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栓塞剂对犬脊髓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剂与脊髓缺血性损害的关系.方法使用明胶海绵、碘油作栓塞剂栓塞双侧肋间动脉(T7~9),造成脊髓的缺血.选取健康成年犬12只,分成两组,即明胶海绵栓塞组、碘油栓塞组,每组各6只.栓塞双侧肋间动脉,造成脊髓缺血,记录前肢正中神经和后肢腓神经到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s)的峰值、潜伏期,计算出后肢/前肢到皮层电位的峰值的比率(LE/UE),与病理、运动功能对照.结果脊髓的功能与病理对照:两组术前LE/UE的基值为0.49±0.07,基值的范围是0.22~0.92;两组在术后0.5h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明胶海绵栓塞组SEPs的峰值1h后恢复正常,碘油栓塞组1h不能恢复或引不出.潜伏期也出现同样变化.碘油栓塞组脊髓损伤可以造成单侧脊髓节段前角、前索、外侧索和(或)双侧整个节段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液化.而明胶海绵栓塞组大部分动物脊髓病理检查未见改变,仅有1只出现轻度变性,运动功能3级,术后第3d逐渐恢复.结论明胶海绵栓塞犬双侧肋间动脉,大部分没有造成脊髓损害;碘油栓塞犬双侧肋间动脉,则造成脊髓的严重损害.但SEPs不能全面评价术后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从转基因角度探讨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方法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1周后将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