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斯顿·丘吉尔在1939年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俄罗斯是一个‘身披玄虚,怀揣秘密的谜中之谜”’。今天,用丘吉尔的“谜中之谜”来形容莫斯科的地下世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莫斯科坐落在蜿蜒曲折的莫斯科河拐弯处,下面的暗河多达150条,河道用砖石垒起来变成涵洞。在这些静静流淌暗河的旁边,存在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地下通道和建筑:伊万雷大帝时期的酷刑室、监狱和秘密通道;18世纪采矿业留下的废弃采石场;20世纪70年代勃列日涅夫修建的秘密地下城;战争时期留下的防空洞……这些地下通道中有遗忘的公寓,厨房用具、客厅家具一应俱全;还有骷髅、石棺和不知何年留下的垃圾。
这些黑暗的空间与繁华的莫斯科并存,就在红场巨大的洋葱头下,莫斯科地铁旁、人潮汹涌的街头,也许你脚下就踩着黑洞洞的秘密。
尽管政府对这些秘密空间从不发表任何公示,但它们在莫斯科几乎尽人皆知。于是勾起了一些探险爱好者的好奇,比如“莫斯科掘地者”。他们专门在黑洞洞的地下钻来钻去。尽管这项探索活动并不合法。但当局只是睁一眼闭一眼,因为这些人对于地下的了解也会给他们以帮助。比如1991年苏联政变之后,“莫斯科掘地者”成员米哈伊洛夫帮助军队在隧道里找到了叛军。而2002年,车臣叛乱分子在莫斯科一个中心剧院劫持了80(]名人质,又是“莫斯科掘地者”通过他们发现的地下秘密通道将警察带人剧院。
伊万雷帝的“地下藏书室”
莫斯科城市中心矗立着庄严的克里姆林宫、洋葱头状的俄罗斯东正教堂以及宽阔的红场,据说在克里姆林宫的主体部分之外,伊万雷大帝还修建了“地下藏书馆”,这个传说中的藏书室至今仍被视作城市考古工作者的“圣杯”。
关于它的故事是这样讲述的: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前,一批用希伯来、埃及、希腊和拉丁等文字手书的古代书籍被偷运出城,辗转落到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的侄女——伊万大帝的妻子索菲亚手里。她将这些书秘密运回莫斯科,让建筑师亚里士多德·菲奥拉万蒂为这些书册建立了一座密室,就是克里姆林宫的地下藏书室。
伊万大帝之孙伊万雷帝1533年继承王位后,将藏书占为己有。他对这些藏书视若珍宝,虽然找人将书中文字译成俄语,却不允许译者见到书的全貌,并且从不透露藏书的位置。
在伊万雷帝统治后期,一场针对俄国贵族的恐怖镇压运动开始了。在这段时间,他在克里姆林宫修建了大量隧道,用作酷刑室、监狱和秘密通道。人们认为他的藏书馆也在其中,但从彼得大帝到赫鲁晓夫都曾仔细搜索过,但却一无所获。20世纪90年代,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数次组织寻找藏书室的行动,并且使用了金属探测器,却仍然一无所获。古老的藏书、地下的秘密仍然不知所踪。
现在这些寻找地下藏书室的活动与寻找旅游热点的想法不谋而合。探险旅游的策划者就是身为业余历史学家的盖尔曼·斯泰尔里戈夫。他曾发现一条满是骸骨的隧道,都是被伊万雷帝秘密警察杀害的俄罗斯贵族,但仍找不到藏书室。87岁的历史学家阿帕劳斯·伊万诺夫1997年曾宣布找到了地下藏书室的位置,但他不久就去世了,还没有来得及对世界公布其具体位置。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领导入赫鲁晓夫组织了一个特别行动组,负责在克里姆林宫下搜索伊万雷帝的藏书室。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行动组也解散了。
人民的地铁
修建莫斯科地铁早在1917年共产主义革命的前夜就破提到议程上。1932年,在斯大林命令下,地铁才开始建造。这条地铁寄托了社会主义理想,在依赖强制劳动的前提下,斯大林的首席建筑师拉扎尔·卡冈诺维奇仅仅用了一年就完成了第一条线路。
1935年5月,地铁正式开通。当时有一张海报贴满了大街小巷,海报上最显眼的是几个大字“我们有地铁了!”。在第一列地铁开通的典礼上,卡冈诺维奇宣布:“我们希望这个设施比任何其他宫殿都好,服务于千百万人,提高人的精神,提供休憩和满足”。
