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5日,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因病逝世,这个缔造了苹果王国、开创了智能手机纪元的人,留下了一个堪称传奇的人生。乔布斯殁后,在遥远的东方国度,一群号称他的门徒的人纷纷开始了智能手机的创业旅程。
从雷军到罗永浩,从周鸿祎到贾跃亭,他们纷纷以超越苹果为目标,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夺机”之战。过去短短四年时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传统的中华酷联到如今互联网公司纷纷做手机,入口之争呈现前所未有般激烈。一下子,手机市场就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微利乃至零利润开始充斥着这个行业。
权威数据显示,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高达86%,这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趋于饱和的市场。如今,小米、华为、联想等厂商,已经将2015年的销售目标确定为1亿部。这意味着,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人手都要更换一次手上的智能手机。
事实上,在小米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之前,手机市场的竞争并没有显示出白热化的态势。如今,小米的低价和接近成本的价格售卖手机,决定了厂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只有达到一定量级才能够获取利润。也就是说,小米在不经意间革了那些凭借硬件赚钱的厂商的命。
这种低价战略,在过去几年里给小米缔造了一个互联网生态,在使自己成为手机界全民公敌的同时,也让竞争对手被迫转型,纷纷学习小米模式。从魅族到锤子科技,再到重新杀入智能手机市场的奇虎360,都或多或少在向小米的方向看齐。
互联网移动化、PC没落,指向的都是一个终点:以手机为代表的硬件开始呈现复兴的态势。但或多或少,这些号称创新的厂商们的当下情状,和苹果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他们更像是小米,或者是因为小米,才一头扎进这个或万劫不复,或一步登天的制造世界。
作为黏性最强的智能产品,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资本和创业者扎身这个领域也就不难理解。本期《夺机》封面故事,遴选的正是和小米渊源颇深的三个人——黄章、周鸿祎和董明珠,他们通过与互联网联姻、联姻手机厂商和跨界的方式杀入手机制造。
黄章:与单打独斗的时代作别
2015年4月1日上午9点35分,魅族董事长兼CEO黄章在微博贴出一张与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的合照,并附上一句话“受益匪浅”。
就在两个月之前,魅族科技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阿里巴巴将向魅族投资5.9亿美元。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000万美元。这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也是阿里巴巴自上市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阿里巴巴入股魅族科技的消息便没有停止过。“此次入股将极大拓展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为生态内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体验,同时也是阿里巴巴集团互联网布局的重要一步。”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表示。魅族方面表示,公司明年目标是2000万台出货量。继手机之后,双方的下一个合作是基于Yun OS的平板电脑。王坚称阿里此轮是战略投资,不会干涉魅族发展,不会强制魅族预装Yun OS数量。
为什么是魅族?去年魅族发售的新机都推出了Yun OS版本,这无疑是阿里投资魅族的一个重要原因。只要魅族手机预装阿里Yun OS系统,魅族手机卖得越多,对阿里就越有利,不仅自己的Yun OS系统得到了免费的推广,而且这些用户可能产生的流量和消费更是难以估量。
魅族有什么?除了手机,还有一批最忠实的用户,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手机品牌之一。对于魅族来说,阿里云是极为重要的资源。智能硬件要想变得智能,就不得不依靠云服务,通过大数据,获得更加明确的用户需求,实现更精准的服务定位。“魅族想从单一的智能手机领域拓展到整个生态圈战场。”魅族科技总裁白永祥说。
魅族从曾经的辉煌到封闭导致的黯淡,再到如今的从新出发,可谓大起大落。
