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的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CR检测法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细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AP患者腹膜透出液标本40份,分别行传统细菌培养与PCR法检测致病菌。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设计细菌通用引物,并参考文献设计17种细菌的特异引物。提取腹透液DNA后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扩增。设立标准菌株DNA提取液为阳性对照,无菌双蒸水作为阴性对照。

结果

(1)传统细菌培养法结果阳性26例(26/40),革兰阳性球菌18例(18/26),主要菌种表皮葡萄球菌5例、溶血葡萄球菌4例、大肠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2) PCR检测细菌结果阳性为33例(33/40),主要菌种与普通培养结果无异;阳性标本中有2例未测出具体菌种。(3)以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PCR检测技术对PDAP致病菌检测的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42.86%,且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培养法,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PCR法检测致病菌4~6 h内出结果,普通培养平均报告时间为(77.88±15.53) h,明显长于PCR法。

结论

与传统细菌培养法比较,PCR检测法具有敏感、简便、快速的优点,在PDAP患者腹透液细菌的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在早期诊断甲状腺癌及鉴别滤泡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超声仪引导下,对864个甲状腺结节行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学涂片后,将剩余的穿刺标本进一步制成细胞块,观察其组织结构以作出细胞病理学诊断,并对术后病理诊断为滤泡性肿瘤的78个结节对应的细胞块行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MCM2)、生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肾源性及心源性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577例CKD非透析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组间比较、单因素或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清hs-cTnT的影响因素。结果577例CKD非透析患者hs-cTnT中位数为0.013(0.007,0.029)μg/L,<0.003 μg/L(检测下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和颈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MHD患者110例,透析时间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排除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甲状腺功能,包括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程度。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血清生化指标,根据甲状腺功能分
目的探讨酸性环境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甲基纤维素灌胃)、慢性肾衰竭组(5/6肾切除术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甲基纤维素灌胃)、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组(甲基纤维素加骨化三醇灌胃)、酸干预组[甲基纤维素及骨化三醇灌胃加氯化铵(0.28 mmol/L)饮水]。采用von Kossa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胸主动脉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狼疮肾炎患者(154例,狼疮组)的临床资料,6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狼疮肾炎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狼疮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25
目的观察缺氧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外泌体的影响,探讨外泌体在缺氧致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常氧(21% O2)及缺氧(1% O2)分别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 48 h,收集细胞上清液并使用高速梯度离心法分离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示踪分析、Western印迹、蛋白浓度定量鉴定并比较两组外泌体的基本特性。(2)在共培养实验中,以不同浓度(1、10、50、100、300 m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