在当时苏联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远大于私人空间。因此当时的苏联人可能15到20人合用一间公寓,上下班却在富丽堂皇如宫殿般的地铁里旅行。莫斯科地铁站每个都有主题,共青团广场地铁站拱顶上描绘着前苏联青年战斗、劳动和生活的马赛克镶嵌画;阿尔巴特站装饰高贵典雅,充满皇家风格的吊灯令乘客恍若进入宫殿;马雅可夫斯基站则是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地面铺着米色大理石,中间一条紫红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就像长长的红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
莫斯科地铁还以深不见底闻名,《巴尔的摩太阳报》驻莫斯科的通讯员道格拉斯·伯奇曾说,乘坐莫斯科地铁就像:“乘坐自动扶梯到地狱去旅行。”因此二战时期,只要拉响“空袭警报”,老百姓就会奔向最近的地铁,在深入地下近百米的地铁里躲避空袭。
在战时的莫斯科,地铁可以看作是设备齐全的“防空别墅”,车站里设立了图书馆、甚至还放映电影,布置展览,组织乐队演出。政府为儿童开设了绘画课、模型制作课以及缝纫课,还配备了急救点和医务人员。据统计,空袭期间有两百多个婴儿出生在地铁里。从那时的照片可以看到,站台上摆满简易床,大家躺在床上或闲聊或说笑,秩序井然。
绝密的“2号”
在莫斯科的市中心街头闲逛,你或许不经意便会发现在某个小店后或者街道拐角处,有一条漆黑的岔路,尽头是一扇坚固的铁门。这就是莫斯科秘密地铁几个看得见的人口之一。这套秘密地铁由克格勃建于斯大林时期,以供最高领导人在紧急之际脱离险境。
2006年。电影《零点莫斯科》上映,其中讲到探险组织“地下行星挖掘者”发现了一个名为“D-6”的入口,通往一个由巨大的管子和墓穴组成的可怕系统,文森特,加洛扮演的角色带领一个救援小组进入这个复杂的地下世界,以营救失踪的一个俄国人类学家。这部耗资一千万美金的电影里描述的“D-6”就是莫斯科的2号地铁。
秘密的2号地铁其实是一个庞大地下城的组成部分,包括地铁和隧道、密室,在阿尔巴特街站一条岔路上,一道坚固的铁门将人们与这个神秘地下城隔开。其地铁系统有320多公里轨道,有四条单行线路。四条地铁线均由克里姆林宫出发,分别通往斯大林的别墅、苏军总参谋部备用指挥所、莫斯科郊外导弹部队的地下指挥部和伏努科沃一2政府专用机场等。行驶其中的每列地铁列车由4节车厢组成,负责战时疏散国家元首及重要官员。由于它的绝密性,因此并没有正式站名。
也是在2006年,莫斯科著名的俄罗斯饭店改造时,工人们在饭店东楼与北楼夹角处的地基上施工时,发现一个大概可容纳4000余人的巨大地宫,还有若干条密道延伸向外,其中一条通向克里姆林宫。这一发现被媒体热炒,称为“克格勃秘道”。它揭开了斯大林时代地下秘密交通网的面纱。专家们认为,由于建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饭店最初是为安顿出席最高苏维埃会议以及苏共党代会的代表,因此,这座“地下之城”可能是为了在突发事件时为重要人物提供临时避难所。
而俄罗斯作家弗拉德米尔·格尼克关注莫斯科的地下设施已有25年时间,他曾以此为题写过一本名为《地狱》的小说。他表示,俄罗斯饭店的地道可能与在斯大林时代兴建、在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代得到拓展的2号地铁分支连接,该系统曾归克格勃15局管理。
前苏联解体后,秘密地铁一部分并人公共体系,但仍有部分控制在联邦安全部门手中。当局虽然不否认它的存在,却从来不在公共场合谈论它。如今莫斯科地下神秘建筑的一部分已经对公众开放。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爆发之后几天,BBC记者汉弗莱·霍克斯利参观了莫斯科的地下核掩体。她看到入口用铅板和钢板制造的大门有3吨重,地下配备了生命维持系统、水源和食品,足够2500人使用。
神秘地下的未来
在20世纪初,很多城市都在向“上”发展,摩天大楼一栋栋耸起。然而随着地面空间的减少,城市管理者开始考虑利用地下空间——而在此前,地下最多见的东西就是排水管道和地铁。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有很发达的地下步行道系统,瑞典斯德哥尔摩地区有120公里长的地下大型供热隧道。
2006年,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也准备向这些城市学习,他批准了《2009年-2011年综合开发首都地下空间的政府规划》预案,提出开发地下空间可以解决大都市众多的交通问题,把基本的污染源,包括生产项目和公路转移到地下,这对莫斯科的环境有很大的好处。
莫斯科地下城建设将于2011年正式开始运作。莫斯科市财政为此将拨款5.45亿卢布。
