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造口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pt2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小儿肠造口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肠造口患儿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此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收治的肠造口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9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3%。

结果

接受肠造口手术患儿的90名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中位数为24分,得分范围为13~36分,处于中低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照顾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在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是否医保、家庭结构类型以及医患沟通程度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焦虑水平以及家庭月收入是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肠造口患儿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待改善,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照顾者加强医患沟通,鼓励寻求社会支持,扩大信息汲取面,提升照护能力,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8年11月,获取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并发症的相关文献。记录并发症(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术后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的发生率,通过R软件Meta软件包中的meta-prop函数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合并下尿路损伤患者髋臼骨折的近期疗效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4例髋臼骨折合并下尿路损伤患者资料。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0.3岁(30~56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壁合并前柱骨折1例,横形骨折2例,前柱合并前壁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T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5例,横形伴后
期刊
严重骨盆骨折往往伴有盆腹腔脏器、神经和血管损伤。由于救治严重合并伤易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导致陈旧性骨盆骨折。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存在严重疼痛、骨盆不稳、神经损伤或骨盆畸形相关的严重功能障碍,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陈旧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案及治疗难点进行综述,以期为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骨盆微创通道器械辅助治疗骨盆环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骨一科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5例骨盆环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20~73岁,平均41.3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26例,其中B1型8例,B2型12例,B3型6例;C型9例,其中C1型5例,C2型3例,C3型1例。11例患者采用内置外架或前路钢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因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16例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双膝2例,单膝14例;年龄为49~65岁,平均55.8岁;病程为1~12年,平均5.3年。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所有患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ICU转出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于1周内转出ICU的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转出前评估、家属沟通、医护交接以及患者物品交接等。调查两组转出ICU患者72 h内ICU重返率、科室间电话咨询例数以及患
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护士对低温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相关培训需求。方法2018年1—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工作于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9名神经外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低温治疗相关知识问卷及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59.7%的护士掌握了低温治疗的相关知识,但掌握较好者只占11.5%。对低温治疗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最高的3个条目为低温时镇静评估的必要性、低温时镇静镇痛的需求、低温时机械通气的支持。回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价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200例,用中文版CPOT对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价,记录其评分值,同时使用长海痛尺让患者进行自我疼痛的评估,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CPOT评分判断疼痛的敏感度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