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内容变现”路径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了大江南北,掀起观者味蕾风暴的同时,也引发品牌们借势营销。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简称《舌尖2》)再续辉煌,收视率居高不下,在品牌们耍出新花样的同时,《舌尖2》的商业化运作路径也逐渐清晰——释放内容价值,内容衍生经济。如果说《舌尖1》无意闯进了商业世界,《舌尖2》则是有意而为之,逐渐构建了商业帝国。
  虽然《舌尖2》制片方一再强调,没有为品牌、城市、餐馆等背书,但《舌尖2》聪明且充分地利用周边的商业空间。也许是《舌尖1》商业现象带给央视的思考,央视先后为《舌尖2》举行了几次招商会,近20家企业购买了相关广告资源。央视还调整播出周期,将日播改为周播,据悉《舌尖2》的广告收入因此多卖了很多。“周播能让《舌尖2》成为大家可以持续讨论的话题,是纪录片传播品牌最好的途径”,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曾表示。
  从“《舌尖2》商业路径”表格可以看出,《舌尖2》探寻了将内容进行商业价值变现的路径:一方面,央视利用《舌尖2》过强的内容(产品力),获得了除常规广告收益之外的价值;另一方面,拿到合作权的合作方将《舌尖2》的价值最大化,根据自己特点进行内容价值的再创造。由此产生了1n×1n的爆炸性效果。未来,甚至会产生合作方与合作方的再次合作,又将引爆另一商业空间。
  内容元素授权:苏泊尔、四特酒
  将内容元素授权给品牌已较为常规,但《舌尖2》在内容元素授权的同时为品牌提供了全媒体合作,即有《舌尖2》的地方就有品牌。
  多家媒体披露,苏泊尔、四特酒分别以4532万元、4399万元作为全程合作伙伴,其品牌LOGO及产品并未直接植入《舌尖2》,而是采用了品牌LOGO在片尾露出,品牌广告插播的方式保证赞助商权益,权益甚至延伸到《舌尖2》的合作方:在《舌尖2》与天猫合作的专题页面上也都出现苏泊尔和四特酒的LOGO;各视频网站播出《舌尖2》时中间插播40秒苏泊尔、四特酒的品牌广告,各种媒体和渠道传播过程中这两家都不会被撇下。除此,两家赞助商围绕《舌尖2》展现系列营销活动,将《舌尖2》的内容最大化。
  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官方微博信息可以看出,英菲尼迪已成为《舌尖上的中国》官方指定用车,英菲尼迪“舌尖寻味之旅”系列活动在进行中。至于未能与《舌尖2》建立赞助关系的商家更乐于借用《舌尖2》的内容元素进行借势营销,打出与《舌尖2》开启合作的旗号,进行线上线下传播的也不是少数。虽然央视未披露除苏泊尔、四特酒之外其他品牌授权的合作方名单,但显然全国商家已经围绕《舌尖2》打造了一场商业盛宴,《舌尖2》也无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内容元素变现:天猫、豆果
  以往,再好的影视作品看看就完了,引发的商业效应只是昙花一现,也只体现在广告、收视率等方面。但是《舌尖2》却将内容元素成功变现,衍生出另一种模式:将节目内容资料提前透露给合作方,换取商业价值。
  案例一:天猫的“抢食”大战
  在节目播出前,天猫商城争取到《舌尖2》的“独家整合传播体验平台”,通过秘密协定可以提前知道《舌尖2》即将播出的内容以及相关食材、菜谱等信息,天猫提前备货。在《舌尖2》播出的同时,天猫食品上线“舌尖2”专题页面,首发每期节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谱。并在淘宝天猫的首页上显著的窗口位置进行推送。《舌尖2》改为周播后,天猫调整了推送时间,每周五按照最新播出的内容同步开售。
  淘宝网数据显示,开播之后5天内,共有580多万人上淘宝搜索相关的零食特产,成交729万余件,很多食品都卖断了货。内容和素材成为消费对象,成功实现商业变现,创造了央视、天猫、商家的合作多赢。
  然而,未与央视合作的京东、当当、1号店、我买网等电商都搭上了《舌尖2》的便车,在网站首页出现了《舌尖2》元素的营销活动,这让消费者混淆了谁才是真品。《舌尖上的中国》通过新浪官微发布了权利声明,对于未授权的经营均属侵权,表示将追究法律责任。
