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痴迷:名牌大学高材生落魄街头
小时侯,蔡学恩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武汉市体操大队的队员。一次偶然的事故,他不慎从高空坠下,胸部、右臂等部位被摔成粉碎性骨折。蔡学恩的母亲在市搪瓷厂图书馆工作,每次到医院看儿子,她总会带一些书,其中一本《林肯传》引起了蔡学恩的兴趣。林肯当律师的精彩经历,使他如痴如醉。从那以后,他对律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3年7月,蔡学恩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法律系。不久,江汉大学选拔优秀学生去武大读插班生,条件是毕业回母校任教,蔡学恩成绩优秀,自然成了人选。一晃四年后,蔡学恩从武大法学院毕业。当时只有北京、上海有律师事务所。蔡学恩向学校坦承不想当老师的念头,开始学校不同意,挽留无效后拿出杀手锏:“不回来可以,但要按照协议退还委托培养费。”父亲接受不了儿子砸碎“大学老师”这个金饭碗,气得一个多月都沉默寡言,不肯搭理儿子。母亲见儿子痴迷到不思茶饭,只好含泪背着丈夫,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换回了儿子的“自由”身。
蔡学恩与江大解除协议后,成了武汉地区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第一人!
武汉的七月,烈日炎炎,蔡学恩跑遍了几乎所有城区司法局,但当时只接受分配过来的大学生,对人才招聘比较陌生,使满腔热血的蔡学恩感到很茫然,他不停地问自己:“律师大门真的向我关闭了吗?”
绝望之际,命运为他开启了另一扇门!
区县法律顾问处都不要人,市里的法律顾问处就更难!蔡学恩抱着一线希望,敲开市司法局下属对外法律顾问处主任办公室时,令他做梦都不敢想的是,接待他的姚主任给了他一生中最为宝贵的一次机会。
蔡学恩茫然但又不屈的眼神,深深地震撼了年过50的姚主任。当他得知这个小伙子为了当律师,竟连大学教师这个铁饭碗也不要,而社会却向这个年轻人关闭大门时,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第二天,姚主任骑车去找局领导,几经周折,当蔡学恩终于拿到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这个被社会“抛弃“的落魄高材生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因为痴爱,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这个年轻人身上!
回报痴爱:年轻人拿到昂贵“敲门砖”
1992年7月,蔡学恩无意中打听到:司法部将举办首届证券资格律师培训班。第一期全国不到100人,武汉只有两个名额,而且人选已经确定。
蔡学恩不甘心,找到直管此项工作的杜处长。当蔡学恩说想要个名额跟班上课后,杜处长当即拒绝:“来培训是经过层层审批的,你这样的肯定不行!”蔡学恩说:“没有名额就算了,能不能给我开张旁听证,让我去旁听。”杜处长很奇怪:“我们这里可没有旁听这个概念啊,哪里有旁听证发给你!”
当蔡学恩从国家体改委了解到,以后公司申请上市必须由证券资格的律师提交法律意见书时,他惊出一身冷。如果能拥有证券律师资格,为家乡的公司上市助一臂之力,那是多么荣耀的事!他暗暗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经过多方打听,蔡学恩得知培训班设在邮电科学院,第二天,他用小恩小惠打通门卫值班老头后,得以“混”进去上课,一个星期居然没被人发现。一天早上,蔡学恩又照常早早地去上课。一进院子,负责管理培训班的工作人员正在往教室搬资料,他立刻卷起衣袖帮他们搬,工作人员见有人主动帮忙,以为是学员,自然很高兴,对他也很热情,蔡学恩越干越欢,上起楼来,三脚变两步,工作人员跑3趟,他跑了8趟,累得满头大汗。就在这时,杜处长也从部里赶来检查工作,一下车就认出浑身是汗的蔡学恩,不禁哑然失笑:“小蔡啊,你别故意感动我好不好,我就是让你参加考试,但你没有审批手续,我也不能授予你资格证啊!”一旁的工作人员恍然大悟,但他们纷纷帮蔡学恩说好话:“杜处长,这样勤奋好学的年轻人不多见,能帮就帮一把吧!”
