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立体化教学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在教学活动中能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得到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本文就立体化教学的意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构建、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的立体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立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当前,随着学科种类的增加,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对知识的信息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原来以课本、粉笔和黑板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教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与学的需要。立体化教学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知识结构的立体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增添教学的活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1.立体化教学的意义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立体化教学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式、个性化、交互式、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立体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理想教学环境的创设;立体化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立体化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加大教学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学生课后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可起到积極的作用。
2.教学资源的立体化
2.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
2.2立体化教学资源构成
根据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一般将其体系结构描述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网站三个层次。
立体化教学包:立体化教学包是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教材为主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包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各自应有的优势,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支持多种模式的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内容丰富的教学基本素材与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程,促进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专业数据库网站:数据库建设专业化,既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又是学校网络资源立体化建设的趋势。学科种类的增加,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信息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应建立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库、专利库和学位论文库等。这样,既便于在校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又便于其对相关学科研究和边缘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能大大提高人们治学和获取信息的效率。
2.3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做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务处、图书馆、教学院系、网络中心、教材中心等多个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统一规划,明确分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构建反映本校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集成方案。在立体化教学资源诸要素中,印刷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音像制品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学习实践中,是教学的基础,学校应该有专门的资金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务处、教学院系在选用这些资源时,首先要进行综合比较,选出最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主教材及相应配套的其他资源,用于教学实践。图书馆作为学校的资源集散地,要以教学为中心,及时了解出版社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进展现状,建立比较齐全的、体现学科特点的、适合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库。在馆藏资源建设中,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制定采购政策,努力保障课程教学资料的完备。
3.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教学手段立体化改革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后阅读为补充,以教学实习、实验为延伸。
3.1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手段的立体化的实施首先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主要目标。据调查,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而且都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然而,从评教结果与考核成绩来看,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多媒体程序没有设计学生的合作过程、反思过程和表述过程。因此,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合作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同时,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使组内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从而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地表述,也使知识得以清晰表述。第二,没有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的时间关系。
3.2教学实习及实验的改革
对高等学校学生而言,临床教学实践是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因此,在立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突出教学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保证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其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实习、实验的改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合理安排实习计划,以防止实习过程中过松或过紧现象,使整个实习过程做到有条不紊;第二,应注重实习期间各个具体环节;第三,要节约资金,注重效果。
4.课程考核的立体化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指导和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鉴于设置学生考核的重要性,课程考核也应立体化。
4.1考核内容的多样性
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考试成绩、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而且应包括论文、课后阅读笔记、社会实践成绩等多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核,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客观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4.2考核形式的灵活性
立体化教学必须建立灵活的考核形式,改变一张试卷作为期终考核的现状。学校应建立随时考核、谈话考核和表扬式考核制度。随时考核即在课内、课外的活动过程中,发现有特点的事物时要求学生及时评价;谈话考核即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和看法;表扬式考核即是如果发现学生某一创新观点或特殊思维等,以表扬的形式进行评价,以此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总的说来,教师要根据考核的特性,采取灵活的考核形式,从多方面的考核内容着手,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共性、心理和年龄特点,对学生及时开展定性定量地考核,从而逐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体系。
4.3个性化考核与共性化考核
前者是当某一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社会实践等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感悟、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地评价。而后者则是有时为了提倡一种学习风气,形成一种探究氛围,就需要教师对全体进行共性化地评价,如上课考勤、作业批改等。
参考文献:
[1]杨建卫,任晓莉,李乃乾.高校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52-53.
[2]杨军玉,田会杰.关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2):160-163.
[3]严灵,周致迎.试论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08,5,(7):50-51.
[4]李月红,徐小凤.综合实习实脸教学的改革和探讨[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5,(3):31-33.
[5]赵彤.基于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法研究,2008,(126):69-70.
关键词: 立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当前,随着学科种类的增加,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对知识的信息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原来以课本、粉笔和黑板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教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与学的需要。立体化教学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知识结构的立体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增添教学的活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1.立体化教学的意义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立体化教学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式、个性化、交互式、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立体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理想教学环境的创设;立体化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立体化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加大教学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学生课后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可起到积極的作用。
2.教学资源的立体化
2.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
2.2立体化教学资源构成
根据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一般将其体系结构描述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网站三个层次。
立体化教学包:立体化教学包是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教材为主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包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各自应有的优势,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支持多种模式的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内容丰富的教学基本素材与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程,促进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专业数据库网站:数据库建设专业化,既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又是学校网络资源立体化建设的趋势。学科种类的增加,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信息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应建立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库、专利库和学位论文库等。这样,既便于在校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又便于其对相关学科研究和边缘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能大大提高人们治学和获取信息的效率。
2.3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做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务处、图书馆、教学院系、网络中心、教材中心等多个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统一规划,明确分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构建反映本校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集成方案。在立体化教学资源诸要素中,印刷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音像制品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学习实践中,是教学的基础,学校应该有专门的资金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务处、教学院系在选用这些资源时,首先要进行综合比较,选出最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主教材及相应配套的其他资源,用于教学实践。图书馆作为学校的资源集散地,要以教学为中心,及时了解出版社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进展现状,建立比较齐全的、体现学科特点的、适合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库。在馆藏资源建设中,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制定采购政策,努力保障课程教学资料的完备。
3.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教学手段立体化改革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后阅读为补充,以教学实习、实验为延伸。
3.1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手段的立体化的实施首先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主要目标。据调查,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而且都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然而,从评教结果与考核成绩来看,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多媒体程序没有设计学生的合作过程、反思过程和表述过程。因此,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合作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同时,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使组内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从而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地表述,也使知识得以清晰表述。第二,没有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的时间关系。
3.2教学实习及实验的改革
对高等学校学生而言,临床教学实践是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因此,在立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突出教学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保证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其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实习、实验的改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合理安排实习计划,以防止实习过程中过松或过紧现象,使整个实习过程做到有条不紊;第二,应注重实习期间各个具体环节;第三,要节约资金,注重效果。
4.课程考核的立体化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指导和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鉴于设置学生考核的重要性,课程考核也应立体化。
4.1考核内容的多样性
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考试成绩、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而且应包括论文、课后阅读笔记、社会实践成绩等多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核,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客观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4.2考核形式的灵活性
立体化教学必须建立灵活的考核形式,改变一张试卷作为期终考核的现状。学校应建立随时考核、谈话考核和表扬式考核制度。随时考核即在课内、课外的活动过程中,发现有特点的事物时要求学生及时评价;谈话考核即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和看法;表扬式考核即是如果发现学生某一创新观点或特殊思维等,以表扬的形式进行评价,以此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总的说来,教师要根据考核的特性,采取灵活的考核形式,从多方面的考核内容着手,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共性、心理和年龄特点,对学生及时开展定性定量地考核,从而逐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体系。
4.3个性化考核与共性化考核
前者是当某一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社会实践等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感悟、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地评价。而后者则是有时为了提倡一种学习风气,形成一种探究氛围,就需要教师对全体进行共性化地评价,如上课考勤、作业批改等。
参考文献:
[1]杨建卫,任晓莉,李乃乾.高校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52-53.
[2]杨军玉,田会杰.关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2):160-163.
[3]严灵,周致迎.试论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08,5,(7):50-51.
[4]李月红,徐小凤.综合实习实脸教学的改革和探讨[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5,(3):31-33.
[5]赵彤.基于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法研究,2008,(12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