  案例二:豆果网的“内容互动”
  另外一家则是美食互动社区豆果网,利用《舌尖2》的内容元素深度服务于美食爱好者。此前,豆果网多次与传统美食节目合作,如央视2套《味觉大战》、东方卫视《顶级厨师》以及即将上线的世界杯“美食专题”。看好《舌尖2》不仅是因为它的热度高、内容高度契合,更因为用户需求。
  豆果网曾为《舌尖1》制作了一款APP,下载量突破一百万,但由于没有版权合作,APP只能汇聚用户模仿制作的“舌尖”菜谱。“用户告诉了我们他们的需求,”豆果网副总裁朱虹认为,于是今年豆果网选择与《舌尖2》进行深度合作。而独家披露正宗菜谱既是对“舌尖”的保护,也是豆果网拒绝盗版的需求。
  央视所赋予豆果网的权利是:第一手得到《舌尖2》的素材、菜谱等内容,并拥有独家使用权,围绕菜谱等内容上线APP、页面专题,推出系列线上及线下周边活动。据传豆果网为此付出了千万版权费,朱虹对本刊记者表示:“其实没那么高”。这笔版权费的考核标准是用户的单位成本,前期看用户下载量的变化。4月18日《舌尖2》节目播出,豆果网当日下载量超过了100万。“核算下来单位成本才几元钱,比其他APP推广的成本划算的多”,朱虹表示,“而豆果网已熟悉了对各种热点话题的把握,不会因《舌尖2》额外付出太多的运营成本和负担”。
  在采访中朱虹一再强调双方合作的双赢效果:豆果网在美食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可以帮助央视快速找到核心受众,提升受众活跃度;央视也帮助豆果网的用户找到更好的内容和食材。“央视用内容换取更多用户的参与、互动,豆果用央视的内容做持续的商业合作。”朱虹说道。央视稳拿赞助费,还能享受到豆果网免费为其做推广,这也是《舌尖2》最难得之处。
  截止到5月22日,豆果网《舌尖2》APP(IOS+Android)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00万,网站专题页面累计PV超过3000万(Web+Wap),《舌尖2》菜谱提交17137个作品。   豆果的合作遗憾
  在《舌尖2》临开播前的一个月,豆果网才与央视敲定合作,豆果网有很多遗憾,如果有《舌尖3》,其希望能弥补:
  第一:《舌尖1》播出时央视知道了豆果网,《舌尖2》播出时牵手合作,希望能在《舌尖3》早期拍摄的时候让豆果网的资深美食顾问给到主创团队一些建议,节目与用户有更好的交流;
  第二:在豆果网《舌尖1》APP中,曾提供《舌尖1》网络播放地址的链接,豆果网希望《舌尖3》可以与天猫等电商平台深入合作:用户在豆果网学“舌尖”的菜,可以一键点击购买天猫的相应题材;天猫的购买者,买完后马上可以收到相关食谱的推送,来到豆果网。
  显然,合作方与合作方的再次合作,又将引爆另一商业空间。
  内容卖版权:视频抢购+海外发行
  版权秒杀一切,《舌尖2》的版权更可谓香饽饽,香味都飘到了国外。据悉,《舌尖2》早在拍摄结束前就已在海外发行,海外播放版权已出售给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机构,单集价格达6万美元。这与央视的多年积累及《舌尖1》打下的受众基础有关:2013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节目陆续在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美国、澳大利亚、非洲等国家的主流媒体黄金时段实现持续播出;而《舌尖1》在欧洲多家主流媒体播出广受赞誉。
  版权引起的商业大战在互联网视频行业更为激烈。《舌尖2》的网络播出权并未独家授予,这让凤凰、搜狐、爱奇艺、腾讯等互联网视频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出资购买。据知情人士爆料,《舌尖2》播出前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将原定各互联网视频200多万元的版权费,改为“40万元版权费+40秒《舌尖2》主冠名苏泊尔、四特酒的插播广告(等同价值远超过200万元)”,将版权购买模式变成了用贴片资源置换。这一临时举动并未阻止各家购买版权的计划,足见《舌尖2》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插曲“不值得一提”。