蔡学恩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这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
三个月后,蔡学恩参加期证券资格考试,取得了全班第3名的好成绩,尽管蔡学恩很兴奋,但由于没有审批手续,还是不能取得资格,无奈之下,蔡学恩又敲开了杜处长的办公室。杜处长没想到,一个编外的学生居然能考第三名,惜才之情油然而生。努力的结果是,司法部为湖北破例增加一个名额,湖北自然乐意。当蔡学恩传奇性地拿到这块敲门砖,成为武汉最年轻的证券从业资格律师时,命运之手已将他推上了中国律师业的风口浪尖!
回到武汉后,蔡学恩就找到市体改委,向有关部门汇报了上市公司需要律师配合的最新精神和合作意想,当时体改委的领导正为这事发愁,爽快地将近期召开上市公司会议的时间、地点告诉了他。每次开会,蔡学恩便带着几个律师驻会散发传单,上市公司见有证券律师主动上门服务,简直乐坏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曾多次飞往北京、上海去请律师,而50万是北京、上海律师的起步价。
不久,一家上市公司老总打电话给蔡学恩,那位老总几乎是屏住呼吸试探地问:“我给15万,你帮我出具律师意见书,干不干?”当时,15万对蔡学恩是天文数字,他激动得差点从凳子上跌了下来。
诚信优质的服务终于赢得了口碑!当湖北其他拥有证券资格的律师刚刚发现这个资格证巨大的价值时,短短3年多时间,蔡学恩已先后为黄石康赛等13家公司提供了上市律师服务,牢牢坐稳了湖北证券律师的头把交椅,也赚得了人生宝贵的第一桶金!
1996年8月,他顺应改革潮流,毅然买断了自己所在的国资所,然后和几位同事组建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湖北得伟律师所,年仅31岁的蔡学恩不仅成了武汉最年轻的律师事务所主任,也赢得了事业发展的新平台。
“傻子”制高点:黄土堆里找黄金
由于对律师职业的痴爱,也为了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1997年1月,蔡学恩硬是鼓动合伙人一起拿出200多万,在汉口台北一路环亚大厦,购置了500多个平方米的写字楼,购置20多台电脑、传真复印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高素质人才事关律师所的前途!为了引进1名博士,他自己掏钱为博士买房子,而自己则和父母合住。结果非议四起。
1998年5月,司法部在全国评选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人均办公面积,律师硕士学历占的比例、办公设施等都被列入评选计分之列。全国共评出20家部级文明所,17家被北京、上海、深圳瓜分,得伟所当之无愧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
有了金字招牌,意味着蔡学恩抢占到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云集大武汉跨国公司的目光自然投向了蔡学恩。
1997年9月,世界500强——汇丰银行找到蔡学恩,这家银行不是打官司,只是想请律师为他们决策和经营做些论证,并愿意支付不菲的律师费。几次咨询下来,尝到甜头的蔡学恩决心退出群雄纷争的诉讼,在非诉讼这片荒芜的“黄土”里找黄金!
1999年5月,当蔡学恩从报纸上得知“武黄高速经营权”将整体拍卖给马来西亚的消息后,他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第二天,他就带着两名律师拜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一位主管局长说:“我们这是在经营项目,又没有法律纠纷,律师能进去做什么啊?”第二天,蔡学恩又去找局长,局长不可理喻:“你又来干什么,我不是跟你说好了,以后有纠纷了再找你嘛!”蔡学恩诚恳地说:“我来不影响您签合同,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合作,我想请你送我一套资料,让我们先熟悉熟悉业务。”
为了尽快让蔡学恩走人,很不耐烦的局长一个电话打到办公室。拿到材料后,蔡学恩微笑着说:“我们所里出钱,包下你们招待所两间房,专门为你们免费出具法律意见书!”局长从没有见过这种阵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天上竟真能如此掉馅饼?当局长再次看到蔡学恩真诚的眼神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两个星期后,蔡学恩将一份三万字的法律意见书呈送到局长的案头后,就悄无声息地撤走了人马。
蔡学恩在意见书末尾提到的“律师10个专业忠告”,让局长惊出一身冷汗,因为稍不注意这些问题,就会造成重大后遗症,而合同涉及4个多亿的标额啊!局长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将法律意见书提交局党组开会研究。
三天后,蔡学恩接到了那日思夜想的电话。局长说:“到底是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你的意见很专业!我们决定请你全程参与合同签订!”
这次主动出击,让蔡学恩感到:从“黄土”里掘“黄金”市场潜力巨大。1998年到2000年短短3年时间,他成功地为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阳逻电厂、黄冈白莲河电站、长江动力集团股份制改造、烽火通讯、马应龙药业等20多家大公司的决策和运行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非诉讼律师服务,在这些公司尝到甜头的时候,蔡学恩也从这些本是“不毛之地”的黄土里,掘到人生的第二桶金!
