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高中物理实践教学,谈了几种物理课堂上常见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希望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在多样化情境的推动下朝着更加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情境 创设方式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物理课堂往往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得物理课堂上常常出现“知识灌输”的现象。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于是很多教师开始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境教学法成为当下较为热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物理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设计需求创设出一些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消除传统教学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就如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下是笔者列举的几种物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
一、用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讲到“动量和冲量”时,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副车祸现场的照片,然后问学生:“如果汽车停在那里不动会不会把人撞伤?”学生异口同声答道:“不会。”“为什么呢?”笔者接着问。“那是因为停着不动的汽车没有速度。”笔者继续说道:“你们知不知道,空气中的分子运动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秒可高达100米以上,可以说,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远远高于正常行驶的汽车速度,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没有被空气中高速运动的分子撞伤呢?”“因为空气中的分子非常小,即使速度很快也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学生答道。这样,结合上面的汽车和分子,学生自然地总结出了结论:运动的物体产生的机械效果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速度和质量。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很多的知识,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用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物理课堂上,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实用的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透过自己的眼睛亲眼看到实验现象,通过自己的双手亲手操作实验,通过自己的思维亲自对比、验证物理概念、规律,这种亲历其为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直观,同时,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摩擦力》这节内容时,关于静摩擦力的概念始终是一个难点内容,学生对于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总是难以理解。为此,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将一只牛皮信封夹在一本书中,尽量把牛皮信封往书本的装订部分塞紧,接下来,笔者用手指捏着信封提起,结果连带着把书本也给提了起来。这时候,笔者让学生分析一下,在书本被提起的过程中,书本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有了直观的实验演示,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摩擦力与书本运动方向的一致性。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情境的创设,不但有效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内容,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高中物理中很多知识都有很强的抽象性,当面对一些高度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时,仅仅依靠语言的讲解会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于是一些教师想到了用实验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然而在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的实验根本无法在课堂环境下完成,这个时候,在面对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时就会非常棘手。如果我们能够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引入课堂,结合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些仿真的模拟实验或者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这个定律所涉及的伽利略理想实验显然无法在课堂环境下开展,于是笔者就在课下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制作了一段动画,把伽利略的实验推理过程用动画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即使没有做真实的实验,学生也能够对抽象的知识有非常直观的认识。可以说,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可以突破课堂环境的限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眼见、亲耳听,积累更多的感性知识,为理性知识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现如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是好学生的标准,好学生应当是关心国内外大事,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将课本知识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提高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在讲到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时,笔者就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这样一则新闻:2012年12月10日,美国海军宣布其成功试射了电磁炮,这种电磁炮的速度达到了声音速度的五倍,射程最高可达110海里,这个先进的武器的推力是来自于电流和磁场的作用。听了这条新闻以后,学生对于磁场和电流所具有的如此大的力量感到吃惊不已。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物理知识强大的实践作用,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在物理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多样的情境,可以把文字知识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的形式,而且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发挥想象、开放思维,努力为学生创设多样而有效的情境,让物理课堂变得高效而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冀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0).
[2]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福建教学研究,2006(11).
[3]金威.中学物理情境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情境 创设方式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物理课堂往往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得物理课堂上常常出现“知识灌输”的现象。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于是很多教师开始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境教学法成为当下较为热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物理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设计需求创设出一些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消除传统教学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就如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下是笔者列举的几种物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
一、用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讲到“动量和冲量”时,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副车祸现场的照片,然后问学生:“如果汽车停在那里不动会不会把人撞伤?”学生异口同声答道:“不会。”“为什么呢?”笔者接着问。“那是因为停着不动的汽车没有速度。”笔者继续说道:“你们知不知道,空气中的分子运动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秒可高达100米以上,可以说,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远远高于正常行驶的汽车速度,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没有被空气中高速运动的分子撞伤呢?”“因为空气中的分子非常小,即使速度很快也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学生答道。这样,结合上面的汽车和分子,学生自然地总结出了结论:运动的物体产生的机械效果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速度和质量。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很多的知识,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用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物理课堂上,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实用的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透过自己的眼睛亲眼看到实验现象,通过自己的双手亲手操作实验,通过自己的思维亲自对比、验证物理概念、规律,这种亲历其为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直观,同时,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摩擦力》这节内容时,关于静摩擦力的概念始终是一个难点内容,学生对于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总是难以理解。为此,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将一只牛皮信封夹在一本书中,尽量把牛皮信封往书本的装订部分塞紧,接下来,笔者用手指捏着信封提起,结果连带着把书本也给提了起来。这时候,笔者让学生分析一下,在书本被提起的过程中,书本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有了直观的实验演示,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摩擦力与书本运动方向的一致性。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情境的创设,不但有效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内容,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高中物理中很多知识都有很强的抽象性,当面对一些高度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时,仅仅依靠语言的讲解会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于是一些教师想到了用实验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然而在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的实验根本无法在课堂环境下完成,这个时候,在面对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时就会非常棘手。如果我们能够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引入课堂,结合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些仿真的模拟实验或者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这个定律所涉及的伽利略理想实验显然无法在课堂环境下开展,于是笔者就在课下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制作了一段动画,把伽利略的实验推理过程用动画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即使没有做真实的实验,学生也能够对抽象的知识有非常直观的认识。可以说,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可以突破课堂环境的限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眼见、亲耳听,积累更多的感性知识,为理性知识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现如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是好学生的标准,好学生应当是关心国内外大事,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将课本知识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提高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在讲到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时,笔者就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这样一则新闻:2012年12月10日,美国海军宣布其成功试射了电磁炮,这种电磁炮的速度达到了声音速度的五倍,射程最高可达110海里,这个先进的武器的推力是来自于电流和磁场的作用。听了这条新闻以后,学生对于磁场和电流所具有的如此大的力量感到吃惊不已。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物理知识强大的实践作用,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在物理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多样的情境,可以把文字知识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的形式,而且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发挥想象、开放思维,努力为学生创设多样而有效的情境,让物理课堂变得高效而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冀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0).
[2]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福建教学研究,2006(11).
[3]金威.中学物理情境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