  在得到这一优质版权之后,如何深挖价值考验了各家功力。各家均推出了《舌尖2》专题,在首页显著窗口位置增加播放入口,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推广,并借势推出自制美食节目及主题活动:凤凰网推出美食达人秀节目《斗味》;爱奇艺借此推广美食节目带《美食美课》《Xfun吃货俱乐部》等核心资源,联手王老吉推出《舌尖2》番外篇《平衡》;优酷网在纪录片频道打造“优酷美食节”,将多档美食纪录片配合《舌尖2》形成美食文化节目带,同时发起“show出你的拿手菜”“优酷拍客”等主题活动;搜狐视频推出《爱吃不吃》《食命必达》多个专题,更通过新闻客户端与《舌尖2》深度合作刺激视频播出;腾讯视频则针对《舌尖2》每期主题策划相应短视频,并针对关注专辑订阅用户,通过PC端、客户端联动推广及时通知……
  不难看出,由于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导致各家的模式相似,将焦点放在了“热门节目所带来的巨大流量”:一方面,通过《舌尖2》专题整合现在节目内容,增强用户黏性;另一方面,凭借流量及热门关注度吸引品牌商,获取广告收益。其中,本刊关注到爱奇艺《舌尖2》专题已经吸引包括美的、拜耳在内的13家知名广告主,总投放金额1500万。这笔收益与版权费相比,赚得满满!
  【相关链接】
  广告主《舌尖2》性价比比拼
  纪录片内容的严格把控,使得商家无法植入,那该怎样把控呢?从《舌尖2》的商业路径可以看到三个机会。
  机会一:冠名
  费用:4500万左右
  价值:享受全媒体合作,及内容元素授权等衍生权益
  性价比:☆☆☆☆☆
  机会二:电视台《舌尖2》播放期间插播广告
  费用:不详
  价值:高收视率带来的高关注度
  性价比:☆☆☆
  机会三:网络版权插播
  费用: 100万-200万或几十万不等
  价值:享受冠名或贴片权益,同时获得衍生权益
  性价比:☆☆☆☆
  机会四:“借用”品牌元素
  费用:O
  价值:免费的盛宴容易吃官司,擦边球要打好
  打分:☆
  【案例】
  爱奇艺的“球场”吸金术
  爱奇艺为广告主精心选位置的启示是:针对垂直内容的营销首先要分清自己的品牌位置,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截至5月14日,爱奇艺《舌尖2》的总播放量为1.0443亿,首个网络收视破亿(数据来源于爱奇艺)。《舌尖2》让已经拥有《顶级厨师》《美食美课》《Xfun吃货俱乐部》等栏目的爱奇艺“锦上添花”,爱奇艺的高级吃货们也可再享福利。除此,《舌尖2》第一集爱奇艺就已经吸引达喜等在内的13家广告主,共计1500万的广告收益。爱奇艺咋跑得这么快?带着这个疑问本刊采访了爱奇艺销售部运营中心产品总监张璇。
  吸金要趁早
  在美食垂直细分领域,爱奇艺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忠实度高黏性强的用户。本着“以用户为中心,创造更好内容”的原则,爱奇艺一定不能错过《舌尖2》。
  为了获得播放权,招商吸金是必选项。为此,爱奇艺早在2013年11月就与央视商讨具体合作事宜。“行动早,是广告卖得好的关键原因”,张璇强调。
  但爱奇艺为此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行动越早承担越大风险也大”,张璇说道。《舌尖2》原定2014年春节期间播出,爱奇艺按照这个节奏开始招商,与几家签订了合同,但播出时间的推迟却把这一切打乱了。“多数广告客户都是有特定推广期的,节目延后就容易错过了最佳推广期,如果不是舌尖,客户早就撤单或转投其它节目了。”张璇道出了风险所在,但没有一个客户撤单。
  争抢《舌尖2》的广告主很多,为了保证节目观看体验必须限定广告主数量,优先选择强相关企业。13家品牌共投放1500万的广告费,其中达喜首席赞助、小熊家电联合赞助的费用,比其他贴片广告贵一倍。“《舌尖2》的投入产出比高出同水平的4-5倍”,张璇透露。
  “球场”秀“球技”
  如图所示13家品牌涵盖了家庭饮食生活必需品,爱奇艺更将《舌尖2》当做了“球场”,秀起了“球技”。根据与饮食相关性的强弱,将品牌分布于足球场上三个位置,提醒品牌必须准确判断自身品牌和内容的相对位置展开攻防策略。
