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卤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形成机理和变化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调味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酱卤肉制品历史悠久,因其具有浓厚的香味、独特的风味和鲜亮的色泽,成为了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一种传统肉制品,近年来酱卤肉制品逐步转向工业化生产,关于酱卤肉制品的风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文章综述了酱卤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风味前体物质的反应机制和香辛料的添加形成的风味机理,及其在不同加工条件下风味的变化,为酱卤肉制品在工业化生产中的风味改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建立了一种黑米中矢车菊色素的提取与测定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对提取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优化,然后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料液比、振荡提取时间及水浴振荡温度3个因素的最优组合条件.由试验可得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为:色谱柱:Inertsil ODS-SP C18(2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520 nm,柱温:30℃,流动相:0.5%的甲酸水溶液和0.5%的甲酸甲醇溶液(45:55,V/V)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10μL.最优提取条件为:95%乙醇和盐酸混合液提取,当料液比为
为优化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以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基于单因素法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法分别对浸提时间、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香菇多糖提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香菇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案:料液比为1:40,浸提时间为0.5 h,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20 min.验证试验证明,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15.86%,与试验预估值15.97%基本吻合.因此,此工艺可稳定提高香菇多糖的提取率.
期刊
以豆豉、胡萝卜、猪肉、美人椒为主要原料,制作豆豉胡萝卜猪肉辣椒酱.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其最佳配比,并对最优配比的产品进行理化检验和卫生检验.结果表明:豆豉15 g、胡萝卜15 g、猪肉15 g、美人椒50 g时,所制产品的风味最佳,各项理化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期刊
酱卤肉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酱卤肉制作工艺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易导致产品风味不一致;也没有规范的灭菌操作方法,长时间保存容易发生变质,一般是本地生产本地消费,严重限制了酱卤肉产业的发展.该研究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防腐剂使用和防腐剂添加量来研究酱卤肉的保存时间;进行定量卤制熟制加工方案研究,以改善现有的酱卤肉加工工艺,提高酱卤肉的品质、生产效率和保存时间.
四川豆豉是川菜特色调味品,在民众饮食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梳理了四川豆豉的发展历史,概述了四川豆豉在当代饮食中的主要表现,阐释了四川豆豉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期进一步传承四川豆豉文化,丰富川菜文化,推动四川豆豉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中式烹饪食品以色香、味全、状美等特色享誉全球,烹饪食品的风味更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是近年来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中式烹饪食品挥发性物质方面的研究,就烹饪中风味物质组成和提取方法、烹饪食品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及不同烹饪方式和调味料对风味物质形成和菜品整体风味的影响做了相应的总结和探讨,为进一步探索中式烹饪食品风味物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山西陈醋的酿造历史悠久,其精湛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绵、酸、香、甜、鲜的产品风格使其名列四大名醋之首.陈醋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食醋产业是山西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能促进山西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文章综述了山西陈醋的加工工艺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旨在为山西陈醋产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