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寂寞的欢愉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艰难的环境,不仅没有压垮正来,而且“回也不改其志”,在富有邓正来特色的学术道路上,充满着寂寞的欢愉
  1月24日,我正准备把《百年中国法学图景》的讲座提纲上传到博客,收到一位学友的短信:“谢老师您好,我从网上刚看到消息,邓正来教授走了。”错愕之下,回复四字:“巨星陨落。”
  晚八点,日知社广播讲座,准时开始。我禁不住悲从中来:回眸百年中国法学图景的关口,《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作者邓正来先生,驾鹤西游,讲座中重点讲述的百年中国法学地图中第五代学人的巨擘——邓正来先生,顿时成为背影,融入学术史的静水深流。
  学术个体户
  我以为,追思邓正来,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同情的理解,沿着邓正来“小路”,回溯邓氏成长的历程,并对邓正来的学术和思想,进行平实的分析和理性的反省,九泉之下的邓先生,必欣慰不已。
  1913年6月9日,中国法治近代化的先驱——沈家本先生逝世。回首已是百年身。百年中国法学,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如今处于什么状态?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法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究竟是如何贯通的?
  百年中国法政图景,建构在晚晴、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大的历史关节之上。回溯百年中国法脉,五代法政人,薪火相传。沈家本、伍廷芳、梁启超、严复,第一代,筚路蓝缕;第二代王宠惠、周鲠生、王世杰、萧公权、钱端升,发凡起例;第三代周枏、瞿同祖、龚祥瑞、韩德培、王铁崖,承前启后;第四代,江平、郭道晖、王家福、李步云,沉郁顿挫;第五代,朱苏力、邓正来、梁治平、贺卫方、许章润,浴火重生。
  第五代法律人,是恢复法学尊严的一代。在第五代法律人里面,与梁治平、朱苏力、季卫东、贺卫方、许章润相较,邓正来在于本科阶段,并没有受到法学的科班训练,这一特点,使得邓正来旁逸斜出,在多个学科间,优游涵泳;但也让邓正来饱受指摘,“不够专业”。
  1985年,结束在外交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后,在那个大学生都能得到分配的年代,邓正来没去任何一家学术单位谋职,而是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做了一个没户口,没住房,没收入的“学术个体户”,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奉行“三不原则”:拒绝接受国外任何讲学、访问邀请;拒绝参加国内任何学术会议;拒绝接受任何杂志社、出版社约稿。原因是要做研究,没时间也没兴趣做没意义的事。
  1985年,我入读中国人民大学,《走向未来》等丛书是我的精神滋养,走向未来丛书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是谈论新技术革命与国际私法的小册子,可以说是邓正来的处女作。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邓正来这么一个人。王思睿和邓正来都是这套书的编委,两人在羊坊店地下室,比邻而居,共同拥有“学在民间”的理念。
  邓正来有点唐·吉诃德的色彩,堪称具有狭义精神的浪漫骑士。要是把正来的生平,拍成电影,不需要更多的艺术加工,肯定好玩有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邓正来就对自己的学术工作有着文化自觉。
  邓正来在北京外交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八十年代成为“北漂”,换过七八家地下室,住过地铁站、同学办公室,对于豪情万丈的正来来说,只不过增添了一段故事而已。正来的一生,就是很好的励志故事。
  邓正来自办的“燕京社会科学研究所”与王思睿、李盛平创设的“中国政治与行政科学研究所”,都是较早的民间学术团体。邓正来这个学术个体户,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学友,可谓吾道不孤。正来翻译的博登海默《法理学》,列入二十世纪文库,获得一大笔可观的稿费;同时在刚刚兴起的外语培训学校讲课。邓正来通过自身的知识能力,在北京立足。
  邓正来给我的“坏印象”
  后来,我在上大学期间,与邓正来打过交道。初识邓正来,就给我留下了很坏的印象。第一印象,也是很难改正的。缺少“礼数”,不按常理出牌,也是我对邓正来的最初的判断。
  1988年,恩师萧延中先生有意介绍我到《北京青年报》帮助打杂,看是否合适做记者。我的志向非小,愿意进行类似《光明日报》“学者访谈录”的工作,为此,拜访过当时崭露头角的杨念群先生,遗憾的是,由于学养不足,我的工作并没有深入进行下去。但是,却留下了一个小插曲。