  前场:快速传射,攻为主、守为辅
  品牌:与某一垂直内容相关性极高的品牌,饮食及厨房用品
  前场位置的品牌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以快速发生销售关系为宗旨,以促销广告或者带着产品信息的品牌广告为主,并迅速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销售引流。具有销售基因的我买网在进攻方面走在前列,投放贴片广告的同时展开“舌尖主题营销”,首播当晚同步舌尖相关商品300多件。
  中场:压制突围,进可攻、退可守
  品牌:垂直内容周边的产品,饮食直接周边产品
  足球场上的中场兼具攻防双重任务,其压制能力往往决定着整个战局。处于中场位置要选择契合的垂直内容进行品牌塑造和销售,同时要防范竞争对手占据热门资源使自己立于被动局面。如果说在爱奇艺上特约播出的拜耳更多表现出主动进攻姿态的话,三支牙膏同时争抢优质资源的防守意味更为明显。
  后场:长线运作,攻为辅、守为主
  品牌:存在间接关系,目标人群有重叠的品牌,饮食间接周边产品
  后场品牌的任务是经过长线的品牌运作和市场培育,去寻找销售机会和概率。克莱斯勒就想透过《舌尖2》沟通潜在目标客户。
  爱奇艺为广告主精心选位置的启示是:针对垂直内容的营销首先要分清自己的品牌位置,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除秀球技之外,爱奇艺联合还为贴片广告主王老吉二次创造原创节目,打造《舌尖2》番外篇微纪录片《平衡》,将《舌尖2》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次演绎内容价值。
其他文献
破伤风420例临床治疗李子奈王高雄周志平关键词外科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泉州362000)我院1965~1994年共收治420例破伤风,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月8日,新华社广东分社及羊城三大报业集团手机报的正式“出版发行”,再一次将业内外人士的目光聚焦到了手机报这一新兴媒体上。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报,在国内出现才一年,其强大的生命力已勃然凸显: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引起各类媒体躁动;同年12月,重庆各大报纸联手推出《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和《热报》WAP手机上网版,跃跃欲试者摩拳擦掌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武帝司马炎诚恳地向尚书令张华讨主意:“谁可托寄后事者?”  张华脱口而出:“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  这太令司马炎伤心了。在这个世界上,他内心深处最忌惮、最讨厌的人,就是同胞弟弟、齐王司马攸。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景帝司马师一直没有儿子,文帝司马昭便将司马攸过继给兄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替兄长掌握大权,他经常拍着身下的座位说:“天下是景帝的天下,我代他摄政,百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我游戏故我在”。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构建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经验重组和不断提升,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而此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