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基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够保证农业安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七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包括加强组织建设来落实产品质量监管、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源头掌控、创新农产品监管模式、落实奖惩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推广等,通过论述以上策略,来为基层监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粮食及农产品的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其能够影响我国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农业生产,农业人员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使得农产品出现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监管手段,在农产品的源头把好质量关,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保证农业安全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来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基层农产品安全管理小组需要由农业局人员、畜牧业、农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带头制定监督标准,分管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日常工作要求;
2.完善监管机制。按照分级监管的方法,村级农产品由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县级农产品有科室负责人管理。管理前,需各自签订责任状和责任目标书,来完善质量监管领导小组。
二、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1.要发挥质量检测机构在监管执法中的作用。县级监测小组要不断增加工作人员,延伸到乡镇,最后到达农村。县级监测小组需要在乡镇或村落设置监控点,负责生产企业、农户农产品的随机抽检工作;
2.在乡镇农技技术站设置农产品质量监测室,每个科室至少需要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监测工作,同时也要在畜牧局和林业局做好此项工作;
3.要对安排在站农机技术站或农村的技术人员提供系统培训,包括《农产品检验技术》、《农产品检验标准》等内容,将技术人员打造成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先行军”。
三、加强农产品源头掌控
1.开展专项整治。将整治对象按照瓜果类、水产品、畜牧类等产品,针对不同农产品种植区域,派针对性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测;
2.质量抽查。在省、市、县等级别农产品质量抽查的活动中,对当地的水产养殖、栽种业等进行抽查;
3.加强执法。抽查过程中,要对生产合作社、家庭牧场等地点进行重点检查,主要是针对农药、兽医药等药品的保质期和含毒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不合格现象,要立即收缴,并落实相关处罚政策,记录在案,不定期抽查;
4.每隔1个月开展农副产品、养殖业产品限用高毒農药、滥用添加剂等检测活动;
5.做好农资监管。加强重点农产品的品种监管,开展“农资放心店”商店建设活动,主抓典型,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来建立现代化“农业-农资”新体系,同时,要建立一个农资信息黑名单,将违法售卖禁止农资、假农资的商店,列入黑名单,告知各检测站点,来建立农资发展的长效机制;
6.大力推行农药高毒定点售卖建设。通过结合当地经常使用的高毒农药,按照人员自愿报名,考核其经营能力后,设定农业高毒农资售卖点,做到定点经营、精细化经营、实名销售,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创新农产品监管模式
1.推广网络化管理,将各个基层监测点的技术人员作为网格基点,做到服务每个农户,监测每一站点;
2.实行农产品编码标示。按照划分的农业区域,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实行特定标注,比如养殖业可标示为“YZ”,畜牧业可以标示为“XM”。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做到“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标示”。同时也可以在产品的前面标注省份编码,比如贵州“GZ”,可以有效的查找到农产品的生源地。
五、落实奖惩制度
1.做到真实性检测。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作为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对于一些生产违禁农产品或三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厂商、农户等,要在2-3年内,不允许参与扶持与审批的示范合作社或者带头企业的项目;
2.要对已经完成建设和公示的农资站点或农产品基地进行奖励,来作为表率,予以肯定。可以成立“农产品质量”奖项,每三个季度评选一次,活动奖项的集体或个人在一些政府扶持的农产品发展项目中,具有优势。同时,也要在产品的包装、说明书等出标注“县级重点农产品项目”,来提高经济效益,激发农产品生产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
六、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
1.建立农产品标准化设防基地,引导农业生产基地能够按照生产标准开展农产品生产活动,通过统一标准,来落实安全生产,培育优良的品牌;
2.建立一个生产规模图,成立生产档案,推动标准化生产。比如宁德市将以典型示范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依法加强农产品产地保护,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兽药使用,实现化肥和农药零增长。强化典型示范带动,2017年将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包括规模养殖场、基地共计298个,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0个以上。
七、加强宣传来提高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要充分利用多种培训方法,加强农产品生产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定期的相关农产品安全质量推广下乡活动,增强相关人员对于《农产品质量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当地的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微信客户端等多媒体渠道来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教育;
2.要注重舆论的监督作用,成立投诉部门,拓宽投诉渠道,所有人员都可以使用匿名的方式来检举或揭发不正规农产品生产、私自贩卖高毒农药化肥等行为,来从外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八、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农产品监管体制需注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农业高毒农资售卖点,实行定点经营、精细化经营、实名销售,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通过在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微信客户端等多媒体渠道来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教育,能够提高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因此,可以从落实奖惩制度、加强宣传推广等方法来基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倪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工作探讨[J/OL]. 南方农业,2017,(23):1(2017-11-04).
