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经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恢复产生的影响,阐述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患者75例,37例为对照组,38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重点护理有效程度、患者满意度等两个方面,对两组进行分析考察。结果:两组患者的均有所恢复,但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恢复程度远远大于对照组;在护理有效程度方面,观察组有效率(86.84%)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在患者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83.78%);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临床症状和情绪状态的明显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均得益于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于患者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正性意义,能够显著增强治疗效果,临床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特征为蛛网膜内下腔出血,除此以外还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颅内动脉血管瘤患者死亡主要原因[1],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开颅手术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疾病治疗的要求,介入栓塞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效果显著、对人体伤害比较小的治疗方法[2],众所周知除了有效先进的治疗手段,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于促进疾病恢复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就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经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对比,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有资料来源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患者75例,按照随机分配表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年龄45-75周岁,平均年龄(55.2±2.36)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差无几,能够进行对比研究。
1.2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和血管造影结果均符合颅内动脉瘤疾病诊断标准;(2)本实验经医院伦理会审核批准,本着自愿原则鼓励患者积极参与;(3)所有患者未患有认知障碍,具备自主完成问卷填写的能力;(4)所有患者无其他重要器官病变损害、严重合并并发症及精神病史,无家族遗传史。
1.3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及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入院后即可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首先将每一位患者分配给特定护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资料,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主诉症状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患者自身需求为负责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个体性的综合护理方案;(1)手术前患者容易对手术过程和治疗产生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手术后患者由于担心病情的治疗和恢复产生紧张恐慌等情绪波动在所难免,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增强信任感,尽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2)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指导患者做好相应的检查,术前禁食,清洁好患处部位,做好药物过敏试验等;(3)手术中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救治措施,协助医生快速完成手术,清点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做好手术记录;(4)手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宣传教育,针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治疗原理及能够达到的效果、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5)加强用药安全指导,医护人员在用药之前应仔细检查药物的日期、颜色及有无杂质情况,充分掌握药物的药理毒性作用、禁忌症及常见的不良反应,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应用;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根据适当的剂量、服用时间进行服药,尽可能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6)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护理人员要注意病房环境的舒适和安静,定期清洁卫生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重点就护理成效和患者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考察比较,拟行下列标准:显效:经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患者肿瘤组织基本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微,患者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颅内肿瘤组织清除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患者抑郁水平较低;无效:上述四点不能同时满足;依据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一般三个等级。
1.5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计数数据均选用n,%表示,计量资料选取(`x±s)表示,前者用卡方进行检验,后者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护理有效程度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 详见表2,
3讨论
一种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相互影响造成的。综合护理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自身需求制定的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通过自身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素养对患者进行知识培训、心理疏导及制定合理有效地饮食方案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的服务态度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3]。
上述实验结果证实综合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增强同一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满意率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况和临床症状,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
得广泛大范围积极推行。
但是真正在临床实践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医院方面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知程度,采取必要经济支持和出台相关政策政策支持[4],严格监督政策执行力度;首先加大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诊断和治疗仪器,提高选拨审核的人事标准,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能操作训练,致力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护理具体操作流程,保障护理工作的流畅性,实现高效率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并实施分明的奖惩制度,增强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保证工作人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尽量发掘护理人员自身的潜质并进行明确的分工,实现责任制护理模式等[5]。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尽管综合护理工作真正顺利开展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是综合护理成效显著必然是未来疾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流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榮向霞,黄冠敏,黄艳等.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安徽医学,2013,34(9):1408-1410.
[2]张丽英.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111-112,113.
[3]施婷婷,汤俭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80-81.
[4]侯纪莲.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7-19.
[5]姚俊萍,张晓红,张宇等.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739-5739.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特征为蛛网膜内下腔出血,除此以外还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颅内动脉血管瘤患者死亡主要原因[1],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开颅手术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疾病治疗的要求,介入栓塞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效果显著、对人体伤害比较小的治疗方法[2],众所周知除了有效先进的治疗手段,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于促进疾病恢复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就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经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对比,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有资料来源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患者75例,按照随机分配表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年龄45-75周岁,平均年龄(55.2±2.36)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差无几,能够进行对比研究。
1.2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和血管造影结果均符合颅内动脉瘤疾病诊断标准;(2)本实验经医院伦理会审核批准,本着自愿原则鼓励患者积极参与;(3)所有患者未患有认知障碍,具备自主完成问卷填写的能力;(4)所有患者无其他重要器官病变损害、严重合并并发症及精神病史,无家族遗传史。
1.3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及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入院后即可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首先将每一位患者分配给特定护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资料,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主诉症状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患者自身需求为负责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个体性的综合护理方案;(1)手术前患者容易对手术过程和治疗产生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手术后患者由于担心病情的治疗和恢复产生紧张恐慌等情绪波动在所难免,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增强信任感,尽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2)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指导患者做好相应的检查,术前禁食,清洁好患处部位,做好药物过敏试验等;(3)手术中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救治措施,协助医生快速完成手术,清点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做好手术记录;(4)手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宣传教育,针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治疗原理及能够达到的效果、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5)加强用药安全指导,医护人员在用药之前应仔细检查药物的日期、颜色及有无杂质情况,充分掌握药物的药理毒性作用、禁忌症及常见的不良反应,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应用;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根据适当的剂量、服用时间进行服药,尽可能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6)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护理人员要注意病房环境的舒适和安静,定期清洁卫生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重点就护理成效和患者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考察比较,拟行下列标准:显效:经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患者肿瘤组织基本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微,患者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颅内肿瘤组织清除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患者抑郁水平较低;无效:上述四点不能同时满足;依据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一般三个等级。
1.5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计数数据均选用n,%表示,计量资料选取(`x±s)表示,前者用卡方进行检验,后者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护理有效程度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 详见表2,
3讨论
一种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相互影响造成的。综合护理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自身需求制定的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通过自身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素养对患者进行知识培训、心理疏导及制定合理有效地饮食方案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的服务态度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3]。
上述实验结果证实综合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增强同一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满意率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况和临床症状,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
得广泛大范围积极推行。
但是真正在临床实践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医院方面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知程度,采取必要经济支持和出台相关政策政策支持[4],严格监督政策执行力度;首先加大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诊断和治疗仪器,提高选拨审核的人事标准,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能操作训练,致力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护理具体操作流程,保障护理工作的流畅性,实现高效率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并实施分明的奖惩制度,增强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保证工作人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尽量发掘护理人员自身的潜质并进行明确的分工,实现责任制护理模式等[5]。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尽管综合护理工作真正顺利开展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是综合护理成效显著必然是未来疾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流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榮向霞,黄冠敏,黄艳等.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安徽医学,2013,34(9):1408-1410.
[2]张丽英.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111-112,113.
[3]施婷婷,汤俭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80-81.
[4]侯纪莲.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7-19.
[5]姚俊萍,张晓红,张宇等.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739-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