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要约收购的运作机制研究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表明,强制要约收购并不能为目标公司流通股股东提供实质性的利益保护。本文提出基于分类要约收购价格的非流通股可流通化的转换机制,意在提高收购人控制权共享收益,从而实现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保护。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以案例研究观察了中西部两县的各级经济资源筹集和分配过程,比较了教育和其他发展资源分配的情况。研究发现:(1)经济中上等县份所创造的总经济资源远远超过再投入的需求,但在分税制财政制度下,县级财政无法从地方创造的总经济资源中获得投入需要的足额资金;(2)直接增加县以下的教育经费并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会恶化资源投入不平衡的状况——教育支出已经占去地方财政的大部分,农村和农业发展投入等于零。本文建议,经济中上等县份应采取保证最低改善(生产条件)投入的财政策略,逐步增加和平衡农村地区各项投入,形成农业和
去年以来,经济理论界对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展开了热烈争论,这种争论关系到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宏观政策的取向。本文对其中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评述。
由财政部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秘书处与世界银行共同主办的“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2003年度论坛”于2003年10月1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等12个APEC成员经济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私营金融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围绕“金融体系稳定:政策与
本文通过构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微观需求模型,揭示出由我国开放经济运行内生决定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规律,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人民币名义汇率当前政策选择的适宜性和未来政策阶段性转换的依据进行了评价与判定。本文的推理和结论为我国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政策选择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理论支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贸易系源于1979年成立的原广州外贸学院经济系,经过20多年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拥有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课程与教材、丰硕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运行中发生了债务性资金相对过剩和资本性资金相对紧缺并存的现象,要解开这一资金供求的“死结”,必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既是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有利于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市场机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应避免三种倾向,即避免单纯追求建立全国统一市场、避免运用行政标准规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避免由行政部门承揽市场微观主体的非系统性风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创新工程,它既要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也要进行市场创新和运作方式创新,还要进行产品
本报告从经济转型角度与时间和空间角度提出,在中国,商品流通及其流通产业现代化首先是宏观层面事关全局的综合性问题,流通创新研究首先是主流经济学的任务,原有的流通理论和政策研究迫切需要补充“宏观流通论”的思路创新。由此引出的政策研究发现,中国不仅面临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而且迫切需要借助流通创新,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为核心,以全面改善第一、二、三产业商品流程和结构为主要内容,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畚、低成本、高效率的“第三个转变”。
本文对取得美国专利权的19家电子行业的跨国公司研究开发的国际化程度和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确认了19家跨国公司研究开发国际网络化进程中的差异,同时对日本电子行业的跨国公司在基础研究层面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在“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向IT时代转型”这样的外部竞争环境中,为了开发适合全球化市场的新产品,跨国公司必须要在企业内建立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秀研究开发人才最佳配置的全球网络体系。
我国由于法律环境不完善、信用情况较差等原因形成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为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目前抵押担保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中被普遍地使用。本文构建了拥有不同抵押担保品和自有资本的微观融资主体的借贷模型,通过分析借款者和贷款者的最优选择,推导得出了不同类型企业的最优融资模式,并指出银行为了切实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不能只把抵押担保作为一种贷款前的风险甄别机制,作为借款人违约后弥补贷款损失的补救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在监管过程中利用抵押担保对借款人实行置信的威胁。以迫使其努力经营,从而实现有效的监管。文章最后结合模型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