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 白山黑水间的皇家陵寝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2号,一个看似普通的城市地址。这里坐落的既不是摩天大楼的商厦写字间,也不是政府机关居民区,而是一座位于都市的大公园,而这座大公园里面竟有一座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的清代皇家陵寝——昭陵。由于这座陵寝位于沈阳市的北部又称为北陵,而公园也因此叫北陵公园。
  昭陵里埋葬的,就是沈阳故宫曾经的主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华表。

北陵公园 尽赏四季美景


  每天清晨,一些溜早儿的人们就陆陆续续地来到北陵公园,开启一天的生活。老人们有的跳舞,有的打太极,还有一些人在跑步、溜旱冰……当时针指向8点时,一些游客开始进入景区,春天看桃花含笑,秋赏金菊遍地,夏末向日葵灿烂怒放,冬日雪花轻盈飘舞在红墙金瓦之间。一年四季,北陵公园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整个公园占地约有330万平方米,园区内楼、阁、廊、榭错落有致,古松参天,草木环绕,石桥如长虹卧波,湖面上碧波荡漾,湖畔垂柳依依。
  谒访昭陵陵寝,一般要从公园穿过。占地近48万平方米的昭陵保护区就在公园的北部。沿着公园正门也就公园的南门笔直走进去,一直走到公园的中心位置皇太极广场,在这里就可见到一尊皇太极的塑像,只见他身披铠甲一身戎装,双眼目光炯炯地向前方望去,仿佛心中还在思索着军国大事。塑像的左侧就是人们荡舟的宽广的湖面,塑像背后不远处就是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寝——昭陵。
昭陵里的隆恩殿。

皇太极 能征善战夯实大清基业


  皇太极,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在弗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南),其父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母亲是叶赫部酋长杨吉努之女,名孟古姐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他自幼才华出众,善于骑射,青年时随父南征北战,屡立战功,22岁时就被提升为正白旗主旗贝勒,成为努尔哈赤的有力助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皇太极又成为位高权重的“四大贝勒”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第五子莽古尔泰)。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太祖皇帝殡天,九月一日皇太极在众王推举下登上汗位宝座,同时改年号天聪,成为后金国第二位统治者。不过,皇太极在关外还有一个“硬骨头”要啃,那就是宁远城。当时镇守宁远城的是明朝著名的将领袁崇焕,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就是在攻打宁远城时受伤后身亡的,而皇太极也强攻未果,所以皇太极心中对袁崇焕既恨又怕,只好绕道围攻北京。袁崇焕闻讯立即率军以两昼夜150公里的速度千里支援,与后金的军队在广渠门外展开激战。皇太极见无法取胜,便采纳范文程等人谋划的反间计:让八旗将领高鸿中、鲍承克二人故意在两个被俘的明朝小太监身边窃窃私语道:“我们今天撤兵,是皇上与袁巡抚密约的。袁很快就要投降了……”两个小太监听得清清楚楚,当晚乘人不备,逃回北京报信。独断多疑的崇祯帝信以为真,一怒之下就把袁崇焕处死,为清兵入关除去了一大障碍。而袁崇焕这一冤案直到乾隆年间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加快了推翻明朝的战争步伐。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自崇德五年三月起,皇太极打响锦州战役。明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十三万大军助战锦州祖大寿。而皇太极则亲自坐镇指挥,于1642年即清崇德七年二月十八日攻陷松山,明将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至此,大清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皇太极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马上皇帝,而且也是一个颇具政治手腕的政治家。在继位后,逐步利用各种机会削弱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的权势,进而掌控了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封建君权得以确立。在位十七年中,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清王朝的政治制度,鼓励耕畜、发展经济,废除奴制、缓和满汉民族矛盾,为巩固发扬大清基业和入主中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夜,皇太极猝死盛京清宁宫,享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庙号太宗。

昭陵 平面布局“前朝后寝”