[2]李杰. 浅谈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OL]. 南方农业,2017,(23):1(2017-11-0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粮食及农产品的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其能够影响我国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农业生产,农业人员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使得农产品出现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监管手段,在农产品的源头把好质量关,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保证农业安全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来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基层农产品安全管理小组需要由农业局人员、畜牧业、农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带头制定监督标准,分管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日常工作要求;
2.完善监管机制。按照分级监管的方法,村级农产品由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县级农产品有科室负责人管理。管理前,需各自签订责任状和责任目标书,来完善质量监管领导小组。
二、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1.要发挥质量检测机构在监管执法中的作用。县级监测小组要不断增加工作人员,延伸到乡镇,最后到达农村。县级监测小组需要在乡镇或村落设置监控点,负责生产企业、农户农产品的随机抽检工作;
2.在乡镇农技技术站设置农产品质量监测室,每个科室至少需要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监测工作,同时也要在畜牧局和林业局做好此项工作;
3.要对安排在站农机技术站或农村的技术人员提供系统培训,包括《农产品检验技术》、《农产品检验标准》等内容,将技术人员打造成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先行军”。
三、加强农产品源头掌控
1.开展专项整治。将整治对象按照瓜果类、水产品、畜牧类等产品,针对不同农产品种植区域,派针对性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测;
2.质量抽查。在省、市、县等级别农产品质量抽查的活动中,对当地的水产养殖、栽种业等进行抽查;
3.加强执法。抽查过程中,要对生产合作社、家庭牧场等地点进行重点检查,主要是针对农药、兽医药等药品的保质期和含毒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不合格现象,要立即收缴,并落实相关处罚政策,记录在案,不定期抽查;
4.每隔1个月开展农副产品、养殖业产品限用高毒農药、滥用添加剂等检测活动;
5.做好农资监管。加强重点农产品的品种监管,开展“农资放心店”商店建设活动,主抓典型,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来建立现代化“农业-农资”新体系,同时,要建立一个农资信息黑名单,将违法售卖禁止农资、假农资的商店,列入黑名单,告知各检测站点,来建立农资发展的长效机制;
6.大力推行农药高毒定点售卖建设。通过结合当地经常使用的高毒农药,按照人员自愿报名,考核其经营能力后,设定农业高毒农资售卖点,做到定点经营、精细化经营、实名销售,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创新农产品监管模式
1.推广网络化管理,将各个基层监测点的技术人员作为网格基点,做到服务每个农户,监测每一站点;
2.实行农产品编码标示。按照划分的农业区域,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实行特定标注,比如养殖业可标示为“YZ”,畜牧业可以标示为“XM”。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做到“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标示”。同时也可以在产品的前面标注省份编码,比如贵州“GZ”,可以有效的查找到农产品的生源地。
五、落实奖惩制度
1.做到真实性检测。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作为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对于一些生产违禁农产品或三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厂商、农户等,要在2-3年内,不允许参与扶持与审批的示范合作社或者带头企业的项目;
2.要对已经完成建设和公示的农资站点或农产品基地进行奖励,来作为表率,予以肯定。可以成立“农产品质量”奖项,每三个季度评选一次,活动奖项的集体或个人在一些政府扶持的农产品发展项目中,具有优势。同时,也要在产品的包装、说明书等出标注“县级重点农产品项目”,来提高经济效益,激发农产品生产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
六、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
1.建立农产品标准化设防基地,引导农业生产基地能够按照生产标准开展农产品生产活动,通过统一标准,来落实安全生产,培育优良的品牌;
2.建立一个生产规模图,成立生产档案,推动标准化生产。比如宁德市将以典型示范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依法加强农产品产地保护,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兽药使用,实现化肥和农药零增长。强化典型示范带动,2017年将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包括规模养殖场、基地共计298个,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0个以上。
七、加强宣传来提高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要充分利用多种培训方法,加强农产品生产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定期的相关农产品安全质量推广下乡活动,增强相关人员对于《农产品质量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当地的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微信客户端等多媒体渠道来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教育;
2.要注重舆论的监督作用,成立投诉部门,拓宽投诉渠道,所有人员都可以使用匿名的方式来检举或揭发不正规农产品生产、私自贩卖高毒农药化肥等行为,来从外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八、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农产品监管体制需注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农业高毒农资售卖点,实行定点经营、精细化经营、实名销售,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通过在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微信客户端等多媒体渠道来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教育,能够提高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因此,可以从落实奖惩制度、加强宣传推广等方法来基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倪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工作探讨[J/OL]. 南方农业,2017,(23):1(2017-11-04).
[2]李杰. 浅谈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OL]. 南方农业,2017,(23):1(201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