  大约是1987年,邓正来成立燕京社会科学研究所,自己任所长,夫人任总干事,典型的夫妻店。《北京青年报》对这一新生事物,很是重视,予以报道。我到报社时,正好刊出对邓正来的采访。报社的朋友委托我把这期报纸,送给邓正来本人。
  巧合的是,邓正来就住在中国人民大学筒子楼。我当晚就在筒子楼二楼挨近楼梯的一间屋子,找到了这位“燕京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邓正来与人交往,倒也简洁明快,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拿到报纸,就问我来自哪个系。当他听说我来自中共党史系,露出一脸的不屑,我带着满腹的委屈离开了。后来,我把遭遇告诉了谢选骏先生,谢先生倒是非常通达,说过“何不告诉邓正来你是研究国民党党史的”。
  第二次见到邓正来,是在古今学社举办的“民主与权威学者大型辩论会”。古今学社的创办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老尚——尚红科。这场辩论会,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空前的神话,郑也夫、吴稼祥、张炳久、荣剑、吴廷嘉、黎鸣,八十年代重量级学者,在谢韬老校长主持下,就中国到底当走民主还是权威的道路,进行主题论辩。
  作为古今学社的顾问,我在八百人大礼堂会议室,招呼和接待参与辩论的学者和嘉宾。邓正来作为嘉宾,出席了辩论会。邓正来在水泄不通的八百人大礼堂,激昂呐喊:“尊重宪法的权威,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能去做,凡是法无明文禁止的,都属于自由的权利。”我见证了一场思想盛宴,也见识了邓正来雄辩的口才。
  正来十四岁开始在西南医疗器械厂做童工,四川外国语学院,到西南政法学院“偷听”,北京外交学院读研究生,放弃“铁饭碗”,依靠著述翻译、外语培训的本领吃饭。邓正来不服输的草根品格,与生俱来,更可贵的是,艰难的环境,不仅没有压垮正来,而且“回也不改其志”,在富有邓正来特色的学术道路上,充满着寂寞的欢愉。   邓正来观察哨
  邓正来重新引起我的注意,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公南巡之后,东方风来满眼春,邓正来的能量充分地显露出来。邓正来主编两本刊物《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注重学术规范,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品格。
  话说1996年初,石家庄青园街,新开了一家书店——嘟嘟知识书店,门匾由文化名家楚庄所题。我从1989至2011年,二十二年间,没有离开过青园街,可见,有着很深的缘分。嘟嘟知识书店,不仅增益这所城市的书香,而且,在我的精神生长史上,起着不可轻忽的作用。
  记得是春节前夕,第一次来到嘟嘟知识书店,初见老板,就觉得有穿越感,眉目之间,活脱一个邓正来,令我疑惑不已。不禁开口问询:“老板怎样这么像邓正来呀?”老板倒也爽快:“那就对了,邓正来是我哥哥,我叫邓正坦。”天下真小,人生如梦。
  下课后,溜达到嘟嘟知识书店,消磨时光,似乎成为必修的功课。我在嘟嘟知识书店,除了聊新上的书外,聊来聊去,就会聊到邓正来。这家书店,原就是以邓正来的女儿“邓嘟子”来命名的。据说,邓嘟子在真正的学术界,要比邓正来更加“大名鼎鼎”,这也是正来引以为豪的。于是,正来的弟弟又把邓嘟子的声名向石家庄传播。我思忖,这等绝妙的创意,怕是来自邓正来。
  嘟嘟知识书店,一点都没辱没邓正来的名声,时尚、快餐、奶酪之类的图书绝不会在这里现身。邓正来,是这家书店的灵魂,因为这家书店的摆放充溢着邓正来的风格。进入店门,右手边第一个书架,邓正来的著述和编辑的刊物占据半壁江山:《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博登海默版《法理学》、《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自由秩序原理》,真是洋洋大观,先声夺人。不知不觉,我把嘟嘟知识书店当成了一个有意思的观察哨,梁治平、贺卫方、朱苏力、邓正来,四条汉子的身影,日益清晰。最终,在一篇博文中,我称之为“法学四剑客”。
  初识邓正来,很恶劣的第一印象,在这里,揉碎了再拼接,可以说,嘟嘟书店功不可没。
  从与邓正来弟弟的聊天中,似乎,也在印证着时代的转捩。邓正坦说起哥哥,也是风轻云淡。1989年,邓在深圳的一条大船上,老板开着工资,也不用做什么事情。这可不像有人说的,摆地摊。“邓正来摆地摊”,同样一件事情,在“布尔乔亚”看来,可能就是吃苦受罪,但,对于强悍的正来来说,并不比北京地下室和地铁站的日子难。正来在哪行干,都会吹皱一池春水,为其增添传奇色彩和江湖气息。
  浪迹深圳的生涯,对邓正来而言,属于“潜龙在渊”,蓄积力量,王者归来,邓正来筹划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已然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1992年。
  那一年春天,南巡讲话,点燃了大陆市场经济的热忱,忽如一夜春风来,各行各业,恍然大悟,加足马力,闯荡商海。三年前的那场风波和三年后的经商热,深深刺激着大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
