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生说“真话”,才是高考好作文题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OQIANG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考生说真话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能够唤醒考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真诚的情感、真切的思考,让考生可以心手合一,我笔写我心。以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为例,指出高考大作文题设计过程中适合“写真”的地方,以及可能“失真”之处。
  关键词:天津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写真;失真
  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分值最高、对考生语文综合素养要求最高的大题。笔者评价高考作文命题质量的优劣有一条红线,就是让考生有说真话的话语环境。曾有考生戏称高考作文玩的是“真话大冒险”的游戏,有的考题让你畅所欲言,说了肺腑真言;有的考题,让你缺少说真话的空间,不说点“假话”,这高考作文就没法往下写了。考生的高考作文不说真话,有考生文品低的原因,也有作文命题不得体的原因,不得已说了“应考”的假话。应该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设计,在让学生说真话这一点上做得还算好的,但不是没有瑕疵。
  何谓让考生说真话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即作文命题能够唤醒考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真诚的情感、真切的思考,让考生可以心手合一,我笔写我心。每逢高考语文考试结束,考生一出考场,笔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今年的作文题是什么?今年也不例外,考生告诉我,作文题是围绕“重读长辈这本书”写一篇作文。听到后我就想:这样的作文考题能让学生有机会说“真话”吗?
  现在我们重读一下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大作文题,看一看这道作文题说真话的可能性有多大?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本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重读这道作文考题,笔者发现三处“写真点”:
  写真点1:“长辈”是真实的主体形象。“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这一句提示,将作文指向真实的人——长辈,真实的长辈,就有真实的亲情记忆。这批考生大多数在长辈膝下快乐幸福的成长,许多考生是做过“小皇帝”“小公主”的,甚至多位长辈把所有爱的甜蜜都慷慨无私地送给了他们的宝贝儿。我想,大多数考生对此是有可写的“真话”的。这和2016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我的青春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处。“我的青春阅读”把“真实”指向考生自身的阅读方式,学生当然有真话可说。但相比之下,2015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范儿”,就让学生说真话有点难度。
  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对于一个未出校门的高中生来说,看到这样的“材料提示”,会与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直接互联互通吗?“中国范儿” “文艺范”“潮范儿”“民族范儿”“职业范儿”“个人范儿”,虽然都有现实存在,但还不是考生真实生活的“磁场”,对博览群书、有套路的某些写作“学霸”可能不是难题,不过写出的文章就是有些“失真”而已。
  写真点2:“重读长辈这本书”有真诚而深刻的思考。“每一位长辈都是一本厚书”,把有过漫长而丰富人生阅历的长辈比喻成“一本厚书”是精辟的比喻,告诉考生今天的“重读”,不是用亲人贴心的随性来做一次亲情回顾,而是从阅读者理性的视角审视“长辈的人生”,而“长辈的人生”通过考生的思考,变成了有情感、有思想的文字,考生在此思考的过程中对“长辈的人生”有了更为真诚、理性的认知,于是考生对“长辈的人生”有了深刻的觉悟,深化且升华了对长辈精神品质的理解,进而形成家庭文化精神传承和弘扬的自觉。通过“重读长辈这本书”这个视角将写作上升到“文化思维”“哲学思维”的层面,这个设计能够比较出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
  写真点3:关注了差异,写作触角多样化。“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事理,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这样的提示语,让考生有了自己的个性化选择,可以写长辈身上的“人生事理”,学会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写“自己”,写家风传承;还可以写“共识”,写出亲情或者文化的理解共通;还可以写“分歧”,写出文化差异和思想的碰撞。这样的“设计”,让考生就能说真话,说自己能说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
  但笔者还是看出这道作文题有三处设计可能会让某些考生的作文不得不“失真”,因为“说真话”有点“冒险”。
  失真点1:“自以为了解他们”。面对 “自以为了解他们”,考生问“考官”我真的了解怎么办?“自以为”,就是有对以往认知怀疑否定的意味,考生“重读长辈这本书”时,要写出同以往的“自以为”不同的地方,要么写出“重读”之后的“大丰富”,要么写出“重读”之后的“大翻转”,要么写出“重读”之后的“大高度”。如果考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当他“重读长辈这本书”时发现,我真的“很了解”我的长辈,我对长辈的了解,就同初心一样,长辈的光辉始终照耀着我成长。请问“考官”,我这样写可以吗?
  失真點2:考生和长辈的对话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吗?命题者,做了一个伪命题,给18岁的孩子和长辈之间一次“平等对话”,真实的世界是18岁的孩子和长辈之间的对话无法“平等”,因为认知差异实在悬殊,他们的情感世界有共鸣没有问题,但是认识世界的角度、素养是同等的,18岁孩子“重读长辈这本书”,是对长辈这本书的审视和探索,就像登山者攀登一座山,你能说登山者和山之间是“心灵平等”的关系吗?我担心,这句提示语会诱导学生在“重读”时选错了思考的站位,用自己的主观视角“平等”的对待“长辈这本书”,这样获得的写作成果是思考的真实吗?
