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考试评价体系日益盛行的今天,教师们每天在这个指挥棒指引下疲于奔命地教学,缺少了对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关注,缺少了自身人文知识素养的提升,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放缓脚步,认真思考语文课堂文化建设,注重语文课堂文化策略,以课堂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达到学生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课堂文化 建设 语文 人文 可持续发展
  不知不觉,在三尺讲台上已站立了十多个春秋了。从前语文课堂上的天马行空、生动活跃、思想火花的碰撞已渐行渐远。看看现在的课堂,沉闷无味,别说学生“纹丝不动”,就连自己也觉得上课“波澜不惊”了。想想原因,那时刚毕业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思想上没有太多的禁锢与束缚,即使教学方法上还比较稚嫩,但头脑中总是有很多的创意。如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历了各种考试的洗礼后,条条框框、急功近利的思想已不知不觉占据了心灵,自身总是被无形的指挥棒牵引着,甚至形成了惯性反应,即使指挥棒不作为,也能自觉成为考试的拥笃者,快餐式学习的践行者。其实也反思过为何如此这般,深入思考后发现,這种考试评价机制操作起来简单,具有可控性且有规律可循。
  但,毕竟希望自己在教育的战线上用思考行走;毕竟不想做一个单纯的教书匠;毕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清楚地知道语文课堂需要文化的支撑。因为语文界的前辈们不止一次地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缺失文化的教育会让学生进入一个浮躁、抽象、片面、荒芜的地带。我们作为灵魂的塑造者不应该培养一群有知识无灵魂、有技艺无根底、有智力无情怀的人,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化的价值。因为丰富的文化气息能滋养人的心灵,熏陶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情操。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地指引。
  在这个呼唤人文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在刻意间或不经意间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
  很多专家指出,现今语文课堂缺乏思索的力度,人文的深度,主题的厚度,创新的高度,停留于知识表面的肤浅性。反观自己的课堂,似乎找到了一些影子。语文课的使命主要归结为弘扬道德、美化情趣、规范文字、发展语言、繁荣文学、传承文化等方面。语文课作为母语文化的载体,所孕育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文化实践的客体,也是两个平等的文化主体。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应该从面向课程转变为面向学生这种理论,语文课堂行为应致力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行为应建立在激发、唤醒学生的文化自省意识上,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应该成为文化素养的缔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那么如何构建语文文化课堂呢?
  一、教师篇
  教师本身就应该做一个学习者,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我们现在作为一线教师,往往疲于奔命,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陷在了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活动中,每天的时间都被教学任务挤占得满满的,出试卷,改试卷,再出试卷,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哪里有时间接受再教育。许多人都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整个学期就抱着一本教参、一本书进出课堂。时间飞转,也在试卷、书本、考题中消逝。然而放眼看社会,变化是突飞猛进,连语言都在更新不断,新词汇层出不穷,我们这样的教育者真的需要走在知识的前沿,多读书、多积累、多与时代积累,做一个阅读型的教师,做一个志趣高雅的教师。
  另外,我们如果能从一个学生长远人生的角度考虑,如果能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从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培养学生拥有一种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博学的老师在无涯的知识面前也是渺小的,如果我们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那么对于他们的一生的影响该是多么的意义非凡啊。
  二、课堂篇
  都说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畸形成长的根源。课堂是一个阵地,教师无论如何也要把握好这个地盘。
  师生之间只有在平等的环境下才能迸射出思想的火花,和学生平等相处。所谓平等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交流型的课堂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教师对待学生最起码的态度,是课堂交流的前提。首先,课堂教学要语言启发,让对话散发互动的气息。其次,进行角色体验,让对话折射人性的光辉。再者,实施语言评价,让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我们要学会和学生共同体验。学习过程,就是要带领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实践、体验、探究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会知识形成过程,让知识恢复生命,要让学生得到体验,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艺术,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语文教学,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而我们在语文课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关心文本对学生产生的心灵浸润作用。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应创造和发展着文化,提炼和提升着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充分体现语文的文化属性,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浸润在文化之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