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与创新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但是,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电视新闻主题性报道在创新上还有诸多差距。当今,主题报道不仅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最基本的内容。主题报道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电视媒体的公信力。
  
  一、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意义
  
  人们常把电视新闻划为主题性报道和事件性报道两种。主题报道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版面和时段,是媒体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现社会发展全貌,树立社会典范,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主题类新闻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直接体现。主题报道是新闻宣传报道中非常重要的节目样态,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主题报道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社会阶层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社会向心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在当前全球信息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对于树立国家良好国际形象、消减抵御不良思潮和别有用心的声音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在文化產业日益发达、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对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实现媒体竞争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主题报道
  
  做好主题报道,是着力提高舆论引导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载体。主题报道要体现规模、体现深度,以合为势,形成关注度。主题报道要做到有力度不算难,难在要做出靓度来。如何把主题性报道做得“好看”一些,使观众在喜闻乐见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事件是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关键环节;掌握合适的宣传思路是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重要途径。
  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往往是成就性报道比较多,所选择的事件多是侧重发生过的,其结果是新闻与观众见面时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主题报道的题材不在多而在精。当前常见的主题报道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单刀直入式:既有宣传报道媒体所做的就是将其诠释清楚、宣讲透彻。显然,这是长期形式的政治宣传法则在媒体的沿用。这类主题报道大量采用传统的成就报道、经验报道或典型报道方式,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宣传力。主题报道的宣传力,并不只是思想性体现,还在于感染力。在金融海啸的报道中,CCTV-2大胆创新,推出了大型直播报道《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全方位分析报道金融危机的最新进展,直播规模宏大,嘉宾阵容豪华,节目成功之处在于,全方位记录了风暴所及的每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场景和人物,并连线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带领大家“走进风暴眼”,把宏大热点话题降落在每一个看电视的个人身上,让观众感同身受。这样,把所要展现的宏大主题新闻就落到了人们的心坎里。另一类是曲径通幽式:报道主题不再是抽象的政治命题,被化解后“安排”在具体的物中,从不同面、不同角度来阐述,或以不同方式解读。这个将报道主题具体的过程就是常说的所谓策划。
  一般来说,主题报道有一定的制作周期,策划是最重要的一环。从选题到报道方式、组织形式、规模效应等,都需要周密的策划。新闻策划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主观想象,而应当将中央的大政方针、宣传精神与电视人从实际中调查掌握的具体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贯穿于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主题报道的策划组织可概括为“五化”:内容设计专题化,突出主题报道的针对性;报道推出系列化,体现主题报道的纵深感;客观形势多样化,增强主体报道的吸引力;重点栏目品牌化,扩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营造声势规模化,提高主题报道的影响力。改进主题报道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新闻要素人手,提高主题报道的时效性;二是从丰富传播载体人手,扩大主题报道的覆盖面;三是从扩大受众参与人手,提升主题报道的亲和力;四是从建立沟通机制人手,增强主题报道的推动力;五是从创造良好环境入手,建立持续开展主题报道的激励机制。
  
