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考向,归类题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分析

来源 :高中数理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三年高频考点分析rn对比分析近三年试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保持稳定,分布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且常以元 素化合物为载体,以结合反映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图象为切入口,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ΔH 的计算与大小比较、物质转化能量循环图、盖斯定律的应用、过渡态理论等.其中涉及过渡态理论的图象在近几年高考中呈上升趋势,且不断创新,难度也有提高.
其他文献
1 设计思想rn依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如图1),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目标是在真实情境中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化学学科素养.rn“电化学”主题是开展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能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合原有碎片化知识、提升以前浅层化的思维方法,把各种电化学模型进行关联、重新建构电化学问题的思维系统,形成结构化思维模型,实现将化学知识转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对“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强调试题情境化,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而高中化学作业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全面了解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现知识创新运用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出适合新高考形势的高中化学作业,笔者认为应从题目立意、情境材料和问题任务3个层面加以落实.教师应研究基于某一主题情境,如何深入挖掘情境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学科逻辑和功能价值,如何通过问题任务的设定突破已知信息与能力达成目标之间的问题障碍,如何在情境素材中为学生
教师通过对化学学科的理解,运用本原性方式,形成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深层次认识后,从学科视角选择并驾驭所教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设计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本质.如何选择本原性问题驱动教与学,让学生获得对学科内容的本质理解,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以“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进行论述.对于本课教学设计,笔者建议从情境性问题引入,从金属的通性、物质的分类、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反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该知识点一般不单独命题,经常穿插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进行考查,主要涉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过程等知识.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这部分知识的几个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