彼时中国还在做最原始手机的时候,魅族就已经步入智能手机行业,当时的魅族M8上市,引起业界的不小波动,从而让魅族M8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分水岭,让魅族成为中国电容式触摸屏手机的先驱者。但就在之后的短短几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发生了巨大改变,小米突围、联想觉醒、金立独立IUNI、OPPO新生了一加,华为产生了“荣耀”……变革席卷了整个手机行业。此时的魅族却还依然闭门造车,市场策略过于保守,产品迭代过慢,没有乘势把品牌和规模带上更高台阶,被以小米为首的手机新生代赶超。
黄章眼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知道自己和魅族必须做出改变。他在2014年2月宣告了自己的回归,“我们所有所有的东西都要重头来过,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发展。100亿是小case,要是为了100亿我就不出来。这个市场有多大我就能做多大!”在内部讲话中,黄章喊出了自己的底气。
回归魅族后,黄章主要做了三件事,扩大产品线加速产品迭代、引入海通和阿里巴巴投资、拿出20%的个人股份启动ESOP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如今的黄章看懂了资本的作用,心态也比从前变得更加包容与开放。以至于马云在和其聊天中说道,“黄章你比我想象得要好。”马云提出了自己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建议,并为魅族圈定了三年内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前三的目标,甚至超越小米手机。
这可能会是一条很长的路。黄章复出时曾说,“当龟师傅变成龙战士的时候,便是所向披靡。”在阿里的加持之下,魅族成为龙战士的速度正在加快。
周鸿祎:一场蓄谋已久的回归
奇虎360终于在2014年岁末重新杀回了手机市场。
2014年12月16日晚间,奇虎宣布向酷派投资4.0905亿美元现金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奇虎360将持有该合资公司45%的股权。
抢夺手机入口对于奇虎的生态而言,是不能输的一场战役。早在2012年,周鸿祎与华为之间就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就在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与硬件企业的结盟将改变行业格局之时,双方的合作却无果而终。随后360与TCL等厂商的贴牌机尝试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没能在业界掀起波澜。 对于周鸿祎而言,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场事先宣扬、大张旗鼓的手机序幕,在还没有开启的时候就已经落下帷幕。那段时间,周鸿祎以营销、作势为目的而掀起的和小米的骂战,反倒成了笑料。
那次相对遥远的折戟,不仅没有让周鸿祎气馁,反倒是激发起了他的“狼性”。
周鸿祎与雷军这一对湖北老乡对于公众而言并不陌生。事实上,早在360做贴牌机自豪时,前者就曾经挑起过一场微博之战。那场战争,二者彼此指称对方为 “机霸”和“网霸”,成为业界一时笑谈。
从2012年到2014年,周鸿祎时而发表他对手机市场的一些看法,如“硬件免费将是下一个浪潮”、“2014年的野心是让4G免流量”等等。他在回顾“360特供机”时还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思考:“我觉得硬件不光是互联网公司的事情,互联网公司现在也有很多人血气方刚地做硬件,我曾经也是拉过很多不靠谱的小伙伴一块做手机,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
周鸿祎对手机的念念不忘,绝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没有做成。相反,正是因为手机制造已经融合了当下移动互联网的诸多生态。例如,在互联网公司均视为蓝海的预装市场,360和百度、腾讯等相比,应用分发市场份额是不断下滑的。这些现象都决定了,周鸿祎与手机制造的缘分远没有终结。最终,这种缘分以和酷派的合作而开始。
在双方的合作中,能够看到这些具体细节。合资公司双方股份相当,酷派占大头;360以全部现金的形式为合资公司注入现金流,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级别;新公司“大神科技”将完全按照互联网模式运营,包括对高管团队和员工的股权激励,并朝着单独IPO方向努力。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酷派与360的结盟,正是当下软硬结合的体现,一方面,扎根传统手机制造的酷派遭遇着以小米为代表的制造新贵的挑战,另一方面,360也同样面临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时期的用户流失和增长掣肘。于是,二者的阳谋就不再难以理解。
酷派大神“掌门人”祝芳浩也坦陈,通过与360成立合资公司,大神将获得新的品牌营销能力、电商渠道倒流、互联网运营能力和生态系统等诸多优势。
