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丹佛大学卡波拉索教授在京讲演

来源 :世界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美国丹佛大学研究国际问题的教授詹·卡波拉索(James A.Caporaso)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邀请,于1981年11月份来华讲学,在北京期间作了三次学术讲演。内容包括:(1)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
其他文献
<正> 一、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变了 以农、矿业为主的单一制经济结构 拉丁美洲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的重要场所。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束缚下,它们长期依赖某几种农、矿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形成了以初级产品外销为基础的单一制经济结构。由于经济畸形发展,民族工业的力量得不到应有的增长。拉丁美洲国家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从产业的角
<正> 哥伦比亚是南美洲第四大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石油、煤、铂、金、铁、绿宝石、天然气等。白金开采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绿宝石藏量占全世界的95%;已查明的煤炭蕴藏量达400亿吨以上,还有100亿吨的可能藏量,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煤炭资源。目前,哥伦比亚的主要工业有制糖、咖啡加工和纺织等。 哥伦比亚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自立人口中近半数从事农业生产,外汇的80%也来自农业。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咖啡、甘蔗、水稻、玉米、香蕉、烟草等。咖啡是哥伦比亚的经济支柱。全国有302,000
<正> 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在建立和扩展中筹集资本时,除了借款、抵押贷款、赊帐购卖、使用不分红的利润以外,基本采取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形式。 债券是公司债务的一种特殊的借据,可供出售
<正> 朋友们、同志们: 一个国际性的世界经济讨论会现在就要结束了。我们来自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经济学家、银行家和企业家长途跋涉、相聚一堂。一周来,我们在杭州的明媚春光中,会见了许多新老朋友,大家就共同关心的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展望进行了有益的讨论,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正> (1)乔伊·顿克利(Joy Dunkerley)国际能源战略(INTERNATIONAL ENERGY STRATEGIES.Proceedings of the 1979 IAEE/RFF Conference.Oelgeschlager,Gunn & Hain,Inc.Publishers.USA.July 1980.384pp)本专辑收集了著名能源问题专家们在国际能源问题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书中讨论了在石油,煤、核能及电力等能源需求和保护领域内的供求、政策、
<正>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邀请,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于
<正> (一) 七十年代以来,亚洲国家间劳动力的流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大批劳动力不是流向传统的劳动力输入国,而是象潮水一样涌向原来比较贫困、人口较为稀少的波斯湾国家。有一些劳动力随承包公司一起进入,或被公司招募而来;也有一些交给代理商一定费用,从而得到劳动许可证。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并没有劳动许可证,他们利用朝觐或小朝觐(即朝觐季节以外的朝觐)的机会或利用商业签证进入侨居国,然后留下来谋生;还有一些
<正> 二次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以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中心的“高福利”政策,鼓吹建立“福利国家”,实行所谓“高工资”、“高福利”和“高消费”的“三高”政策。这一政策,在战后30多年中,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近几年来遇到严重财政困难这样三个阶段。目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慢或停滞不前,政府预算入不敷出,财政赤字日益扩大,“高福利”政策业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西方国家政府正在考虑或者已经着手对这一政策进行调整。
<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一般都是以凯恩斯经济学惟马首是瞻,充分就业成了各国一致的主要目标。但是凯恩斯经济学在工业技术日益进步的情况下,也终于显示出一些缺点来。第一,它在大体上是一种宏观(总量)经济学,因此对微观(个量)的分析就无法周到。第二,它是一种静态的经济学,已经渐渐不能应付现代生活中的动态经济情况。在这种情形之下,现代经济学便脱颖而出。
<正> 今天,人类历史已经迈步跨进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纵观世界经济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30年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由迅速增长到“停滞膨胀”的转折。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