  位于沈阳的昭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清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九日定名为昭陵,至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对之作了若干增建和改建,才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城堡式陵寝建筑体系。所有的建筑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形成平面布局规整、礼制设施齐备的皇陵建筑群。
  去过福陵的人再来昭陵,大都会认为这两处地方都差不多:建筑有下马碑、神桥、石牌坊、东西配院,然后进入正红门走神道,神道两旁是华表和石像生。继续往前走有神功圣德碑亭,在碑楼东西两侧是祭祀用房,再沿着神道走就是方城、隆恩门,里面是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再往后走就到了石柱门和石祭台,而后经月牙城到宝城、宝顶。然而,虽然建筑规制大致相同,但仔细走过却能发现许多变化与不同的地方。
宝城与宝顶。

  昭陵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坐北朝南,由南至北从下马碑开始,就引人进入庄严肃穆的陵寝氛围之中。昭陵共有三对下马碑,其中位于新開河北的一对石碑碑文是满、蒙、藏、回、汉五种文体,碑文是“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其它两对是满、蒙、汉三种文体,碑文是“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告诫人们前方是帝王的陵墓,请下轿下马,以示对先王的尊重和悼念。同样都有神桥,福陵的神桥在一百零八磴的两端,而昭陵的神桥则是位于玉带河之上。由于陵寝的地势也是前低后高,所以神桥下的玉带河就成为排水的渠道,起到保护陵寝免受雨水浸泡的作用。福陵的石牌坊位于正红门外的东西两侧,而昭陵的石牌坊却立在正红门的正前面,给前来拜祭的人有一种威严之感。石牌坊在这里的作用是表彰功德,表示仪礼,引导人们进入膜拜帝王的境界。昭陵牌坊是一座仿木架结构的石雕制品,高10.5米,长约12.6米,为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顶子的石雕建筑。各部位还浮雕有花卉图案,如云龙纹、吉祥八宝、缠枝莲、蕃草等。四根柱脚上雕有座狮四对、獬豸一对。其中,南北相背者是狮子,东西相背者是獬豸。它们相背蹲踞在须弥座上,昂首挺胸,威风八面。整个牌坊集平雕、圆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技法于一炉,刀法粗犷,遒劲而细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正红门前的东西配院建于康熙年间,东侧是更衣亭,更衣亭后面的小亭是净房,就是皇帝御用的厕所,可惜的是现在只存遗址。西侧是宰牲亭,是祭祀时宰杀牲畜的地方,不过现在也只剩下遗址上的基石可以瞻仰浏览了。

神道向北 华表石兽望柱碑楼


  正红门位于整个陵园正南的位置,它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全高8.775米,宽15.955米,单檐歇山式的屋顶上铺满了黄色的琉璃瓦。两侧是一字袖壁,上面镶有气宇轩昂的五彩琉璃蟠龙。沿着笔直的神道向北行进,道路宽阔,两边青松挺立,绿草如茵。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建成于顺治七年(1650年)的华表一对,石像生(石兽)六对,大望柱一对。眼前的这对华表高约8米,由底座、柱体、云板、天盘、柱顶顶兽、护栏等部分组成。柱顶雕有石兽,名为“犼”,仰首挺胸,又叫“望天犼”。相传这种瘦骨嶙峋的怪兽异常凶猛,所以把它放到华表的顶部让它守陵。又以犼身向北或向南的朝向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称向北者为“望君出”,意在劝慰祭陵者不要长时间沉湎于哀伤之中,祭毕节哀而出;向南者为“望君归”,在于劝告盼望后嗣皇帝前来祭祀。与福陵有四对石像生不同,昭陵的石像生有六对:它们依次是坐狮、坐獬豸、坐麒麟、立马、卧骆驼、立象。狮子是百兽之王,也是唯我独尊的王权化身,所以石狮子就成为守护陵寝的“御林军”的首位。而头上长着独角的獬豸,据说是能辨别是非善恶曲直的神兽,它见有人相斗,就用头上的独角撞向其中的坏人,所以在陵寝中放置獬豸象征着帝王死后也能分辨是非,公正严明。放置麒麟是因为相传这种头如龙,角如鹿,尾似牛,足似马,全身鳞甲的怪兽是祥瑞之兽,所以在石像生中出现,是表示帝王的仁义至圣、世事吉祥太平之意。石像生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一对立马,它们用汉白玉雕成,全身洁白,腿短,体壮,具有蒙古马的特点,大小和真马一样,昂首伫立。据说是仿皇太极生前最喜爱的两匹骏马“大白”与“小白”雕琢而成。皇太极被称为“马上皇帝”,他的战功大都是在马背上奋力拼杀取得的。他的“大白”长得胖一点,擅长驰骋疆场攻敌破阵;“小白”长得瘦小一点,善于行军赶路。这两匹马多次立功,还曾救过主人的性命,因此皇太极对它们格外钟爱。皇太极死后,他的子孙就令工匠按照这两匹马的样子雕成石马立于墓前,永远陪伴它们的主人。所以,来昭陵的游客总会在这两匹石马前驻足拍照,或者静静聆听导游为大家讲述“大白”、“小白”的故事。
昭陵的西红门。