这一次,周鸿祎不再是“玩票”了。就在日前,奇虎360与酷派的合作在进一步深入。后者发布公告向奇虎360旗下Tech Tim e转让价值4500万美元股份,交易完成后,360持有的股权将增至49 .5%。
5月6日,“周鸿祎老友会暨全新手机品牌发布会仪式”如期举行,周鸿祎在仪式上高举高打地表示不会学小米做饥饿营销,瞄准市场上5000元的配置。但是,周鸿祎也透露奇酷的手机尚没有确切的上市时间表,理由是想做到尽善尽美。
虽然杀回手机圈的周鸿祎在手机制造上的成绩还有待揭晓,但“跳票”的能力已经与行业接轨了。

董明珠:最高调的“玩票”人
说董小姐“玩票”,是因为其观点往往与现实的土壤相去甚远。
“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这是今年1月初,格力总裁董明珠放出的豪言。
董明珠与雷军之间的“舌战”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两个月之后的中山大学大讲堂上,董明珠突然向外界展示了格力手机的真容,并称自己已经在使用。她秀出的格力手机是一款大屏幕手机,银色后盖,后盖上刻着“GREE”的logo。当有媒体追问是否找人代工、何时上市、定价多少时,她却并未透露具体信息。
格力手机的突然曝光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恐怕就连雷军都感到意外。
然而,格力手机的配置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根据4月份工信部公布的入网许可所信息,格力手机采用5英寸720p屏幕,搭载1.2GHz高通四核处理器,1GB内存+8GB机身存储,提供200万像素前置+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这样配置的手机销售价格为1600元,而同等配置的手机价格却远远低于此。
格力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造出了手机?此前有消息称,格力做手机完全选择了由第三方来生产设计,自己只是贴牌后进行销售。而格力市场部部长陈自力表示,格力目前已经建好了一条手机生产线,正在调试阶段,同时还成立了手机部门。“接下来的手机,格力全部都要自己生产。”
在6月1日举行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对于格力手机进展做了进一步的披露,“格力手机已开始内部订购,定价将在1600元,未来相信卖5000万部不成问题。”在会上,董明珠向在场股东开放了格力手机的预售。据了解,每人可以预订两台,到货时间则在一周之后。董明珠明确表示,格力手机已经进入销售阶段,但目前产能受限仍供不应求。她给出的期限是年底就可以买到 。
董明珠在会上主动改口将格力手机的目标销量降低一半,由不久前表示的2015年要卖出1亿部降为如今的5000万部。而对于格力手机要卖5000万台的雄心,市场人士普遍表示质疑。要知道,中国互联网手机领头羊小米今年预估的全年销售量也才8000万至9000万台。
事实上,近年来,海信、TCL、长虹等传统家电巨头都推出多款手机,但始终销量平平,没有给手机市场带来多大的变化。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对于格力手机的发展并不看好,他认为,手机竞争强调个性化和品牌化,格力手机如果找不到和现有空调产品的紧密结合点,发展会很难。“格力线下店可以带来很大销售量的想法是一厢情愿,消费者买手机有手机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手机不会是格力赚钱的渠道,从配置来看,它和市面上其他手机也没法比。格力手机或许相当于家庭的一个遥控器,最终还是会跟家电联系起来。
董明珠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曾表示:“手机业务不是我今天突发奇想或者心血来潮,格力在两年前就开始布局手机了。”事实上,在董明珠眼里,推出格力手机并非为了抢占手机市场,而正是为了给智能家居系统做配套,是董明珠打造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董明珠对于格力手机的定位是“整个智能家居里面其中的一个工具”,并且以后买所有的电器产品都可以在这个手机上实现。格力手机则是可以扮演远程遥控器的角色。过去已经用手机实现远程遥控家里空调开启,未来她认为或许可以通过空调变成一个安防设备,家里有没有来人都可以感知到。
智能家居是目前正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的增长点,目前还一片蓝海。小米投资美的,魅族和海尔达成合作,在智能家居生态积极布局,给同样做家电的格力造成很大压力。对于主营空调领域,其年营收规模已达到1000亿元的格力来说,它也急需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实现每年200亿元的营收增长目标。
专家认为,格力做手机并非简单的品类扩张及业务多元化,在智能家居环境中,手机最有可能充当智能控制终端的角色。且手机上用户交互充分,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也极具价值。因此,做手机是布局智能家居的初步举措。格力做手机可能只是个开头,未来或有更多家电企业也开始做手机,但这种模式未来几年想要盈利可能会非常困难。