  邓正来擘画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集结凄风苦雨的学界,于1992年底,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无异于石破天惊。正来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逆风飞扬,生长为大陆学界领袖。
  199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创刊,创刊号作者名单如下:王铁崖、赵宝煦、丁守和、罗荣渠、张显扬、刘志琴、黎鸣、沈大德、吴廷嘉、郑也夫、林毅夫、樊纲、杨冠三、王沪宁、孙立平、萧延中、邓正来、郑家栋、张小劲、景跃进、张静、俞可平。
  王思睿先生阅后,深感欣慰:“在‘万马齐喑’几年后,终于看到了中国知识界的重新集结和发出独立的声音。”《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实乃学术界的第一朵报春花。
  邓正来的出关与闭关
  “邓正来教授是这个时代、这个年龄段最有故事的学者。体制内、体制外,启蒙、革命、改良,民主、威权、转型,学术自救,学在民间。但凡这个时代能有的故事,好像邓正来教授都有经历,有尝试。他是一个成功者,在这个年龄撒手而去太可惜了。希望他的学生能够将他的著作整理出来,做一个详尽的传记或年谱。”历史学者马勇曾这样评价邓正来。
  邓正来既爱“独处”,也爱“热闹”。邓氏进行“闭关”,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独行侠”,要是“出关”,又会是风生水起的学术领袖。邓正来身上的侠义精神、领袖欲望、狂傲不羁,其实,就是一回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邓正来在市民社会研究、社会科学的规范化研究、自由主义的引进,具有开风气的作用。袁伟时以为,邓正来与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在一起了。一位长期在体制外生存的民间学者,却引领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思潮。这里面的因果,确实令人深思。
  1985年,硕士未毕业,邓正来就已走上了“体制外”的小路。对体制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邓正来,经历十八年体制外生存后,2003年,突然被吉林大学“招安”了,开始体制内生活,2008年12月5日,更上层楼,就任复旦高研院院长。
  如何理解邓正来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的“穿越”?其实,这个问题,对邓正来本人而言,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
  2007年,正来在华东政法大学发表演讲,讲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其中有一段话,特别值得注意:“人生问题不是一个非常虚无缥缈的问题,当中最核心的问题,首先是我们是独立的个人;其次,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和这个社会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处理,我们和这个学术体制,你们和这个教育体制的关系到底如何处理,你们和这个国家体制的关系到底如何处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们想学习,如果你们想做学问,但凡这个问题没有考虑清楚,今后你们的学问是走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独立的人格——既不是依赖于一方,又不与他对抗——而是非常独立的人格。”
  正来既然以刷新中国社会科学为己任,如何最有效地进行知识转型和更新,才是正来的核心关注。对正来而言,体制外、体制内,只是形式上的区别而已。
  正来批评所指向的,即是以集体方式表达出来的“大路”,邓氏选择的“小路”,充满着寂寞的欢愉,进入体制之前,就强烈地感染着很多读书种子,郑戈、赵晓力、强世功这几位学界翘楚,就是六郎庄读书小组的成员。进入体制之后,邓正来的强大气场,依然在体制之内伸展,小南湖读书小组、席明纳、学术午餐,这些来自“小路”的带有邓正来体温的作业方式,成为复旦大学高研院的学术传统。
  邓正来通过著书立说、主持刊物、读书小组,特别是就任复旦高研院院长,“小路”越走越宽广,以至于“小路”骎骎乎成为一条“大路”,独辟蹊径的邓正来,无疑,在立言和立功方面走了一条成功的路径。这条路径,之所以能够走通,仔细体会,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存性智慧”。如果掌握不好“火候”,自下而上的生长,不是面临生存的“瓶颈”,便有可能由“沟通”变成“勾兑”。
  邓正来在张文显先生的盛情之下,于2003年开始进入体制内,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十个年头的生涯,“小路”和“大路”并轨磨合的过程,邓正来先生有两大功课,引人注目。
