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不凡的“暴徒”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芦焚的创作非常重视自己的乡村文化背景,对乡村题材有特别的偏好,追忆过去的乡村生活成为30年代芦焚小说创作的主调。但是,芦焚在写乡土题材时,反废名、沈从文之道而行之,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创造出了独有的“芦焚式”风格。
  关键词 芦焚 乡土世界 独特个性
  
  芦焚由英文ruffian(暴徒)音译而成。他30年代初期登上文坛,这位从河南腹地杞县乡村踏进京华的“暴徒”,出手不凡、一鸣惊人。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就获得了众所瞩目的《大众报》文艺奖金。
  和沈从文一样,芦焚并未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很早就对乡村题材有偏好。芦焚的创作非常重视自己的乡村文化背景,他像沈从文一样以城市中的“乡下人”自居,他说,“我是从乡下来的人,说来可怜,除却一点泥土气息,带在身边的真亦可谓空空如也。”所以,追忆过去的乡村生活成为30年代芦焚小说创作的主调。
  
  一、呈现原生的乡土世界
  
  芦焚步入文坛之时,废名、沈从文都已是享誉文坛的名作家了。作为一个文坛新人,芦焚对废、沈二人的作品不太可能漠视。我们有理由推测,同样以“乡下人”自居的芦焚,对废沈的那类田园牧歌式的作品一定印象很深。不过,芦焚的家乡河南毕竟不同于废名的家乡湖北黄梅,更迥异于沈从文的故乡湘西,他读了废、沈二人的小说,或许会有大不以为然的想法,加之他本人又有极强的创新意识,故而他在写乡土题材时,便决意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反废、沈之道而行之,创造出了独有的“芦焚式”风格。在创作原则上,芦焚坚持给笔下人物“一个本来面目”,而不是像沈从文那样去虚构理想中“应当如此”的生活、去塑神性的人物。芦焚呈现给我们的乡土世界比沈从文的少了几分想象,多了几分真实,远离田园牧歌的拟想,而代之以中原农村的衰败与荒凉,真正是原生的乡土世界一他在乡土人生中看到的并非原始生命力的旺盛、民风的纯朴,他看到的是乡村和小城的丑恶、衰败、停滞。
  
  (一)人事丑恶的乡土世界
  写于30年代的《百顺街》《毒咒》,着重描绘了乡村人物的丑陋。百顺街人的“美德”是“避实击虚,硬来软受”、无事生非、不义不孝、爱占小便宜。在《毒咒》中,作者借小说中地主婆毕四奶奶之口,对故土进行了诅咒:“这块地上有毒:绝子断孙,灭门绝户。有毒!”芦焚晚年曾说:“关于我初到开封,后来又到北平,只感到它们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萧条,一个比一个没有出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芦焚当时对中国社会的总体印象是萧条、衰落,而对家乡人的丑陋一面印象尤深。这使他读过废、沈写的田园牧歌之后,产生一种真实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乡村的冲动。芦焚也喜欢写景,而且还写得极富诗意:那些沉浸在落日余辉里的田庄、那些带有古战场遗迹的小山峰,那些路旁小旅店等等,一例笼罩在古老的牧歌情调里。然而,芦焚写自然的美丽,其目的和废名不一样,他是为了衬托出人事的丑恶。
  
  (二)生活停滞、生命萎缩的乡土世界
  芦焚并不停留于对故乡丑恶人事的揭露、批判和诅咒,他骨子里其实是热爱故乡的,在异乡失落之时,他也怀念故土,与废、沈不同的是,芦焚不只遥想故乡,而是回到故乡去,之后,对故乡的衰落进行理性思考。芦焚回乡。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乡村生活的停滞、生命的萎缩退化。多少年过去了,故乡人的身体在老化,精神在老化,可生活方式依旧,许多人的生活状况甚至在倒退。芦焚为这种停滞而失望而焦灼,正如当代一首通俗歌曲写的那样“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故乡果园城中各阶层人物的生命力无不在萎缩,理想也无不在泯灭,生活状态也无不在退化。《葛天民》中的中年地主葛天民,面对官府的刁难并不抗争,而是知足长乐。“不再想望什么了,不再为自己找苫头吃了。”
  小学教员贺文龙,当初期望有朝一日成为作家,但繁重的工作与家务,使他的写作计划一拖再拖,文稿写了个开头,几年过去了却一直无暇续写,而当这些写了几行的文稿被儿子毁坏后,他也并不十分恼火,想到数年前写这文稿时的情景,忽觉可笑。
  再比如,果园城里的孟林太太,当年因为没生儿子而被丈夫抛弃。多年不见,她已经苍老了,她的女儿素姑身上也没有显示出丝毫年轻人的青春和活力,这位29岁的老处女就像一朵插在瓶中的已经枯萎憔悴的月季。素姑呼应了她母亲的命运,而母亲的命运则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小城的命运。
  返乡的“我”在小城里看到最多的场景是:温顺的狗在安详的打盹,肥胖的猪在悠闲地过马路,家家门前都坐着和别人聊天的女人。表面看,果园城很安静,可安静的背后却显示出历史的停滞不前,无论是牲畜还是人,都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永无创新的生活,一任历史在自己的身边悄悄滑过。
  