从雷军到罗永浩,从周鸿祎到贾跃亭,他们纷纷以超越苹果为目标,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夺机”之战。过去短短四年时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传统的中华酷联到如今互联网公司纷纷做手机,入口之争呈现前所未有般激烈。一下子,手机市场就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微利乃至零利润开始充斥着这个行业。
权威数据显示,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高达86%,这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趋于饱和的市场。如今,小米、华为、联想等厂商,已经将2015年的销售目标确定为1亿部。这意味着,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人手都要更换一次手上的智能手机。
事实上,在小米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之前,手机市场的竞争并没有显示出白热化的态势。如今,小米的低价和接近成本的价格售卖手机,决定了厂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只有达到一定量级才能够获取利润。也就是说,小米在不经意间革了那些凭借硬件赚钱的厂商的命。
这种低价战略,在过去几年里给小米缔造了一个互联网生态,在使自己成为手机界全民公敌的同时,也让竞争对手被迫转型,纷纷学习小米模式。从魅族到锤子科技,再到重新杀入智能手机市场的奇虎360,都或多或少在向小米的方向看齐。
互联网移动化、PC没落,指向的都是一个终点:以手机为代表的硬件开始呈现复兴的态势。但或多或少,这些号称创新的厂商们的当下情状,和苹果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他们更像是小米,或者是因为小米,才一头扎进这个或万劫不复,或一步登天的制造世界。
作为黏性最强的智能产品,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资本和创业者扎身这个领域也就不难理解。本期《夺机》封面故事,遴选的正是和小米渊源颇深的三个人——黄章、周鸿祎和董明珠,他们通过与互联网联姻、联姻手机厂商和跨界的方式杀入手机制造。
黄章:与单打独斗的时代作别
2015年4月1日上午9点35分,魅族董事长兼CEO黄章在微博贴出一张与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的合照,并附上一句话“受益匪浅”。
就在两个月之前,魅族科技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阿里巴巴将向魅族投资5.9亿美元。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000万美元。这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也是阿里巴巴自上市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阿里巴巴入股魅族科技的消息便没有停止过。“此次入股将极大拓展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为生态内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体验,同时也是阿里巴巴集团互联网布局的重要一步。”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表示。魅族方面表示,公司明年目标是2000万台出货量。继手机之后,双方的下一个合作是基于Yun OS的平板电脑。王坚称阿里此轮是战略投资,不会干涉魅族发展,不会强制魅族预装Yun OS数量。
为什么是魅族?去年魅族发售的新机都推出了Yun OS版本,这无疑是阿里投资魅族的一个重要原因。只要魅族手机预装阿里Yun OS系统,魅族手机卖得越多,对阿里就越有利,不仅自己的Yun OS系统得到了免费的推广,而且这些用户可能产生的流量和消费更是难以估量。
魅族有什么?除了手机,还有一批最忠实的用户,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手机品牌之一。对于魅族来说,阿里云是极为重要的资源。智能硬件要想变得智能,就不得不依靠云服务,通过大数据,获得更加明确的用户需求,实现更精准的服务定位。“魅族想从单一的智能手机领域拓展到整个生态圈战场。”魅族科技总裁白永祥说。
魅族从曾经的辉煌到封闭导致的黯淡,再到如今的从新出发,可谓大起大落。
