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教学中攻防技术的教学训练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在我国拳击运动的发展过程源远流长,这项运动不仅反映了人类在适应自然竞争过程中所表现的智慧,更以一种古老的运动项目的地位被全世界各地的人类所共同支持并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文就拳击项目比赛及教学中的战术的现状进行技术分析,并针对其中留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拳击教学 攻防战术 身体素质 训练分析
  一、 拳击教学的战术及分类
  拳击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尤其在我国,所代表的文化内容及其丰富,但是迄今为止,对拳击搏击战术的定义和分类的文字记录内容较少,尤其在当今的一切以科学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上,所有的技术若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则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阐述体系,将其具体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实践并运用理性分析的方式找出合理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拳击搏击战术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必须明确拳击战术的定义和分类问题。
  拳击的流派很多,每个具体的流派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战术特点,因此对拳击战术的定义只能从最基础的规范技术入手,以步法为例,基本步法是拳击技术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基本步法的内容包括了:滑步、撤步、冲刺步等。拳击的基础技术动作在分类时,可以考虑从其动作表现的功能进行划分,分为基本技术、综合技术、组合技术;这些技术按照其使用功能来看,可以分为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反击技术、攻防组合技术、攻防综合技术等。拳击在进行实际演练过程中,其任意一个技术在整个拳击技术体系中都是相对独立的,所有的应用技术的综合加合又组成了拳击比赛或练习过程中的战术。
  综上所述,对拳击的技术、战术研究需要放在实践中,放入一个更大的技术体系中去探讨,以便于我们更深入、全面的总结出拳击技术的结构体系。本文以拳击攻防技术为研究中心,对技术、战术进行理论分析,并在体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出对比教学训练,总结教学训练结果后,得出较为科学的攻防技术提高建议。
  二、拳击的战术技术应用
  较为职业的拳击训练运动可以使运动员更为便捷的学习到优秀的拳击技术,并能带动整个拳击项目的技术水平拔高。我国国内的业余、体校拳击运动于1987年恢复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其整体的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的拳击界地位仍然较低,通过对国内拳击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内容的考察和分析不难发现,业余拳击队员以及业余体校内的拳击队员对当代最新、最优秀的拳击技术知之甚少,日常的训练手段也较老套,并且主要依赖于教练的经验。缺乏在拳击技术方面的学术交流,每年国内组织的全国性的拳击项目比赛较少,使得运动员的赛场锻炼机会更贫乏,成绩提高受限。个别体校有能力邀请到国外优秀的拳击教练对运动员做技术指导,但由于外援教练缺乏对国内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质能力的了解,外援教练的训练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总的来说,我国的拳击项目技术水平提高正处于一个瓶颈期。
  对比国际比赛中涌现的优秀拳击技能,国内的业余拳击的教学训练中,在基本准备姿势方面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在对比赛选手的正前手直拳的量化技术分析看来,国内选手在这项技术上也处于劣势。类似这样的技术量化分析可以发现在攻防技术中的多方面问题,也可以根据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弱势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有不少的体育运动研究专家对实战比赛中类似于中距和中远距的左直拳应用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比如采取主动进攻以寻找敌手缺陷的方法,并且这一方法在实战训练中也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绩。对左撇子的拳击运动员来说,后手直拳的得分点掌握的更为牢固,后手直拳技术运用的优劣更能决定拳击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据可靠的数据分析表明,左撇子运动员的后手直拳可以作用的打击面较大,并且打击力度较强,进攻效果良好。
  从具体的技术分析角度看来,国内中级的运动员普遍在基本技术上单个回合的出拳数量小,而中体重级别的运动员在出拳后,击打动作不够规范,因此出拳的成功率较低。同时,国内运动员的普遍缺点是无法在比赛中有效的应用组合拳,即便使用组合拳,又因为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影响了出拳的成功率。总结起来,国内的拳击运动员一方面在防守反击的技术应用上套路较为单一,较易被对手掌握下一步出拳的打击点,造成攻防转化的能力弱,表现在赛场上多为攻不顾防或者是防不顾攻;另一方面在基本功的技术训练上无法准确的把握要领,在实战应用上无法自由的发挥,以至于做出过多无用的假动作。
  三、拳击攻防技术的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的拳击教学、实战比赛中国内拳击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劣势,业余体校在拳击队员的教学训练过程汇中,需要注重运动员自身的技术风格培养;合理利用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素质特点安排适合其自身的技术战术训练;鼓励运动员在打法上敢于在教练的指导下自我突破创新;重视基本功以及组合拳的技术训练,提高训练强度,尤其是力量训练强度,严格要求基本技术以及组合、综合拳的出拳成功率;重点培养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攻防转换的能力,特别是培养运动员灵活多变的技术变通能力,适应不同战术打法的能力;在现有的比赛数量上,尽量给运动员多一些的实际比赛机会,积累大型拳击比赛的经验,发挥出中国拳击快速、准确、连贯、重拳的特色。
  具体将攻防技术应用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攻防技术的提高同步结合
  拳击作为武术的一个分支,与武术的精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讲求的攻守兼备。这对于拳击的初学者和业余体校的运动员来说,常常心有余力不足,尽管运动员所使用的攻击手法正确,但也避免不了未对敌手产生的有效打击。
  在学习合理的进攻技术时,要保证运动员时时保持较高的反应速度以及肢体灵敏度,在进攻失误时及时进行补救,从而保证较高的命中率,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运动员在出拳时具有较强的爆发率,保证命中率的同时也要提高出拳为有效打击的成功率。
  在学习有效的防守技术时,要注意让运动员保持自己积极的防守地位。也就是在进攻成功率有保证的同时,考虑进攻时的防御能力以及防御时可以采取的攻击姿态,将防守作为进攻的前奏曲;同样,将以攻为守作为目的,将攻守结合才能保证在比赛中处于不败之地。   拳击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极高,在保证技术成功率的同时,也要保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储备,因此有针对性的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确保技术发挥的同时,体能要保持足够正常比赛使用。在需要使用爆发力频繁发动攻击的运动中,耐力水平的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运动员的及耐力以及心血管系统。肌耐力的水平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耐力息息相关,因此对运动员心肺功能的耐力训练要使用长跑和跳绳等耐力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拳击的专项训练。