2000年“五四”青年节,蔡学恩当选“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评选部门的“推介词”如下:“以独到优质的创新服务,不仅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引人注目的是,他为新时期律师业如何发挥作用开辟了新途径!”蔡学恩成了武汉律师界的风云人物。
不甘屈辱:留洋找镜子,发现新平台
1999年7月,蔡学恩代表长动与香港方谈判,在酒店进餐时,服务生将刚烧开的咖啡不小心泼在蔡学恩身上,造成背部大面积烫伤,被迫住进医院。住院时,当蔡学恩无意中听说蒲圻电厂项目全球律师业务招标,律师费高达200万美金时,他紧急飞回武汉。
可残酷的招标竞争却只相信实力!招标那天,美国科尔律师行的4名洋律师和一名中文翻译第二个参加现场开标答辩,当他们从容的打开手提电脑,随意调取他们在世界各大水电厂提供服务的相关资料,然后用网络视频与全球电厂老总联系,请他们现场介绍律师的卓越成就时,几乎所有在场的中国律师都看得眼花缭乱、自惭形秽!蔡学恩意识到,中国律师与发达国家律师业相比,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差距,更为遗憾的是,中国律师还并不完全知道自己究竟差在哪里?!
招标没有结束,蔡学恩就带着律师团悄悄退出招标会!
2001年6月,为了零距离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在韩德培先生的推荐下,他登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飞机,到纽约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美国,他不停地拜访纽约、芝加哥、华盛顿等美国东部城市的顶尖律师事务所,感受现代法制国家律师事务所的运作模式和文化氛围。
2003年3月,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律师业务的新空间,回国后的蔡学恩没回武汉,而是直接留在北京,每天到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体改委等经济管理部门穿梭咨询,自己掏钱参加各种研讨会并发表演讲,向高层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宣传律师参与重大决策经营的重要性。
2003年5月,在北京的蔡学恩听说《长江日报》刊出武汉国资局向社会公开课题招标的消息后,他意识机会终于送上了门,因为这与国务院将要出台的国企改制不谋而合!他当即回到武汉,以律师的身份申报了《公司制授权运营机构内部治理结构》的课题,经过半年的努力,将8万字的成果提交国资局。
2003年8月,蔡学恩拿着专著上门拜会武汉市国资局杨局长,杨局长对蔡学恩的来访非常感兴趣,他问蔡学恩:“律师在我这里可以做什么?”蔡学恩说:“国企卖给民营,如果不对资产合法性进行法律审查,就难免埋下定时炸弹,律师参与能有效避免后遗症!”
一个星期后,分管市长在听取国资局情况汇报时,无意中提醒国资局领导:“每年几十个亿的国有资产转让,省、市委都很重视,出不得丝毫差错啊,你们最好先听听律师的意见,省得以后出麻烦!”杨局长当即想到曾找过他的蔡学恩,赶紧拨通了他的电话,请他现场参加会议。
不久,蔡学恩率领律师团参与武汉建机、武汉内燃机厂、武汉客车厂等10 多家国企改制重组和武烟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在实践中,他还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国有资产交易规范性程序。2004年2月1日,国家《国有资产交易暂行条例》正式宣布实施,惊讶的是,《条例》规定的交易程序与蔡学恩的设计不谋而合,而且《条例》规定,国有资产交易应有律师参与。
当律师同行为此倍感鼓舞时,蔡学恩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无可争议地确定了他在国企改制中的首席律师地位。
2003年11月,蔡学恩当选“湖北省十佳律师”。 2004年初,蔡学恩购买了汉口商业银行大厦1000多个平方米的高档写字楼,并出任30多家国内外大型公司企业、金融单位的法律顾问。2004年5月,又当选“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其“推介词”如下:“以其专业精湛的服务,为国企改革规范化运行、不留后遗症找到了新途径!”
在“全省十大杰出青年”表彰大会上,当蔡学恩向省委汇报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连声说:“很好!很好!希望你和同行继续为国有企业改革发挥独有的作用!”
十多年的拼搏,蔡学恩从一个落魄的大学生成为受到中央领导人接见、各方瞩目的十杰青年!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秘笈,那就是他自己所说的:“痴爱你的梦想吧!并用行动去证明,你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