彼时中国还在做最原始手机的时候,魅族就已经步入智能手机行业,当时的魅族M8上市,引起业界的不小波动,从而让魅族M8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分水岭,让魅族成为中国电容式触摸屏手机的先驱者。但就在之后的短短几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发生了巨大改变,小米突围、联想觉醒、金立独立IUNI、OPPO新生了一加,华为产生了“荣耀”……变革席卷了整个手机行业。此时的魅族却还依然闭门造车,市场策略过于保守,产品迭代过慢,没有乘势把品牌和规模带上更高台阶,被以小米为首的手机新生代赶超。
黄章眼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知道自己和魅族必须做出改变。他在2014年2月宣告了自己的回归,“我们所有所有的东西都要重头来过,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发展。100亿是小case,要是为了100亿我就不出来。这个市场有多大我就能做多大!”在内部讲话中,黄章喊出了自己的底气。
回归魅族后,黄章主要做了三件事,扩大产品线加速产品迭代、引入海通和阿里巴巴投资、拿出20%的个人股份启动ESOP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如今的黄章看懂了资本的作用,心态也比从前变得更加包容与开放。以至于马云在和其聊天中说道,“黄章你比我想象得要好。”马云提出了自己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建议,并为魅族圈定了三年内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前三的目标,甚至超越小米手机。
这可能会是一条很长的路。黄章复出时曾说,“当龟师傅变成龙战士的时候,便是所向披靡。”在阿里的加持之下,魅族成为龙战士的速度正在加快。
周鸿祎:一场蓄谋已久的回归
奇虎360终于在2014年岁末重新杀回了手机市场。
2014年12月16日晚间,奇虎宣布向酷派投资4.0905亿美元现金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奇虎360将持有该合资公司45%的股权。
抢夺手机入口对于奇虎的生态而言,是不能输的一场战役。早在2012年,周鸿祎与华为之间就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就在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与硬件企业的结盟将改变行业格局之时,双方的合作却无果而终。随后360与TCL等厂商的贴牌机尝试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没能在业界掀起波澜。 对于周鸿祎而言,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场事先宣扬、大张旗鼓的手机序幕,在还没有开启的时候就已经落下帷幕。那段时间,周鸿祎以营销、作势为目的而掀起的和小米的骂战,反倒成了笑料。
那次相对遥远的折戟,不仅没有让周鸿祎气馁,反倒是激发起了他的“狼性”。
周鸿祎与雷军这一对湖北老乡对于公众而言并不陌生。事实上,早在360做贴牌机自豪时,前者就曾经挑起过一场微博之战。那场战争,二者彼此指称对方为 “机霸”和“网霸”,成为业界一时笑谈。
从2012年到2014年,周鸿祎时而发表他对手机市场的一些看法,如“硬件免费将是下一个浪潮”、“2014年的野心是让4G免流量”等等。他在回顾“360特供机”时还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思考:“我觉得硬件不光是互联网公司的事情,互联网公司现在也有很多人血气方刚地做硬件,我曾经也是拉过很多不靠谱的小伙伴一块做手机,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
周鸿祎对手机的念念不忘,绝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没有做成。相反,正是因为手机制造已经融合了当下移动互联网的诸多生态。例如,在互联网公司均视为蓝海的预装市场,360和百度、腾讯等相比,应用分发市场份额是不断下滑的。这些现象都决定了,周鸿祎与手机制造的缘分远没有终结。最终,这种缘分以和酷派的合作而开始。
在双方的合作中,能够看到这些具体细节。合资公司双方股份相当,酷派占大头;360以全部现金的形式为合资公司注入现金流,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级别;新公司“大神科技”将完全按照互联网模式运营,包括对高管团队和员工的股权激励,并朝着单独IPO方向努力。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酷派与360的结盟,正是当下软硬结合的体现,一方面,扎根传统手机制造的酷派遭遇着以小米为代表的制造新贵的挑战,另一方面,360也同样面临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时期的用户流失和增长掣肘。于是,二者的阳谋就不再难以理解。
酷派大神“掌门人”祝芳浩也坦陈,通过与360成立合资公司,大神将获得新的品牌营销能力、电商渠道倒流、互联网运营能力和生态系统等诸多优势。
这一次,周鸿祎不再是“玩票”了。就在日前,奇虎360与酷派的合作在进一步深入。后者发布公告向奇虎360旗下Tech Tim e转让价值4500万美元股份,交易完成后,360持有的股权将增至49 .5%。