  一个是直面中国法学,“邓氏刀法”犀利酣畅,2006年1月,充满批判精神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甫一面世,洛阳纸贵,引发大陆法学界强烈而持久的关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深入梳理三十年来的中国法学图景,有力推动了法学界的文化自觉。
  邓正来先生晚岁的另一功课,发表《“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以人类学的学理取向,对三十年来的“中国模式”,进行同情的理解。袁伟时先生以为,这时邓正来的法学理念,与朱苏力大同小异。原本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较为清晰的法律理想图景,顿时又变得迷茫起来。
  邓正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的“升级换代”方面,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邓正来作为“体制外人物”,对中国法学的“长驱直入”,试图“连根拔起”旧的“知识范式”,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何等令人神往。邓正来离世,给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留下的空白,怕是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填充。
其他文献
期刊
★旧式教育是先学伦理,重在人格的塑造;同时学习历史和传统文化,然后可兼学一技之长;步入社会,有良好的心态和人格为后盾,能够恰当处理荣辱与得失,即使有颜渊的生活也快乐无忧;所以,过
今年夏季,哈尔滨市连续发生了几起公安干警违纪违法的案件,其中有的案子乃至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警风警纪问题、公安队伍的形象问题,凸现于世人面前。其实,不独哈尔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明确肯定了形象思维的存在,指明形象思维是诗歌及其他各种文学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样式;当然也“要用形象思维”
大禹是传说中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他的生活年代距今已有四千年左右。相传早在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屋被毁,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
自古借贷有风险,借款时仅凭房产证押在自己手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如此“抵押”能产生法律效力吗  一对有房有车原本风光的“老板夫妻”,因投资借下高利贷,在难以归还的情况下“拆东墙补西墙”到处举债并越陷越深。  为了继续这场“金钱游戏”,老板夫妻竟然伪造房产证,抵押在被害人处以骗取借款。而被害人因为手里掌握着房产证就放心将钱出借。最终,原本的“债务纠纷”演变成了巨额“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选择 “一跑了
近年来,河南省淅川县检察院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行环境育廉、教育促廉、载体送廉,通过廉政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全院干警的作风、学风和纪律建设,推进了全院各项工作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一是环境育廉。去年以来,该院投资近10万元,制作检察文化版面300余块,建成文化长廊50米。不仅如此,该院还大力倡导从优待警,兴建了机关食堂,建立了图书室及电子阅览室,成
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
今年以来,河南省南乐县检察院经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该院检察工作实际,该院提出要重点树立“四种意识”。一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统领检
三维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的引入使得传统静态的、平面的地图向动态的、三维的方向发展 ,地图的三维可视化正成为GIS与数字制图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数字地图及其建库技术的研究为其三维可视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充足的数据来源 .主要研究基于等高线与离散高程点的地形模型 (DEM)的建立、兼顾地形 (即基于DEM)的街区与街道、居民地模型的建立 ,以及植被、道路、水系等各主要要素的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