  石像生中的石骆驼是用黑色的石料雕造的。相传骆驼在皇太极生前也在征战中立过战功,因此,也把它立在了这里。在石像生中立象,是因为大象一直是天下太平吉祥的象征,所以石像生中用它来寓意江山稳固。石像生以北,就是清昭陵最神圣的神功圣德碑楼,它坐落在陵寝的中轴线上,里面立有“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驮碑的赑屃下部是一块刻满海水波纹的“地袱”,“地袱”四角各有一漩涡,漩涡中分别雕有真龙天子最忠诚的“侍卫”——鱼、虾、鳖、蟹。碑楼北面的东西两侧是四座祭祀用房,现已作为展室。

方城之上 隆恩殿后谒宝顶


  穿过隆恩门来到方城之上,令人视野开阔,青砖铺就的马道有5.4米宽,路面由外向里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雨水冲毁方城外围墙基。这些小的细节无不透露出建筑设计者的别具匠心。在方城的四角上,各坐落着一个角楼,角楼均为两层歇山式建筑,顶部铺黄琉璃瓦,这里是守卫警戒瞭望的地方。角楼大脊正中都有一琉璃宝葫芦,寓意“陵寝平平安安”。方城内的隆恩殿格外醒目,殿顶覆以黄琉璃瓦,殿檐上有蓝底金字的“隆恩殿”题匾一块,从左至右以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殿内供奉着帝后的“神牌”。按古代帝王陵寝“事死如事生”的惯例,殿中的大暖阁里设置如同寝所:宝床、帷幔、衾枕等卧具一应俱全,并全部用唯帝王独享的明黄云纹缎制成。更具有皇家气派的是隆恩殿门檐下铺设一块长2米、宽1米的翡翠石。翡翠是很名贵的宝石,特别是这样巨大的翡翠更是罕有。此石是祭祀时主祭官向神牌跪拜之处,所以又叫“翡翠玉拜石”,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东巡祭陵时均在此位跪拜。这也是昭陵的一大特色。如今,在节假日时,这里还会有“东巡祭祖”的表演,生动形象地向游客展示昔日辉煌盛大的帝王祭祀场面。
  走在方城之上可绕过石柱门和石祭台,来到明楼上。历史上的明楼几次遭受雷火,1936年的大火是最严重的一次,几乎把整个明楼烧毁,眼前的明楼是在1939年重修的。走过明楼,来到宝城,远远就可望见大大的圆形丘冢,名为“宝顶”。这就是清太宗皇太极和他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墓。宝顶高6.4米,周长105.6米,宝顶顶部种有一棵榆树,取名“神榆”,是效法葬有皇太极先祖的永陵之举。博尔济吉特氏的本名叫哲哲,是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与皇太极成亲时才16岁。崇德元年,皇太极成为大清国皇帝,她晋升为中宫皇后,顺治六年(1649年)病逝,享年51岁,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东巡御路 清帝祭祖之旅