  (三)充满悲凉之气和幻灭之感的乡土世界
  芦焚早期创作的《寻金者》《旧客》《落日光》《巨人》都表现了归来者的幻灭,弥漫着一股悲凉之气。这些离乡者,离去的原因不同,离乡后心中对故乡的牵挂不同,但当他们在异乡感到失落,再次回到故乡后,又都经历了无情的幻灭。
  《巨人》里的老抓。年青时爱上了同乡一位姑娘,却不料心上人成了自己的二嫂。在这一事件刺激下,他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故乡,独自去江湖闯荡,一混就是二十年。终于有一天,他不知受了什么诱惑,又返回故乡。在村里,他成了一个陌生人,虽然哥嫂待他不错,他却不愿在家里落脚,而去别人家做了一名长工。
  20年的流浪生活虽然攫走了老抓的青春,但他浑身依然充溢着野性的锋芒,如同一匹旷野上的老狼。最终老抓选择再次离开故乡,躲进苍莽的原野,与狼共舞。像个魔鬼,永远孤独着。在这里,作者把自然界的荒凉和人生的悲苦交织起来,着力表现那些历尽人生险恶,到头来却落得茫无去向的人物的幻灭感和悲凉感。
  
  二、乡土世界的变奏
  
  1946年以后,芦焚改用师陀作笔名,他的小说在政治上明显向左转。评论界普遍认为:芦焚转向后的作品并非他最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代表芦焚的独特风格。
  芦焚转向后,对旧作做过修改,原版更多关注的是人性、是个体生命,而修改版似乎受到了左翼文坛流行的阶级论观点影响,成了蹩脚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完全改变了芦焚原来的创作风格。这一现象带给我的一个深刻启示:一个作家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因为,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一个作家获得不可取代的文学史地位的基础,失去了这种独特性,作家就失去了自我。
其他文献
[摘要]从文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四个角度对电影《苹果》被禁原因进行解析。《苹果》在除了在表面上的、程序上的对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规定的违背外,更在于其“典妻”故事违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渲染城乡对立冲突的情节设计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导向、镜头语言无意中丑化国家政治中心北京、电视编导担任电影导演在表现性爱场面方面的自然主义手法有诲淫之嫌等。《苹果》以是成为电影市场上一颗苦涩的“青苹
[摘要] 影片《跳出我天地》,“跳舞”与“罢工”两线并行,错落有致,引人入胜。影片多重矛盾的的罗列多是以二元对立的姿态展现的,集中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的改革困境。  [关键词] 现代文化 秩序 梦想 矛盾    影片《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讲述的是一个男孩比利艾略特追逐芭蕾梦想的励志故事,“跳舞”与“罢工”两线并行,错落有致,相当引人入胜。推动影片高潮迭起的因素在于
在你游泳完后,悠闲地躺在海边晒着太阳,突然觉得喉咙好干,这时候你会想喝什么?  A.碳酸饮料  B.健康饮料  C.红茶类  D.果汁类  E.茶类  F.清水  选A者:你是个感觉敏锐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冷静地做出判断。由于你头脑灵活,所以你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当强。  选B者:你极容易和人相处,和蔼可亲、从不抱怨,所以很多人对你都有好感。  选C者:你充满活力,社会生活非常活跃,你有令人打
摘 要:陆俨少是一位全能型的文人画家,他以山水画作为切入点进而带动人物画的创作。点景人物是其人物画探索的发端,他从传统人物画汲取营养再借古出新,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点景人物,都是他山水画中的特殊存在与特殊表现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因受时代环境的影响陆俨少开始向现代人物画创作转型,进而在连环画、年画、新国画等领域都创作出大量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作品,重新梳理陆俨少的人物画可以让时人更全面地认识陆俨少的绘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能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部分内容为例,对其教学目标、教材进行分析,再配合以具体的案例解析,希望教师和学生从本单元的教与学中,认识到地理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性,力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顺利地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生涯。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季风环流 气旋 反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喬鲁京/文 呼啊呦/图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定价: 42元内容介绍  《带你看故宫》以一对父女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条轻松游览故宫的路线,同时还向读者讲述了与故宫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角楼的传说、皇帝在哪儿读书、《四库全书》的诞生、前三殿与后三宫的功能分别有哪些、在哪儿取景才能拍到最完整壮丽的故宫,等等,绘本既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故宫的机会,也为他们打
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园共育必不可少。在家庭里需要家长亲子陪伴、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助教、家园栏和家长讲座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让家长们参与到日常保教、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实现家、园之间有效快捷地沟通、互动、服务、协调和监督,不断深化家园合作共育,同时为家庭教育做出有效的嫁接和引导。  创新家长会形式,掏建和谐家园关系。家长们在日常生
[摘要] 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一个时代对女性的认知,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多被认为是女性独立解放的代表。然而,这些“新女性”们大多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她们或者在社会中沉沦,或者留有缺憾,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所以,她们并不是真正的“新女性”,或者说是思想与行动无法统一的不完全的新女性。她们在影片中不幸的原因来自于传统教条和男性话语的压制。  [关键词] 中国 早期电影 女性
在2019年的中国电影中,《平原上的夏洛克》(徐磊,2019)表现十分亮眼,它亮相于第十三届FIRST电影节,并斩获“最佳电影文本奖”。影片自上映以来,口碑持续发酵。小成本制作、悬疑喜剧元素、非职业演员演出、真人真事改编、河北方言的使用、河北乡村景观再现等都成为影片的标签。作为徐磊导演的处女作,影片将镜头对准了他最熟悉的家乡——河北乡村。在子一代缺席的乡村,以超英、占义、树河为代表的父辈们成为影片
[摘要]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真实”存在。它指的是一种绝对状态,是无法由人的实践或观察来证明的。记录片,它介于新闻与文学的中间地带,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的新的文体形式。  [关键词]记录片 真实 新闻 文学性    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真实”存在。真实是一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假设,是人们观念上的产物,是人类的理性为了达到对世界的理解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它指的是一种绝对状态,