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了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的一个小故事,颇有些感慨。
柯立芝就任总统后,依然住在一家饭店的套间里。一个夏夜,他在睡梦中被客厅里传来的响动声惊觉,不由得走出卧室,倏然发现一个黑影正从他的大衣里解表链。他立刻轻声说:“请你不要动它。”
小偷欺他只一个人,竟大着胆子反问:“什么好东西?”
借着室内微弱的灯光,小偷仔细看了看“战利品”,赫然发现上面竟刻着“卡尔文·柯立芝”几个字,立时唬得面如土色,不由得“哦”了一声:“你是总统?”钱包也随即掉在地上。
柯立芝示意那吓坏了的年轻人坐在椅子上,然后问他为什么出来偷东西。那人说自己是个大学生,与同学外出旅游期间,钱花光了,连路费和住宿费都没有了,害怕同学讥笑,便瞒着同学跑出来做梁上君子。柯立芝听罢,捡起地上的钱包,从里面掏出30美元,对着他亲切地说:“这些钱足够你这两天的开销,但你要记住,这钱是我借给你的,而不是你偷的。”
年轻人立刻手忙脚乱地接过钱,一时不知所措,茫然地问:“总统先生,我该如何从这儿走出去呢?”柯立芝说:“按原道走吧,每个楼梯口都有我的警卫。”
不多久,这个青年就还了钱,并最终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律师。
故事中,柯立芝面对小偷,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境,既保护了年轻学生的尊严,又给他上了一节意义深远的品德课。真可谓用心良苦啊!其实呀,仔细想想,柯立芝不是也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上了一节非常生动的课么——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应给孩子的“犯错”留一个“出口”才好!
其实,中外一些教育大家在这方面早给我们做了示范。陶行知“四块方糖”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这儿就不再赘述了,仅说一个前苏联教育家“送花”的故事吧。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大家也很珍惜,没人舍得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遇上了该校校长。
校长拉住孩子,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的。”自觉做错了的小女孩儿头低得不能再低了。
听完回答,校长的心怦然一动。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玫瑰,慈爱地说:“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特懂事的孩子。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培育出了你这么孝顺的孩子。”
这位了不起的校长就是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余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班”来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针对孩子的“犯错”,我也经常琢磨着给其留个“出口”,以达到育人的最优化。
那事发生在两年前的一届毕业班。
一天早操后,女生娴哭哭啼啼地被几个女生簇拥着找到我。“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还没等娴张嘴,几个小女生就叽叽喳喳嚷嚷开了:“娴妈妈给娴五十元钱让她放学后带桶油回家。”“放在抽屉的书包里。”“她说上操前还在。”“刚刚下操后找钱,竟然不在了。”“老师你给上心找找,娴没钱买油回家,她妈能饶过她吗?”“老师,我给你出个主意,一个一个搜,一定能找到那个坏家伙。”……七嘴八舌中,我逐渐理出了个头绪——娴的钱被人偷了。
上课时,我让娴把书包再仔细翻找一遍,身上再仔细检查一遍,还是没有。于是,面对着整日融洽和谐的一班孩子,我极不情愿地这样教诲道:“娴的钱丢了,如果有哪个同学无意间拾到,请在放学前务必直接交给她,或是交给我代转交,否则,娴回家可不好向妈妈交代!”
我忐忑地等着结果。
放学的钟声就要敲响了,那钱还是没个音讯,我不禁着急起来——为娴“急”,她怎么回家交待?据说她家还相当困难;为那个“拿钱”的孩子“急”,我决不愿班里的任何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染上了令人不齿的“偷窃病毒”。嗨,有了,我忽然想起了柯立芝训育小偷的故事——我为什么不给“犯错”也留一个“出口”呢?
在下课铃响之前的那一刻,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白信封,再次走进了教室,然后把它一一分发给所有学生:“孩子们,打开看看,信封里装着什么?”一番窸窸窣窣后,一些性急的孩子就嚷嚷开了:“是个鲜红的小太阳,一模一样的小太阳。”许多同学还高举着“小太阳”示意——那是个用红墨水涂在一张正方形白纸上的太阳,像早晨八九点钟的模样,泛着火红的光。
看着许多孩子满脸的疑惑,我解释道:“我不敢断定那钱真是我们班哪个同学拿的。如果真是你拿的,相信你绝不是个‘小偷’!只是个一时犯浑还没有觉醒的孩子罢了。怎么处理呢,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每人拿一个装有‘小太阳’的信封回家,如果你没犯错,请下午把装有‘小太阳’的信封封好重新交给我;如果那真是你不小心犯的浑,请留下那个‘小太阳’,把那钱封在信封里交给我。我先替你把钱垫上给娴,好让她能安心回家。”
下午预备课时间,班长将收齐的信封交到我的办公桌上。我小心地一一打开,果然如我所愿——在一只信封里赫然躺着一张半折着的泛着莹莹蓝光的五十元钱,只不过那火红的“小太阳”仍在。我觉得还应有“故事”才对,便下意识地翻开“小太阳”的背面,赫然发现了一行十分规整的铅笔字:敬爱的老师,您的“小太阳”已经高挂在我的心中,这个“小太阳”还是一并送还给您吧,期望它能同样升腾在其他误入歧途的学生心中。小声地品读着这句话,我开心地笑了。
犹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小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的确,孩子大多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的。当一些孩子不小心误入“犯错”的“泥沼”时,敬爱的老师们,请切莫惊慌,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便是给“犯错”留一个“出口”!如此,你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221223)
柯立芝就任总统后,依然住在一家饭店的套间里。一个夏夜,他在睡梦中被客厅里传来的响动声惊觉,不由得走出卧室,倏然发现一个黑影正从他的大衣里解表链。他立刻轻声说:“请你不要动它。”
小偷欺他只一个人,竟大着胆子反问:“什么好东西?”
