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抓手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阶段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改善教学生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类文本的理性思维因子,加强思维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现以《谈中国诗》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强化思维训练的一些尝试。
  一、依文解文,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论述类文本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说理文章,具有结构清晰、观点鲜明、逻辑思维严谨、说服力强等特点。《谈中国诗》出自大家钱钟书之手,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思想深刻,是进行思维训练不可多得的范本。然而,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将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揣摩、体会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上,在设计和活动的幌子下零敲碎打,生生地打乱了作者的行文思路,致使学生思路模糊,逻辑混乱,文本的核心价值无法呈现。因此,我们强调在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应依文解文,应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所谓依文解文,就是依照文本原有的思路为“教路”,依循文本本身的“纹理”设计教学的“走向”,积句成段,积段成篇,带领学生踏踏实实地细读课文、依文而下地教学。这种将作者的思维路径、学生的阅读顺序、教师的教学过程三者合而为一的解读,能更清晰地理顺论述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是最适合这类文本的阅读的。
  《谈中国诗》思维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特点。它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因此,要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首先需要从段落构成的分析人手,掌握文本的行文结构。例如,在《谈中国诗》的教学中,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说“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将“比较”这一立场贯穿全文的。
  这个问题的设置十分精当,它很好地促使学生依文解文,依照文本固有的思路,理清课文的运思方式和文本结构。学生细读文本,依循文本本身的“纹理”,具体对比讨论中国诗,主要就史诗、长诗等诗体,从语言、比例、词气、诗调等形式因素人手展开论述,阐明中国诗短小精悍、含蓄隽永、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等特色。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文本的邏辑层次,把握住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在分析课文的细部结构与递进层次中,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
  二、激励质疑。发展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异于符合性思维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对任何问题都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作批判性阅读,让他们学会质疑,勇于质疑,善于质疑,让他们多做发散性思考,才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例如,有老师将《谈中国诗》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大胆质疑,探究文中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问题大胆质疑,提出看法,以培养学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再如,有的老师布置了课后思考题:钱钟书从理论层面对比较文学作了诸多论述,这是否说明比较文学在钱钟书理论立场中的特殊地位?请阅读并结合他的比较文学研究个案分析。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设问,必然诱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去寻求答案。如果我们的教学多一些这样的引导,多一些这样的探索,阅读就不仅仅是接受,还是一种评判。所以,阅读中不妨让学生多做思考:你能补充佐证作者的观点吗?你能评论作者的观点吗?你能提出另外的看法吗?如此,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读写共生。融通读写思维
  读写共生是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迁移融合的语文教学训练活动。语言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想,写作必须依赖阅读中的认知发展思维,提升思想。学生的阅读实际是与文本、与作者开展深层次的多元对话,通过对话加深理解,进行深度思考,产生情感的交融、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写作也只有在这种深层次的对话中,才能更好地建构语言材料,形成自己的思想。
  读写共生的关系在论述类文本中表现的尤为密切。论述类文本的写作讲究逻辑,要求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追求表达的准确性、深刻性。这就有赖于学生阅读时要理清文本结构脉络,理解论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清楚地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基于此,可以选取同类主题的文章,进行关联阅读。如在《谈中国诗》的教学中可以选取同类主题的文章,进行关联阅读,像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朱光潜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等,也可以布置如下作业引发感悟,读写结合。
  1.在你阅读过的文章中,有哪些篇目在运用比喻或对比手法方面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举几例,并写出自己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些手法的体会。
  2.本文是一篇有关中国诗歌美学与理论的文章,既有深刻的理性分析,也有生动的感性体悟,水乳交融,深入浅出;既有认识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试结合具体段落,谈一谈你的认识和感受,写一段议沦幽}匀文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当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高水平的写作也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实证、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思辨性阅读的水平。读写思维,相互融通,读写共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贵州六盘水市部分作家在“三线建设”题材小说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拓展,并取得了可喜成就。其中,陆先平女士发表在《六盘水文学》2018年第1期的中篇小说《红房子》,应该属于其中的代表和典范。  这是一部以六枝老城区以西几公里远的四方坡为背景,以“三线建设”为创作题材的中篇小说。当然,“三线建设”对于当今的年轻读者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这个曾经影响共和国几代人命运的战略举措,奠定了西部大开发的
精细化管理已日益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经营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管理方式,商业银行也不例外。本文从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途径两个方向切入,对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进行探讨,为商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活质量的大幅上升,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周期。而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是有着莫大的内在联系的。城市旅游与
在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当中,包含着浓厚的文学气息,具备陶冶学生心灵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大力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需将现代诗歌理解透彻,升华其情感,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笔者结合文本细读在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意义进行全面分析,以教学实例探讨其应用的基本步骤。  现代诗歌起源于上个世纪的西方世界,其被称为文坛上的“语义学”,将文本细读的方法充分地运用到现代诗歌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
本文将结合税收政策来探讨其对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影响,首先引出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其次分析我国现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税收政策,然后再分析税收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生的影
我国民办高校正在迅速兴起和发展。发展的基础在于管理,相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规模而言,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的理念、模式严重滞后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财务管理目
党群建设是保证企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开展树典型,立形象,学先进,开展竞赛活动等,促使我们的党群组织坚持固绕着经济建设抓党建,围绕经济抓工建,围绕经济抓团建的指导思想不动
刑罚是马克思主义犯罪预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刑罚的尺度化和非监禁化是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核心。针对当前我国犯罪形势的新特点和刑罚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在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