5月6日,“周鸿祎老友会暨全新手机品牌发布会仪式”如期举行,周鸿祎在仪式上高举高打地表示不会学小米做饥饿营销,瞄准市场上5000元的配置。但是,周鸿祎也透露奇酷的手机尚没有确切的上市时间表,理由是想做到尽善尽美。
虽然杀回手机圈的周鸿祎在手机制造上的成绩还有待揭晓,但“跳票”的能力已经与行业接轨了。

董明珠:最高调的“玩票”人
说董小姐“玩票”,是因为其观点往往与现实的土壤相去甚远。
“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这是今年1月初,格力总裁董明珠放出的豪言。
董明珠与雷军之间的“舌战”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两个月之后的中山大学大讲堂上,董明珠突然向外界展示了格力手机的真容,并称自己已经在使用。她秀出的格力手机是一款大屏幕手机,银色后盖,后盖上刻着“GREE”的logo。当有媒体追问是否找人代工、何时上市、定价多少时,她却并未透露具体信息。
格力手机的突然曝光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恐怕就连雷军都感到意外。
然而,格力手机的配置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根据4月份工信部公布的入网许可所信息,格力手机采用5英寸720p屏幕,搭载1.2GHz高通四核处理器,1GB内存+8GB机身存储,提供200万像素前置+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这样配置的手机销售价格为1600元,而同等配置的手机价格却远远低于此。
格力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造出了手机?此前有消息称,格力做手机完全选择了由第三方来生产设计,自己只是贴牌后进行销售。而格力市场部部长陈自力表示,格力目前已经建好了一条手机生产线,正在调试阶段,同时还成立了手机部门。“接下来的手机,格力全部都要自己生产。”
在6月1日举行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对于格力手机进展做了进一步的披露,“格力手机已开始内部订购,定价将在1600元,未来相信卖5000万部不成问题。”在会上,董明珠向在场股东开放了格力手机的预售。据了解,每人可以预订两台,到货时间则在一周之后。董明珠明确表示,格力手机已经进入销售阶段,但目前产能受限仍供不应求。她给出的期限是年底就可以买到 。
董明珠在会上主动改口将格力手机的目标销量降低一半,由不久前表示的2015年要卖出1亿部降为如今的5000万部。而对于格力手机要卖5000万台的雄心,市场人士普遍表示质疑。要知道,中国互联网手机领头羊小米今年预估的全年销售量也才8000万至9000万台。
事实上,近年来,海信、TCL、长虹等传统家电巨头都推出多款手机,但始终销量平平,没有给手机市场带来多大的变化。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对于格力手机的发展并不看好,他认为,手机竞争强调个性化和品牌化,格力手机如果找不到和现有空调产品的紧密结合点,发展会很难。“格力线下店可以带来很大销售量的想法是一厢情愿,消费者买手机有手机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手机不会是格力赚钱的渠道,从配置来看,它和市面上其他手机也没法比。格力手机或许相当于家庭的一个遥控器,最终还是会跟家电联系起来。
董明珠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曾表示:“手机业务不是我今天突发奇想或者心血来潮,格力在两年前就开始布局手机了。”事实上,在董明珠眼里,推出格力手机并非为了抢占手机市场,而正是为了给智能家居系统做配套,是董明珠打造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董明珠对于格力手机的定位是“整个智能家居里面其中的一个工具”,并且以后买所有的电器产品都可以在这个手机上实现。格力手机则是可以扮演远程遥控器的角色。过去已经用手机实现远程遥控家里空调开启,未来她认为或许可以通过空调变成一个安防设备,家里有没有来人都可以感知到。
智能家居是目前正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的增长点,目前还一片蓝海。小米投资美的,魅族和海尔达成合作,在智能家居生态积极布局,给同样做家电的格力造成很大压力。对于主营空调领域,其年营收规模已达到1000亿元的格力来说,它也急需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实现每年200亿元的营收增长目标。
专家认为,格力做手机并非简单的品类扩张及业务多元化,在智能家居环境中,手机最有可能充当智能控制终端的角色。且手机上用户交互充分,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也极具价值。因此,做手机是布局智能家居的初步举措。格力做手机可能只是个开头,未来或有更多家电企业也开始做手机,但这种模式未来几年想要盈利可能会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