借着室内微弱的灯光,小偷仔细看了看“战利品”,赫然发现上面竟刻着“卡尔文·柯立芝”几个字,立时唬得面如土色,不由得“哦”了一声:“你是总统?”钱包也随即掉在地上。
柯立芝示意那吓坏了的年轻人坐在椅子上,然后问他为什么出来偷东西。那人说自己是个大学生,与同学外出旅游期间,钱花光了,连路费和住宿费都没有了,害怕同学讥笑,便瞒着同学跑出来做梁上君子。柯立芝听罢,捡起地上的钱包,从里面掏出30美元,对着他亲切地说:“这些钱足够你这两天的开销,但你要记住,这钱是我借给你的,而不是你偷的。”
年轻人立刻手忙脚乱地接过钱,一时不知所措,茫然地问:“总统先生,我该如何从这儿走出去呢?”柯立芝说:“按原道走吧,每个楼梯口都有我的警卫。”
不多久,这个青年就还了钱,并最终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律师。
故事中,柯立芝面对小偷,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境,既保护了年轻学生的尊严,又给他上了一节意义深远的品德课。真可谓用心良苦啊!其实呀,仔细想想,柯立芝不是也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上了一节非常生动的课么——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应给孩子的“犯错”留一个“出口”才好!
其实,中外一些教育大家在这方面早给我们做了示范。陶行知“四块方糖”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这儿就不再赘述了,仅说一个前苏联教育家“送花”的故事吧。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大家也很珍惜,没人舍得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遇上了该校校长。
校长拉住孩子,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的。”自觉做错了的小女孩儿头低得不能再低了。
听完回答,校长的心怦然一动。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玫瑰,慈爱地说:“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特懂事的孩子。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培育出了你这么孝顺的孩子。”
这位了不起的校长就是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余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班”来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针对孩子的“犯错”,我也经常琢磨着给其留个“出口”,以达到育人的最优化。
那事发生在两年前的一届毕业班。
一天早操后,女生娴哭哭啼啼地被几个女生簇拥着找到我。“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还没等娴张嘴,几个小女生就叽叽喳喳嚷嚷开了:“娴妈妈给娴五十元钱让她放学后带桶油回家。”“放在抽屉的书包里。”“她说上操前还在。”“刚刚下操后找钱,竟然不在了。”“老师你给上心找找,娴没钱买油回家,她妈能饶过她吗?”“老师,我给你出个主意,一个一个搜,一定能找到那个坏家伙。”……七嘴八舌中,我逐渐理出了个头绪——娴的钱被人偷了。
上课时,我让娴把书包再仔细翻找一遍,身上再仔细检查一遍,还是没有。于是,面对着整日融洽和谐的一班孩子,我极不情愿地这样教诲道:“娴的钱丢了,如果有哪个同学无意间拾到,请在放学前务必直接交给她,或是交给我代转交,否则,娴回家可不好向妈妈交代!”
我忐忑地等着结果。
放学的钟声就要敲响了,那钱还是没个音讯,我不禁着急起来——为娴“急”,她怎么回家交待?据说她家还相当困难;为那个“拿钱”的孩子“急”,我决不愿班里的任何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染上了令人不齿的“偷窃病毒”。嗨,有了,我忽然想起了柯立芝训育小偷的故事——我为什么不给“犯错”也留一个“出口”呢?
在下课铃响之前的那一刻,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白信封,再次走进了教室,然后把它一一分发给所有学生:“孩子们,打开看看,信封里装着什么?”一番窸窸窣窣后,一些性急的孩子就嚷嚷开了:“是个鲜红的小太阳,一模一样的小太阳。”许多同学还高举着“小太阳”示意——那是个用红墨水涂在一张正方形白纸上的太阳,像早晨八九点钟的模样,泛着火红的光。
看着许多孩子满脸的疑惑,我解释道:“我不敢断定那钱真是我们班哪个同学拿的。如果真是你拿的,相信你绝不是个‘小偷’!只是个一时犯浑还没有觉醒的孩子罢了。怎么处理呢,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每人拿一个装有‘小太阳’的信封回家,如果你没犯错,请下午把装有‘小太阳’的信封封好重新交给我;如果那真是你不小心犯的浑,请留下那个‘小太阳’,把那钱封在信封里交给我。我先替你把钱垫上给娴,好让她能安心回家。”
下午预备课时间,班长将收齐的信封交到我的办公桌上。我小心地一一打开,果然如我所愿——在一只信封里赫然躺着一张半折着的泛着莹莹蓝光的五十元钱,只不过那火红的“小太阳”仍在。我觉得还应有“故事”才对,便下意识地翻开“小太阳”的背面,赫然发现了一行十分规整的铅笔字:敬爱的老师,您的“小太阳”已经高挂在我的心中,这个“小太阳”还是一并送还给您吧,期望它能同样升腾在其他误入歧途的学生心中。小声地品读着这句话,我开心地笑了。
犹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小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的确,孩子大多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的。当一些孩子不小心误入“犯错”的“泥沼”时,敬爱的老师们,请切莫惊慌,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便是给“犯错”留一个“出口”!如此,你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