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组教学之导读课的探究与实施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单元导读课有效地将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与课程教材特点结合一体,它除了能让学生更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外,目的在于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主题,培养学生的单元整体把握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和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学前心中有数。
  【关键词】单元导读 导趣 导学 导行
  一、导趣──激发情感,贯穿经验
  在单元导学课中,我们的重点是对单元的整体感知,因此,尤其要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验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这样,课堂才会绽放出鲜明的活力。
  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第六组课文“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时,通过聊谈话题“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游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导入课文,一个话题,引发了孩子各种各样的经验,在单元的整组教学中,这种感受和体验会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联系起来,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想象自己的经历,而且许多孩子也会为课文的作者能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感受“秋天的美好”时,在单元学习前,我就布置同学们分小组去画一画秋天的图画,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让他们将课前的体验带进课堂;“认识名人,学习名人”时,我以学生们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为契入口,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读、背背导入本单元的学习;而在第五组“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时,我以“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作为导入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感知,激发了求知欲……
  在导趣环节中,关键是引发孩子们情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这一组课文的两周左右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在获得知识满足的同时,也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导学──感知主题,明确目标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是一位无声的好导游,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在单元导读语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边读边树立目标:
  1.树立人文目标。单元导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上提出要求,学生可在自读或教师的引读中感受人文精神。人教版教材的单元导语中,人文气息浓厚,有古今文化的渗透,有祖国山水的感知,也有传统美德的熏陶,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单元导语中都起到了点拨指引的作用。在第六组单元导语中——“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让学生通过朗读导语,感知句式的工整, “我们的祖国还有什么呢?”“有艳丽的花朵,可爱的草地”“有雄伟的高山,宽广的江河”“有繁华的街道,宁静的小路”……大到高山大海,小到蚯蚓蚂蚁,孩子们乐此不疲,而且对仗工整,用词恰当,思维广阔。潜移默化中,其实也正是树立人文目标的过程,感知祖国山水的壮美,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根据相关内容去树立人文目标,并加以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就不会枯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2.树立学法目标。在单元导语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类似于此的句子:“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需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下面这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让我们多读读,多想想。”……如果,你是位有心的语文教师,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正是本单元的学习专题,只要抓住这条主线,课文的学习就容易得多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归纳、去思考:这个单元,我们该怎么学?要发现、探索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法目标。
  3.树立实践目标。实践目标的树立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它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相连,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既符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理念,又通过实践活动为本单元的阅读教材补充了文本资料。
  三、导行──归纳方法,总结规律
  单元整体感知,除了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与生活紧密地“焊接”在一起。除了读课文以外,多读同题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在单元提示语、资料袋以及宽带网中,都涉及文本内容的补充,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查找工具书、向人请教、上网搜索,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课外知识。我们都知道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站──写作站,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瘁。可是如果从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蓄势的话,何愁无米下锅呢?在搜集、处理信息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发挥合作精神,使课外的学习更有益且有效。
  单元导读课的“导趣”“导学”“导行”三环节相辅相成,并非环环分离,独立成一体,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灵活、合理地安排,注重融会贯通,使导读课在无形中演绎得如行云流水般轻松自然,发挥导读课“一卒虽小,可夺帅也”的铿锵气势!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供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 教学研究c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地方财经类院校,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确立金融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