在过去的上百年中,莫斯科的地下投射着阴森森的神秘色彩,然而几年后游客再去莫斯科,其地下世界给身处其中的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莫斯科坐落在蜿蜒曲折的莫斯科河拐弯处,下面的暗河多达150条,河道用砖石垒起来变成涵洞。在这些静静流淌暗河的旁边,存在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地下通道和建筑:伊万雷大帝时期的酷刑室、监狱和秘密通道;18世纪采矿业留下的废弃采石场;20世纪70年代勃列日涅夫修建的秘密地下城;战争时期留下的防空洞……这些地下通道中有遗忘的公寓,厨房用具、客厅家具一应俱全;还有骷髅、石棺和不知何年留下的垃圾。
这些黑暗的空间与繁华的莫斯科并存,就在红场巨大的洋葱头下,莫斯科地铁旁、人潮汹涌的街头,也许你脚下就踩着黑洞洞的秘密。
尽管政府对这些秘密空间从不发表任何公示,但它们在莫斯科几乎尽人皆知。于是勾起了一些探险爱好者的好奇,比如“莫斯科掘地者”。他们专门在黑洞洞的地下钻来钻去。尽管这项探索活动并不合法。但当局只是睁一眼闭一眼,因为这些人对于地下的了解也会给他们以帮助。比如1991年苏联政变之后,“莫斯科掘地者”成员米哈伊洛夫帮助军队在隧道里找到了叛军。而2002年,车臣叛乱分子在莫斯科一个中心剧院劫持了80(]名人质,又是“莫斯科掘地者”通过他们发现的地下秘密通道将警察带人剧院。
伊万雷帝的“地下藏书室”
莫斯科城市中心矗立着庄严的克里姆林宫、洋葱头状的俄罗斯东正教堂以及宽阔的红场,据说在克里姆林宫的主体部分之外,伊万雷大帝还修建了“地下藏书馆”,这个传说中的藏书室至今仍被视作城市考古工作者的“圣杯”。
关于它的故事是这样讲述的: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前,一批用希伯来、埃及、希腊和拉丁等文字手书的古代书籍被偷运出城,辗转落到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的侄女——伊万大帝的妻子索菲亚手里。她将这些书秘密运回莫斯科,让建筑师亚里士多德·菲奥拉万蒂为这些书册建立了一座密室,就是克里姆林宫的地下藏书室。
伊万大帝之孙伊万雷帝1533年继承王位后,将藏书占为己有。他对这些藏书视若珍宝,虽然找人将书中文字译成俄语,却不允许译者见到书的全貌,并且从不透露藏书的位置。
在伊万雷帝统治后期,一场针对俄国贵族的恐怖镇压运动开始了。在这段时间,他在克里姆林宫修建了大量隧道,用作酷刑室、监狱和秘密通道。人们认为他的藏书馆也在其中,但从彼得大帝到赫鲁晓夫都曾仔细搜索过,但却一无所获。20世纪90年代,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数次组织寻找藏书室的行动,并且使用了金属探测器,却仍然一无所获。古老的藏书、地下的秘密仍然不知所踪。
现在这些寻找地下藏书室的活动与寻找旅游热点的想法不谋而合。探险旅游的策划者就是身为业余历史学家的盖尔曼·斯泰尔里戈夫。他曾发现一条满是骸骨的隧道,都是被伊万雷帝秘密警察杀害的俄罗斯贵族,但仍找不到藏书室。87岁的历史学家阿帕劳斯·伊万诺夫1997年曾宣布找到了地下藏书室的位置,但他不久就去世了,还没有来得及对世界公布其具体位置。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领导入赫鲁晓夫组织了一个特别行动组,负责在克里姆林宫下搜索伊万雷帝的藏书室。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行动组也解散了。
人民的地铁
修建莫斯科地铁早在1917年共产主义革命的前夜就破提到议程上。1932年,在斯大林命令下,地铁才开始建造。这条地铁寄托了社会主义理想,在依赖强制劳动的前提下,斯大林的首席建筑师拉扎尔·卡冈诺维奇仅仅用了一年就完成了第一条线路。
1935年5月,地铁正式开通。当时有一张海报贴满了大街小巷,海报上最显眼的是几个大字“我们有地铁了!”。在第一列地铁开通的典礼上,卡冈诺维奇宣布:“我们希望这个设施比任何其他宫殿都好,服务于千百万人,提高人的精神,提供休憩和满足”。
在当时苏联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远大于私人空间。因此当时的苏联人可能15到20人合用一间公寓,上下班却在富丽堂皇如宫殿般的地铁里旅行。莫斯科地铁站每个都有主题,共青团广场地铁站拱顶上描绘着前苏联青年战斗、劳动和生活的马赛克镶嵌画;阿尔巴特站装饰高贵典雅,充满皇家风格的吊灯令乘客恍若进入宫殿;马雅可夫斯基站则是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地面铺着米色大理石,中间一条紫红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就像长长的红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