  三、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思路
  
  新闻报道,贵在改革创新。开创新局面就是要用时代精神审视新闻报道、以改革精神推动新闻创新,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新闻工作者而言,这是个永恒的主题、永远的课题、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也是最多收获成果与梦想的历史机遇。
  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理念上的新思路核心内涵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报道内容上的新突破,就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人的生活空间,在表现手法上,不同主观的意识框架去干扰采访对象,也不以主观判断的方式把报道主题强加给受众,而是用普通人生活的自然形态,拉近受众对典型报道的“认同”心理和选择。2007年2月10日“新闻联播”对河南焦煤集团普通矿工谢延信面对多病的岳父母和呆痴内弟,30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的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报道形式采取以小见大,用人间最真诚、最典型也恰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例,来反映谢延信的平凡之中见真情、大爱至孝谱心曲的感人故事,使受众从报道中领悟孝道是人间美德,是世间永恒的主题。特别是报道不回避其在生活中不如意的细节,带给人们一种更合理、更真实、更豁达的生活态度。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在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思路,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这种思路可以概括为“三化”:主动化、活动化、互动化。
  1、主动化,增强节目策划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打好主动仗。主动性首先表现在对国家重要发展方向的敏锐体察上。主动性还表现在以高度的机动性实现主题的延展。主动性第三个要素是洞察时代主题的内涵,实现主题报道的深化。
  2、活动化,变报道为活动,从而形成规模、造成声势。传统意义上的主题报道,就是有主题的系列报道,这种理念最大的缺失在于缺乏媒体的声音,报道形式单一。而活动化就是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并形成传播链,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活动化首先表现为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活动化主要表现在形成传播链。综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是内部的多样化,而形成链条是外部的多样化,两个多样化相互结合就是活动化。在这里大家可以发现,传统意义上的主题报道已经基本不见踪影,而完全是从宣传主题转化出来的活动本身唱主角,报道成为对活动的配合。事实上,形成链条更多的是体现在媒体运营的价值链形成上,这就好像美国好莱坞大片形成的系统市场开发链条一样,通过链条的形成和发挥作用,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将得到有效发散、有力辐射和大力提升。
  3、互动化,变单向报道为多向报道。互动就是生命力。主题报道的互动化就是把受动方变为主动方。对于政府而言,就是与政策的惠及对象互动;对于媒体而言,就是与媒介的受众对象互动。互动性主要表现在搭建政府与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平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有些媒体在进行所谓互动时,把受众参与作为摆样子的手段,把赚取资讯费作为盈利手段。我们认为这种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经营的思路虽然是可取可行的,但如果目的性仅局限于经营则可能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互动除了行为上的互动之外,还应包括人的心灵上的互动,这是心的碰撞、激荡与反馈。我们在邀请公众参与时,则是把受众真正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在主题报道实现主动化、活动化、互动化的同时,还有一化值得关注,那就是产业化。当然主题宣传的产业化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话题,我们主张的是在国家政策和法律以及媒体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范围许可内,通过合法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而反对各种有偿新闻的泛滥。
  综上所述,主动化、活动化、互动化作为主题报道创新的三个要素,三者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只有坚持主动化才能为活动化、互动化赢得时间;只有活动化才能体现主动化、包含互动化;只有互动化才能不断增强宣传的针对性,不断调整主动化的方向、增强活动化的实效。所以,坚持主动化、活动化、互动化相结合的思路确实是创新主题报道的思路。
  (作者单位:陕西省平利县电视台《现代企业》杂志社)
其他文献
不久前,在湖北省房县举办的“2010中国诗经文化节”开幕式上,12000余名干部学生身着古装,齐声吟诵《诗经》的选段,气势恢弘,荡气回肠。  房县,古称房陵,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尹吉甫就诞生在这里,据说他就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之一。来到房县,最令记者惊奇的是,房县民歌中充满《诗经》元素。不少民歌用诗经的诗句开篇,或者中间插入诗经的诗句或段落,有的则是诗经的翻版,房县民歌成了古老诗经鲜活的
2009年1月,在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评选活动中,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光荣当选。如今掌管着大寨十余家企业、亿元资产的郭凤莲尽管已经62岁,但她微烫发、化淡妆、戴项链,一副
本文借助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了C2C平台上买卖双方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双方的收益函数,得到双方相对稳定的策略选择。分析结果表明:买家的购买意愿取决于卖家的诚信水平;要
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是现代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微软中国区荣誉总裁唐骏曾经说过:“三流企业靠人才,二流企业靠
钢铁产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但近年来行业利润逐年减少,企业经营困难,产业危机凸显。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成为钢铁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
虚假的会计信息是出资人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原因,因此事前防范企业会计造假甚为必要。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其中监督的对象包括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企业各岗位上的人员。各岗位人员既包括基层职员,也包括高层管理人员,防治他们损害企业出资人的权利。    一、以往防范会计造假措施失败的原因    目前,经济社会中会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且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企业出资人的利益。这一状况促使人们不断努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这一论述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科研人员是研究所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现有薪酬类型基本停留在经济性报酬层面,较少考虑到员工精神层面的进一步需要。因此,在经济性薪酬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发挥非经济性薪酬的激励作用,实现薪酬效能最大化,成为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有的薪酬体系下,科研人员最为注重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科技人员更加渴望成就,并期望其成就能够被社会所认可,尤其能得到同行,或是科学界的理解与认可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资本运营的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综观当今世界500强,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并购活动成长起来的企业。然而,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每一次企业并购中都蕴涵着很大的风险。从全球范围来看,70%多的并购案以效果平平甚至失败告终,成效显著的不到30%。我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