  失真点3:考生的“生活阅历”不适切怎么办?高考作文题有时也要看考生的“运气”,有的考生看到“重读长辈这本书”就有真话可说,而有的考生就不敢说或者不能说真话了,他可能没有真切相关的“生活阅历”,从未思考过这类话题。或者说他的“长辈”,有诸多“不堪”,没有“人生的光鲜”,甚至留给过考生一些人生的暗影,此时考生是说真话呢,还是做一些粉饰或者虚构?
  再完美的高考作文题设计,也是有瑕疵的,像笔者这样吹毛求疵的语文教师还有很多,总是希望高考作文题不是“真话大冒险”的游戏,而是“我手写我心”的真山真水。当然,高考作文出现的“失真”,像笔者这样的语文教师也是有责任的,今后要多帮助学生发现写作命题的“写真点”,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表真意、悟真理。因为,平素习惯说假话的考生,在面对“写真”作文题时,也会习惯说假话。
  作者简介:苗利军(1969—),男,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①班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和王道明、施雅、孟晶晶一商议,决定成立一个环保小分队,开展环保调查,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②我们这个集体四个人各有特点,真是“强强联合”。(各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应做交代)  ③说干就干。小马河两岸有一些工厂,会不会暗中偷排污水呢?我们决定进行一番“暗访”。星期六早上,我们四个人来到小镇东头的小马桥集中。突然,施雅叫了起来:“你们看,那里有个污水口,好像正在往外排黄
五月是孩子们的天堂,抛掉厚重的棉衣棉帽,跑到田野里尽情地撒欢儿,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是青年人的日子,春潮涌动的时节,执子之手,与子同行,撷下春天里的玫瑰点缀爱的天空;五月是老年人的节日,踏着一路路春光,和着一串串鸟鸣,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垂钓人生……五月,全体人民的日子——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水一样流走的是日子,记忆被时间流逝得日益斑驳,人们却没有遗忘这一幕,“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他们英勇
青春是美丽的,它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绚烂。  如果生命是一首歌,那么青春一定是歌里最灵动的音符;如果生命是一本书,那么青春一定是书中最精彩的词章;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那么青春一定是旅途中最明媚的风景。青春,是生命中的黄金时代,它永远是生机盎然、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的。青春的路上,始终有次第花开,有莺歌燕舞,有暗香浮动。青春,它赋予我们无限个性、无限视聽、无限憧憬、无限激情、无限光明。  有人把青春舞
這一期笔记,小笨霖将介绍与人约会时可能会用到的句子,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如。  1. I was about to leave. 我正好要离开。  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正好要出门时,电话响了。一接电话,对方劈头就骂:“怎么还没出门啊?”这时,你就可以说:“I was about to leave.”这句话也可以说成“I am leaving” 。“About” 可以解释成时间上正好,表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去了个很远的地方,具体是哪老人也说不清楚。我羡慕别的同学都是爸妈来开家长会,我期盼下雨天爸爸也会来接我回家,我希望取得好成绩回家能第一个告诉妈妈……这对别人来说是多么平凡,对我却是一个难圆的梦。  一晃十年过去,我已经完完全全适应了和爷爷奶奶的“三口之家”的生活。小时候爷爷奶奶怕我难过,总是安慰我说:“你爸妈不是不要你,他们是没办法才出去赚钱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 man was willing to teach the King of Yan the ways to attain immortality.  战国时,有一个人愿意教给燕王一套长生不老的方法。  The King of Yan was very glad when he heard of this, and quickly
与同学交往中,谁都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更别说自己的技能、学识乃至品行被当众贬低了。但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万一有同学当众贬低你,你又该如何面对呢?    一、不予计较,让事实说话。  我们知道,有些人之所以贬低他人,其目的就是争强好胜,并非对被贬者怀有什么恶意。对这类同学,我们不妨一笑了之,不计较,一旦日后的事实表明这种贬低并不成立,我们也就能收获更多的赞誉和回报。  
高考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考生普遍重视写作的训练,但高考作文毕竟不同于平时的习作,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无疑能提高作文的质量。那么,高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呢?  一、结构要“简”。  阅卷的特殊性决定了考场作文的结构要避免复杂,要让阅卷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作文的信息,就以议论文为例,开头提出论点,中间论证论点,结尾总结论点,结构一目了然。而且段落要短,一般以四到五行为好。段落过大,阅卷教师读起来就有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即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审美品格的塑造。诗歌是文学中最“美”的表现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为塑造学生审美品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品格。  一、走进诗歌,感受诗之美。  诗歌是一座巨大的美学宝库,著名诗人布罗茨基说“
某语文试卷中出过这样一道考题:“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这句话里的成语“间不容发”用得对不对呢?  间(jiān)不容发,意为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该成语出自汉代枚乘的《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在上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