  (二) 加大专业技术的训练强度
  拳击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其没有固定的出拳套路,比赛过程中双方的优劣势以及站位点瞬息万变,双方的攻防转换异常激烈,因此这项搏击运动对拳击运动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要很高。拳击的攻防技术结合,是要建立在攻击技术和防守技术均牢固扎实的基础之上,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机转换。为了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攻防转换技术的实战能力,需要对拳击运动员的出拳节奏、出拳爆发力和耐力进行科学指导。
  出拳时对手不会站在基础步法、拳法等的攻击位置,所以每一次出拳都是对敌手所在位置以及攻击姿态所做出的应急动作,是经过大脑思考过后判断能够有效阻止对手进攻的动作,若思考的时间过长,则会明显的影响拳手的出拳速度,所以对拳击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要强化练习其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专业技术的第一反应力,实现进攻与防守动作结合的“自动化”。这种“自动化”只能通过反复的出拳练习所得,不仅要提高动作反应速度,更要在灵敏反应的基础上反复研习组合击打、连击、实战技术组合灯动作,保证运动员在实战中灵活选用适应敌手的出拳方式。
  对于初学者以及业余拳击运动员,最基础的还是要按照技术规范掌握拳击的基本技法,先做到准确,进而熟练,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基本技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和战术组合,培养一套具有“个性”的攻防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吉法。
  (三) 善于鼓励运动员发挥个人优势
  业余体校的拳击运动学员因为个人既有的技术特点以及身体素质条件相差甚远,从身体条件上看,身材较为矮小的学员比较适合采用近身出拳;身材较为高大的学员更适合远距离攻击。但是这只是在一般条件下,拳击学员在实战训练时必须要全面发挥自身的战术特点,避免技术不全面造成的软肋。在选择进攻技术时,距离较近时可以选择上勾拳或者平勾拳等重点攻击技术;距离较远时可以选择直拳或长拳的技法。
  从学员的体能特点来分析,主要的类型有三大类:速度型、力量型和灵敏型。速度型学员多数采取快速连击等高频攻防技术;力量型学院多数选用高打击力度的攻防技术;灵敏型学院多数使用技巧性攻防技术。攻防技术的这三种重要发挥方向,学员可以结合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选择。通常情况下,力量型运动员的自信心较强,较易因为寻找攻击时机而产生急躁的心理;灵敏型运动员的精力较为旺盛,但是抗打击能力较弱,抗疲劳能力也较不足;技巧型运动员通常技法变化多样,但是出拳力量不足。对自身优势的发挥要结合每个人的速度、节奏和力量三方面因素。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才是制胜的关键。
  四、拳击攻防技术训练后的效果评析
  结合上述的训练分析特点,以及体校学员的身材、体能特点,有重点的培养每个运动员的能力提高,训练技术的同时保证拳击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同时提高,选拔身体素质相近的两组运动员进行有重点攻防训练B组和无攻防重点的A组训练后,从技术专项的统计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对比:
  
  由此可见,重点攻防技术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员的出拳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周涛,张成林.高效业余拳击教学中攻防技术的教学及训练[J].南京体育许愿学报.2001.4.15.
  [2] 于升东.我国拳击发展与拳击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
  [3] 师红宁,王连方.当今世界女子拳击战术打法特征及发展趋势[J].搏击?武术科学.2008.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为切入点,主要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参与的体育项目、选用的体育场地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剖析和总结了当今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通过此研究也指出多元化休闲体育为学生的体质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 休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本文以体育市场市场化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昆明市体育舞蹈市场为研究背景,从昆明市体育舞蹈市场入手,探讨适合昆明市体育舞蹈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竞赛表演市场培育 研究  一、前言  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展状况总体上来说良好。云南省地处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体育服装用品业的调查分析,了解当我国体育服装用品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更好的发展体育服装用品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育服装 用品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类型同步而发展,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疑似胰腺肿瘤患者[男36例,女17例,年龄(60.3±8.9)岁]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及血清CA19-9结果,其中32例患者行双时相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18F-FDG PET/CT诊断胰腺肿瘤的价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处理数据。结果53例中,恶性39
目的分析新型多巴胺受体显像剂(s)-(-)-N-(1-烯丙基吡咯烷-2-氨基甲基)-5-氟[18F]丙基-2,3-二甲氧基苯甲酰胺(18F-Fallypride)在健康志愿者脑内纹状体内及纹状体外各脑区的分布特点。方法11名健康志愿者[男4名,女7名,年龄(43.5±13.7)岁]于注射18F-Fallypride后1 h进行PET/CT显像。对图像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及ROI分析,计算各感兴趣脑区与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多,参与人群、赛事规模以及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体育赛事在运作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多。本文基于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综合分析法对2011上海F1大奖赛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F1大奖赛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近五届全运会女子中长跑成绩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运会女子中长跑成绩呈波浪式起伏,有个别项目成绩下降严重。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女子中长跑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 女子中长跑 全运会 隶属度 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