  对于关外的永陵、福陵、昭陵,在清代帝王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至顺治皇帝入关后,关外那个大清开国的龙兴之地、祖宗先灵所在之地,就成了他们日夜魂牵梦绕的地方。为了能够达到祭祀祖宗山陵,瞻仰祖先旧迹,鼓舞盛京官兵效忠大清政权,以及视察国情和保疆安民等目的,由康熙大帝开启了清代帝王公私兼顾兴师动众的东巡之旅。
  从康熙十年(1671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的158年间,先后有4位皇帝10次“东巡”。其中康熙帝分别在1671年、1682年、1698年三次“东巡”;乾隆帝在1743年、1754年、1778年、1783年四次东巡;嘉庆两次,道光一次。历次的皇帝东巡,都是一次皇家威仪奢华的展示,除了皇帝还有王后、王公贝勒、文武大臣、侍卫、宫女、太监等多达10万余人跟随,耗费金钱银两无数。东巡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由京城出发经山海关、广宁(辽宁北镇)抵达盛京,另一条线路是由京师至热河行宫,再经广宁到盛京。回师线路除上述两条以外还有一条是由盛京南行至辽阳、海城牛庄过三汊河抵广宁,过山海关至京城。其中,盛京、广宁、山海关至京师这条路被称作“大御路”。所经之路,在东巡前,一律要垫平取直,特别是陵寝附近的御路更须修理平坦坚实,还要备水缸以便洒扫。从山海关至盛京沿途还要准备几十处间歇饮食之所和驻跸大营(皇帝宿营之处)。皇帝经过时,各州府县的地方官要亲率地绅等人于御道百步外跪迎跪送。东巡谒祖祭陵时,按“三陵”辈分高低,先祭永陵,再祭福陵,后祭昭陵,最后入盛京城驻跸,举行谒陵礼成庆典,然后起驾回銮。如此繁琐耗费财力人力物力的东巡,在道光皇帝1829年东巡之后,由于大清帝国的国力渐衰、内忧外患而就此终结。
昭陵隆恩殿下的石雕螭首和小狮子。

昭陵后园 林木茂密休闲地


  当你走到陵后园区,犹如置身于草莽山野,时光仿佛把人带入清帝国初期的白山黑水之中。这里是一片次生林,许多原始的古松就分布其间,它们大多已有三百余年的树龄。冬季里遒劲的松枝顶着一团团的白雪,宛若开出的花朵圣洁高贵。老百姓常来在这里散步休闲,有些老人甚至熟悉这里的每一棵古松、每一处古老的建筑,以及与北陵相关的故事。北陵公园在1927年成立,从那时起它就伴随着无数沈阳人的成长记忆,公园里的帝王陵寝虽有着皇家的威严肃穆,但却与这座城、这里的人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和力。红墙内是昔日清帝国的一国之尊,红墙外是现代百姓的欢声笑语。
雪后的隆恩殿。

