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法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法(interposed abdominal pulling-press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和常规胸外心脏按压法(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S-CPR)对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CA至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时间、血流动力学、ROSC率、24h生存率的影响,探讨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法的复苏机制,为发生的CA选择更合适的复苏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例CA患者随机分为: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组、常规胸外心脏按压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都监测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后采用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法或常规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心肺复苏,观察二种复苏方法的复苏效果,对比二组患者CA至ROSC的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ROSC率及24h生存率的不同.结果 ①CA至ROSC时间: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法组显著低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②CPR15 min内冠脉灌注压(coronary perfusionpressure,C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法组组CPP、MAP明显高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P<0.05).③ROSC后SBP、DBP变化: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组明显高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P<0.05).④ROSC率: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组组的ROSC率高于S-CPR组80%vs50% (P> 0.05).⑤24 h存活率: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组组24 h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组70%vs30%(P <0.05).结论 ①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组较常规胸外心脏按压产生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提高CPP、MAP,提高ROSC率及24h生存率;(②插入式腹部提压复苏组有较高的ROSC率及24h生存率可能与其缩短CA至ROSC的时间有关.
其他文献
采用比较屠宰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了35~50 kg体重德国美利奴杂交育肥母羊的净能(NE)和代谢能(ME)需要量.选用49只5月龄、平均体重34 kg的德国美利奴羊×内蒙古细毛羊育肥母
目的 运用品管圈法改善院外急救药械管理质量.方法 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步骤,通过主题选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及对策实施梳理院外急救药械管理质量,减少质量管理中
社区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和第一现场,已经成为防灾减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以及突发疾病急救的主要场所和第一现场,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对的基础在社区和家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早期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危组13例、中危组27例、低危组38例,白细胞升高组23例、白
目的 探讨服用他汀药物患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尿酸(Uric acid,UA)、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
目的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后并发症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TCS在神经内镜下行脊髓松解、终丝切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采取加强伤口护理和引流管观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36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容量血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部队在训练与野外作训时或在灾害救援行动中,缓解身体及皮肤不适的军用皮肤清爽剂,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防护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研制一种
建立系统完善的空中救援无缝式绿色通道对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转运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空中救援无缝式绿色通道的建设和管理
探讨独立型急救中心开展医师多点执业的可行性、实用性.国家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大胆尝试,让符合条件的医生开展多点执业.目前大部分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