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Co/ZSM-5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精细化工废水

来源 :化工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碱处理后的ZSM-5为催化剂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负载Zn和Co金属活性组分,制备了Zn-Co/ZSM-5催化剂,运用XRD、XRF、BET、SEM、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精细化工废水。结果表明,在550℃下焙烧制得的Zn-Co/ZSM-5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孔道结构,活性组分在ZSM-5分子筛表面均匀分布。当废水中臭氧通量为2.0 L/min、臭氧质量浓度为4 mg/L、Zn-Co/ZSM-5投加量为0.4 g/L时,60 min后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
其他文献
在水利工程的兴修建设过程中,施工测量工作至关重要,是保证施工顺利开展的首要工作;而其中的施工测量技术和测量工艺又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其测量成果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鉴于施工测量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西洞庭沙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为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施工测量所遵循的原则,同时对工程中施工测量与放样各个过程中的细节以及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对施工测量过程中如何加强
重点从悬臂梁吊篮的选择及安装、悬臂梁吊篮悬浇浇筑施工工艺、悬臂梁吊篮施工工艺操作顺序、吊篮锚固、灌注混凝土以及养护、预应力施工张拉、悬臂梁中跨以及边跨合拢节段施工等8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信阳市浉河二号桥悬臂梁吊篮施工工艺.是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以湖北省仙桃市东部沙湖镇大垸子泵站工程为例,进行了其基坑深井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探讨.结果表明,为保证深井降水技术施工效果,必须在设计阶段加强对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及降水施工技术实施后对周围环境可能影响的预测,并加强对井点数量、抽水设备、井径、井深等参数取值合理性的控制,保证降水一次成功.深井降水技术对于降低泵站基坑地下水位较为适用,且降水正式开始短期内便达到稳定水位,保证了后续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厌氧产甲烷既能保持碳通量又能有效转化能源,但其过程效率较低和底物利用率低制约了其发展。将纳米半导体材料介入到厌氧消化体系中,能加快产甲烷速率,提高甲烷产量。本文综述了纳米半导体材料介入厌氧产甲烷过程机理的研究进展,概括了不同纳米半导体材料对厌氧产甲烷效率及其过程的影响情况,基于优化微生物群落、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和改善胞外聚合物(EPS)3个方面探讨了纳米半导体材料促进厌氧产甲烷的机制,阐述了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与促进厌氧产甲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纳米半导体材料促进厌氧产甲烷过程所面临的挑战,展
纳米TiO2较宽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其只能被紫外光激发,从而限制了其在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本文从纳米TiO2自身可见光催化氧化、复合其他半导体氧化物、非金属元素掺杂3个方面综述了使纳米TiO2可见光吸收增强,从而能够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TiO2与CeO2、MnO2、Co3O4等半导体
采用浸渍烧结法制备了一种用于超临界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催化剂(V-W-Ti-Yb/ZSM-5),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过氧比(氧气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的比值)等因素对COD及NH3-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的最优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448.2℃、反应压力24.2 MPa、反应时间16.2 s、过氧比2.5,此时COD去除率可达99.97%;NH3-N去除率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36.2℃,反应压力29.4 MPa,反应时间2.0
输水管道设计中,合理的埋深设计关系到管道的运行安全,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参数.当管线征地为临时征地时,在常规条件下布置管线,管道埋深应位于最小埋深和允许最大埋深之间,以免管道因埋深不足或埋深过大而发生破坏.以惠水县平寨水库输水管道工程为例,将管道径向变形率不大于最大允许径向变形率作为控制条件计算允许最大埋深,并对不同的埋深进行比选,选择了更为安全经济的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材料LaFe0.8Cu0.2O3,考查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对甲酚的性能和活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LaFe0.8Cu0.2O3投加量为2.5 g/L、PMS浓度为5.0 mmol/L、不调节体系pH(pH=5.7)、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处理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对甲酚溶液,对甲酚降解率可达88.8%。体系pH在3.0~
采用过硫酸铵改性石墨毡(GF),研究了改性GF的物理化学性能,并考察了将其用作三维电极阴极对实际印染废水污染物的降解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GF的比表面积增大,接触角变小,含氧官能团增多,催化活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GF的电催化产H2O2性能明显增强,120 min内H2O2产生量为128 mg/L,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处理实际印染废水120 min后,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70.35%和97.59%,比未改
以Fe2O3、正硅酸乙酯(TEOS)和N-(三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三乙酸钠盐(EDTA-TMS)为原料,采用物理浸渍法制备Fe2O3@SiO2-EDTA催化剂,并考察了介质阻挡放电(DBD)协同Fe2O3@SiO2-EDTA催化剂对NO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TEOS加入量和烘干温度对Fe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