不上两句就败下阵来,也能潇洒地一笑而过。这项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只能连续表达20~30秒,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即兴演讲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谁用的成语多,比谁的语言更生动,比谁的语言更准确,没有口头蝉,没有嗯、啊代表思索的语气词,后来,这项训练不再进行了,因为已经没有必要,大多数孩子不叫停就可以一直说3~5分钟,训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整个小学阶段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反复强化,加深记忆,使之所诵读的内容大多数能够终身牢记,这样就为孩子储备了一个巍峨的文化冰山,年龄在增长,心智在成熟,文化的冰山在融化,从而不断滋养孩子精神生命的河流。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坚持,教语文就要爱语文,就要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真诚地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心得,共享语文教学的甜蜜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