TIPS


  交通:136路、205路、127路、242路、157路公交车都可到达,也可坐地铁2号线到北陵公园站即可。
  门票:北陵公园门票6元;公园里面的昭陵保护区另收门票,淡季30元,旺季50元。
  其他:北陵公园有四个入口:东门、南门(正门)、北门、西门均可进入。北陵公园很大,注意安全。
其他文献
过街楼。标志石。大槐树景区大门。大槐树下移民图。仿制的一代大槐树。洪洞大槐树  大槐树公园的“公园”二字因有损大槐树的苍凉神圣感而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正门又是新建的,奇大奇硕奇宽的仿古槐巨门,吐纳着天南地北的寻根者,虽然气派却没有历史。好在公园内的建筑不但养眼而且惊魂。入大门,先見一个嵌有“根”字的巨大影壁,其后石拱桥、献殿、祭祖堂,沿中轴线一字排列,虽是全新的仿古建筑,却仿出山西古建千古承袭的特
1 八大关花石楼。  如果从地图上看,青岛的海岸线如同一条丝线,把海滨众多的景点串了起来。要说青岛海滨最吸引我的景点,莫过于八大关。作为青岛近现代城市发展的见证之一,八大关的成长历史尚不过百年。然而,从它出现的第一天起,它的发展就与这座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它的存在,青岛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特征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它的风雨历程恰恰是青岛回归后近百年历史的凝聚和缩影。2 蝴蝶楼外景。3 公主楼。八大
沿渡河镇→纤夫文化走廊→神农温泉→小神农架  沿渡河镇  湖北省重点老区之一巴东县沿渡河镇位于长江以北,地处AAAAA神农溪国际旅游风景区中上游,东连溪丘湾乡,南邻官渡口镇,西抵重庆市巫山县,北接神农架林区。随着宜巴高速的开通和双神线改扩建工程的完工,沿渡河镇成为西连重庆、东接宜昌、北上神农架的交通要道,素以“川鄂咽喉”“神农明珠”“小武汉”著称。  沿渡河镇山清水秀,物宝天华,人杰地灵,资源富饶
小峪子站  景点名称:老象峰景區  公交车:东直门乘852/918路公交车至平谷城区后转乘平20、平34路小公共  开业时间:4月初-10月底  电话:010-61940273  票价:30元  去看大如山的象就去平谷。平谷区大华山镇有一山峰犹如巨象天造地设般屹立在山巅,身高51.8 米,体长82 米,自成一峰,鼻、眼、身、腿惟妙惟肖,“老象峰”因此得名。更有奇者,转换角度观之,又成子母联体之双象
国展站闸机数量比15号线其它车站多了一些,通过5米高的玻璃窗,就可以看到国展的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因为国展经常有展会,所以闸机数量较其它车站多了七八台,以方便乘客出入。进站大厅的门高约3米,展厅面积也宽敞了许多。站外有两个P R停车场,以及一个自行车停车场。新国展周围的商业比较繁荣。欧陆广场是包含餐饮以及购物的卖场。地铁西侧有一个美食广场,东侧被四五家酒店、宾馆、写字楼占据。附近主要的住宅类型为别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对颐和园的整体解读一直困扰着人们。颐和园是清王朝建起的最后一座大型皇家园林,是北京也是全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宏伟的一座,在这座皇家园林里,有传统的道家一池三山布局;有大量的宗教文化建筑;有众多的宫殿群;有举目皆拾的江南园林文化元素;它还是最经典的借景艺术之作。而且,还和军事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乾隆时代起,园中的昆明湖就做过水师的操练场,光绪年间
9月30日上午,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旅游节在地坛开幕。此次活动适逢新中国成立65周年,围绕“和谐北京,快乐之旅”的主题,以特色多样的旅游活动,吸引海内外广大游客,为国庆黄金周增添了一抺亮色。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北京市旅游委主任宋宇、东城区区长张家明、副区长王中华以及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参加了活动。北京市旅游委主任宋宇主持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希望更多国内外的友人来北京旅游,预祝北京国际旅
在古木参天、山光水色的湖南长沙湘江西岸,有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为世人瞩目的中华“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岳麓书院存在于世已经超过一千多年了,不夸张地说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岳麓书院坐落在岳麓山下。古人视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是衡山之麓,因而得名岳麓。岳麓山近市而不喧,林深而泉甘,因而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幽雅的自然环境。  宋真宗亲赐院名  当车子
北京大学东门站位于中关村北大街与成府路交汇口的北京大学东门,因此得名。地铁站南侧是繁华的中关村科技园,往北是圆明园,往东则是成府路,可以前往清华大学南门。成府路两侧大学林立,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就位于此。  水木清华,荷塘月色,竭尽玲珑剔透,令多少执着青年着迷;穹顶礼堂,东门主楼,尽显规模气派,使无数狂生少年扼腕;最喜新图书馆,中西合璧,科技与传统之结晶。清华大学,
对游客来说,中山公园比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有人缘。文化宫太专业化,总觉得它是办舞蹈班、绘画班、开文学讲座、办摄影展的地方。中山公园内,社稷坛的古建在游人眼里和太庙的古建一样不被看重,但它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进来玩,适合年轻夫妇、恋爱情侣们进来玩,更适合带着孩子们进来玩。花坛布置得漂亮,牡丹园、芍药园按季开花,唐花坞暖房里四季姹紫嫣红;东南角,水池假山廊榭别有情趣;西侧,有坛内墙,其墙内翠竹幽篁紫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