莫斯科地铁还以深不见底闻名,《巴尔的摩太阳报》驻莫斯科的通讯员道格拉斯·伯奇曾说,乘坐莫斯科地铁就像:“乘坐自动扶梯到地狱去旅行。”因此二战时期,只要拉响“空袭警报”,老百姓就会奔向最近的地铁,在深入地下近百米的地铁里躲避空袭。
在战时的莫斯科,地铁可以看作是设备齐全的“防空别墅”,车站里设立了图书馆、甚至还放映电影,布置展览,组织乐队演出。政府为儿童开设了绘画课、模型制作课以及缝纫课,还配备了急救点和医务人员。据统计,空袭期间有两百多个婴儿出生在地铁里。从那时的照片可以看到,站台上摆满简易床,大家躺在床上或闲聊或说笑,秩序井然。
绝密的“2号”
在莫斯科的市中心街头闲逛,你或许不经意便会发现在某个小店后或者街道拐角处,有一条漆黑的岔路,尽头是一扇坚固的铁门。这就是莫斯科秘密地铁几个看得见的人口之一。这套秘密地铁由克格勃建于斯大林时期,以供最高领导人在紧急之际脱离险境。
2006年。电影《零点莫斯科》上映,其中讲到探险组织“地下行星挖掘者”发现了一个名为“D-6”的入口,通往一个由巨大的管子和墓穴组成的可怕系统,文森特,加洛扮演的角色带领一个救援小组进入这个复杂的地下世界,以营救失踪的一个俄国人类学家。这部耗资一千万美金的电影里描述的“D-6”就是莫斯科的2号地铁。
秘密的2号地铁其实是一个庞大地下城的组成部分,包括地铁和隧道、密室,在阿尔巴特街站一条岔路上,一道坚固的铁门将人们与这个神秘地下城隔开。其地铁系统有320多公里轨道,有四条单行线路。四条地铁线均由克里姆林宫出发,分别通往斯大林的别墅、苏军总参谋部备用指挥所、莫斯科郊外导弹部队的地下指挥部和伏努科沃一2政府专用机场等。行驶其中的每列地铁列车由4节车厢组成,负责战时疏散国家元首及重要官员。由于它的绝密性,因此并没有正式站名。
也是在2006年,莫斯科著名的俄罗斯饭店改造时,工人们在饭店东楼与北楼夹角处的地基上施工时,发现一个大概可容纳4000余人的巨大地宫,还有若干条密道延伸向外,其中一条通向克里姆林宫。这一发现被媒体热炒,称为“克格勃秘道”。它揭开了斯大林时代地下秘密交通网的面纱。专家们认为,由于建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饭店最初是为安顿出席最高苏维埃会议以及苏共党代会的代表,因此,这座“地下之城”可能是为了在突发事件时为重要人物提供临时避难所。
而俄罗斯作家弗拉德米尔·格尼克关注莫斯科的地下设施已有25年时间,他曾以此为题写过一本名为《地狱》的小说。他表示,俄罗斯饭店的地道可能与在斯大林时代兴建、在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代得到拓展的2号地铁分支连接,该系统曾归克格勃15局管理。
前苏联解体后,秘密地铁一部分并人公共体系,但仍有部分控制在联邦安全部门手中。当局虽然不否认它的存在,却从来不在公共场合谈论它。如今莫斯科地下神秘建筑的一部分已经对公众开放。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爆发之后几天,BBC记者汉弗莱·霍克斯利参观了莫斯科的地下核掩体。她看到入口用铅板和钢板制造的大门有3吨重,地下配备了生命维持系统、水源和食品,足够2500人使用。
神秘地下的未来
在20世纪初,很多城市都在向“上”发展,摩天大楼一栋栋耸起。然而随着地面空间的减少,城市管理者开始考虑利用地下空间——而在此前,地下最多见的东西就是排水管道和地铁。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有很发达的地下步行道系统,瑞典斯德哥尔摩地区有120公里长的地下大型供热隧道。
2006年,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也准备向这些城市学习,他批准了《2009年-2011年综合开发首都地下空间的政府规划》预案,提出开发地下空间可以解决大都市众多的交通问题,把基本的污染源,包括生产项目和公路转移到地下,这对莫斯科的环境有很大的好处。
莫斯科地下城建设将于2011年正式开始运作。莫斯科市财政为此将拨款5.45亿卢布。
在过去的上百年中,莫斯科的地下投射着阴森森的神秘色彩,然而几年后游客再去莫斯科,其地下世界给身处其中的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